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邱太子巖和扁鵲廟
在太行山南段的內丘縣境內,有一座高聳而挺拔的山峰,叫太子巖。山下有一條九龍河。河北邊,有一廟宇,這就是有名的"扁鵲廟"。說起來,這里還有一段有意思的傳說呢!
太子巖原來并不叫太子巖。叫鵲山,那是因為山頂上有一巨大的白色巖石,形狀很象一只振翅欲飛的喜鵲。后來,鵲山腳下出了個神仙,姓帛,名圖澄。此人信奉佛教,能背誦數(shù)萬卷-咒役鬼神。所以人們稱他為"佛圖澄"。有一天,佛圖澄上得鵲山來,從地下挖出來一條死龍。他口中念念有詞,含一口清水,噗的一聲向死龍噴去。不一會兒,那龍便活了,騰云駕霧,興風作雨,向天上飛去。從那以后,人們就又把鵲山改名叫龍騰山了?,F(xiàn)在山頂上還有龍興寺之舊址。
那么,這座山什么時候開始叫太子巖呢?"扁鵲廟"又是什么時候修得呢?
據(jù)說在距今兩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冀地渤??む|城出了一個人,姓秦名越人,字扁鵲。他經過十年刻苦學習,又經名人指點,終于成了一個醫(yī)術很高的醫(yī)生,治好成千上萬人的病。自從他把已患重病、五天不省人事的握有重權的晉國大夫趙簡子治好后,名聲大噪。趙簡子為了感謝扁鵲,就把龍騰山下、中丘之地四萬畝賜給了扁鵲(中丘,就是現(xiàn)在的內邱縣一帶)。從此,扁鵲就以此為居住地,采藥行醫(yī),造福百家。有一次,扁鵲路過現(xiàn)在的河南省陜縣上陽城一帶。當時那個地方有個不大的國家,名收虢國,人稱西虢,虢國的國君年已六十開外,只有一個兒子,視若掌上明珠,有一天早晨,太子患急病,連請醫(yī)生都來不及就死了。國君氣得昏昏沉沉,王后哭得死去活來。但又有什么辦法呢?只好準備辦喪事吧!恰在這時,扁鵲路過宮門口,聽說了這件事,就叫住了一個宮里管事的人,詳細的問過太子的病狀和暴死的過程后說:"我是扁鵲,請你轉告國君和王后、不要悲傷我能使太子復活!"
虢君一聽,既大為吃驚,又喜出望外,趕快出來親自迎接扁鵲進宮。虢君說:"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但遺憾得是過去沒有機會見您。今天先生不遠千里光臨敝國,我感到十分榮幸。如果能把太子救活,我就更感激不盡了……"話沒說完,老淚縱橫,渾身顫抖,悲傷不止。
扁鵲說:"國君不必過份悲痛。太子這病,俗稱"假死",醫(yī)稱"尸厥"。病人形態(tài)就和死了一樣,其實并沒有死。懂得其中道理的醫(yī)生就可以救活他,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就鬧不清是怎么回事了。"說完,扁鵲走進內室,仔細察看了太子的氣色神態(tài),摸了摸脈。就取出砭針,在太子的太陽、少陽等經絡穴位都扎上了針。不一會,太子便蘇醒了。
扎完針,扁鵲又用艾炙,炙了幾個穴位。太子便覺得渾身輕爽了許多,就坐了起來。扁鵲又開了方,煎了藥,服侍太子用過。在扁鵲的精心治療下,太子的病很快就全好了。從此,扁鵲能把死人救活的佳話就傳遍了天下,人們都稱之為"神醫(yī)扁鵲"。
