西關三圣寺大殿

西關三圣寺大殿

三圣寺(第五批省保)

時代:金

地址:陽泉市盂縣縣政府院內(nèi)

三圣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僅存金代正殿1座,原為鄉(xiāng)政府禮堂,據(jù)筒瓦上題記正殿在民國21年(1932)重修。

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懸山琉璃剪邊筒板布瓦頂。梁架為前后乳栿對四椽栿通檐用四柱,脊部使用雙叉手,上金部使用雙托腳。為了擴大殿身內(nèi)槽的禮佛空間,正殿平面布局在后槽采用了移柱和減柱兩種做法,即減去兩次間柱,將明間柱向兩次間移位110厘米,在隔架科斗栱下施垂蓮柱,用兩層內(nèi)額及綽幕枋將明間柱和垂蓮柱構聯(lián)。

前檐柱頭鋪作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栱計心造,里轉五鋪作雙抄單栱計心造,耍頭雕成龍頭形,撐頭為乳栿伸出檐外制成螞蚱頭,現(xiàn)龍頭式耍頭和下昂被后人鋸截。補間鋪作五鋪作雙抄重栱計心造,每間一朵,除正出華栱外,華栱兩側45度角線上出斜栱兩縫,內(nèi)外相同。后檐柱頭鋪作為四鋪作里外并單抄,撐頭為乳栿伸出檐外制成螞蚱頭,補間鋪作每間一朵。除四椽栿兩側底邊繪有卷云紋,上面是行龍外,其余梁枋等構件均繪有木紋線,在鋪作栱眼壁上繪有山水水墨畫。

三圣寺是歷史上這一區(qū)域與人民-、信仰相關的文化載體,正殿的平面布局采用了減柱和移柱兩種做法,使用兩層內(nèi)額構聯(lián)明間柱和垂蓮柱,鋪作中使用下昂都反映了金代時期這一地區(qū)的建筑成就,具有極高的文物研究價值。正殿梁架雙叉手及雙托腳的合理構成,由力學上可看成是一個極具穩(wěn)定性的梯形構架,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正殿的水墨畫、行龍圖形象逼真,色彩清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三圣寺正殿基本保留了金代建筑風格,是元代以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形制結構具有時代特點的木結構建筑,建筑構造合理,文物建筑與附屬文物真實性、完整性較好。

2019年10月7日,西關三圣寺大殿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