扁鵲走后不久,晉國出兵滅了虢國,虢太子雖得以幸免,沒當俘虜,但走投無路便改名換裝,逃了出來。想找扁鵲學醫(yī)。
太子騎著馬去找扁鵲,只知道扁鵲住在晉國的中丘一帶,就一邊打問,一邊向前走去太子曉行夜宿,饑餐渴飲,這天來到一個小山坡下,頭上烈日酷曬,嗓中渴得冒煙。人困馬乏,實在走不動了,就下馬來休息。朦朧中,聽見馬一聲長嘶。太子翻身坐起,只見白馬箭一樣向前奔去,跑到一塊石頭旁,打著響鼻,使勁用前蹄刨地,太子強打精神走到那里,忽見一股清泉從馬蹄下流出,太子十分高興,俯下身? ?喝了個夠。白馬也飲了個痛快。從此,此泉冬夏不涸,人皆稱之為"馬刨泉"。沒過多久,太子終于找到了扁鵲,向他說明來意。扁鵲高興地收下了這個徒弟。
扁鵲在中邱,一面向太子講授醫(yī)術,一面親自帶他上山、下河,認識和采摘各種藥材。初時,太子學習倒也認真,采藥也不怕困難,可是畢竟是個太子呀,時間一長,便覺得又苦又累。特別是上山采藥,累不用說,還十分危險,有一次差一點兒把他掉下山去。太子害怕了、后悔了。終于趁扁鵲不備偷偷跑了出來。山路崎嶇荊棘叢生。太子漫無目的地東奔西跑,等來到一座小山下,天已經黑了。太子實在走不動了,就坐下來休息。仰望滿天星斗,他一會兒想起了過去當太子時的榮華富貴,一會兒想起了扁鵲把自己救活時的高興心情。一合眼仿佛扁鵲在嘔心瀝血教自己學醫(yī),又仿佛見扁鵲在指責自己的軟弱。太子胡思亂想,后悔莫及,感到對不起扁鵲,不由得大哭起來。后來,人們就叫這個小山為"憂心山"。
太子哭了一通,天已大黑,不好走了,怎么辦呢?只好又走到一個較高的山上,找個山洞睡了下來--這就是今天的"夜歇嶺"。太子含著悔恨的眼淚睡著了。夢中,他似乎覺得回到了扁鵲身邊,終于學成了一個好醫(yī)生;又覺得好象自己修成了仙體,能飛來飛去,為更多人治病……恍恍惚惚中,聽見有人喊他。猛然醒來,果真是扁鵲帶人打著火把燈籠來找他呢!他一頭撲進扁鵲的懷中,大哭起來,扁鵲說:"知道錯了改就行。要想干出點事業(yè)來,舒舒服服是不行的。"太子頻頻點頭稱是。從此,太子就更加刻苦地一邊跟師父學習,一邊幫助扁鵲給人治病,救過許許多多人的性命。龍騰山下,晉國內外,無人不感激扁鵲及其弟子的恩德。
后來,為了更好地學習總結醫(yī)學經驗,扁鵲到秦國取經去了。但哪知道,嫉賢妒能的秦國太醫(yī)令李醯早就恨透了扁鵲,扁鵲剛到秦國不久,就被李醯派人害死了。
消息傳來,太子和徒弟們以及晉國的老百姓都非常悲憤,商議結果,派人去到秦國,把扁鵲頭偷回來,埋在扁鵲的封地-中丘的龍騰山下,九龍河旁。內邱縣神頭村的名字就是由此而得。為了永遠紀念扁鵲,人們又在河畔修了一座廟宇,塑了扁鵲全身金像,朝夕供奉,四季香火不斷,這就是有名的"扁鵲廟"。
扁鵲死后,太子和其他的徒弟繼承師父的遺志,更加辛苦地為廣大群眾治病。有一次,為搶救一個病人,急需"五靈脂"。太子冒著危險,爬上龍騰山的懸崖絕壁,終于采下了這種藥。但不幸在返回的路上,不小心踩脫了一塊石頭,掉下了山涯。人們不忍心說太子摔死了。于是就編了一個故事,說是太子不畏辛苦上山采藥為人治病,感動了神明。南海觀音菩薩度化了他,終于成了仙體,身輕如燕,能飛來飛去為更多的人治病,并把這龍騰山改名叫"太子巖",以表示對太子的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