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慈云寺

肇慶慈云寺

廣東肇慶鼎湖葫蘆山慈云寺座落在肇慶北嶺山脈東部,鼎湖老鼎山背南麓處風光秀麗的葫蘆山風景區(qū)內。慈云寺歷史悠久,與鼎湖山的白云寺.慶云寺同是一脈所承,一氣相通,為嶺南名剎之一。

據《高要縣志》等史料記載,慈云寺始建于明萬歷十年(1591)年,規(guī)模宏大,寺內有大小殿堂二十余間,按中軸線對稱分布,依山就勢營造而成。建成后游人如鯽,善男信女往來不絕,香火極為鼎盛。明萬歷三十九年高僧憨山大師路經此地,對慈云寺及周圍環(huán)境贊不絕口,詩興大發(fā)“拔開塵土見佳山,清福居然在此間,不是得天元最厚,那能輕放一人閑,”乃其中一首,憨山大師于鼎湖山白云寺主持期間,更是經常與慈云寺往來,慈云寺也經常派出僧侶到白云寺學習,交流化學知識,兩寺交往甚密。

慈云寺古剎又為鼎湖山三十六招提之一,與白云寺以及后來的慶云寺同為世外桃源,是鼎湖名勝,嶺南古跡,后歷數百截滄桑,慈云寺于清嘉慶二年曾重修,但于清咸豐十年,懷集大洪國紅巾軍部將候成截與周青合兵出廣寧攻四會,并向高要殺清兵百余人,期間慈云寺被清軍焚燒殆盡。但遺址猶存,磚墻石腳,仍清晰可見。

現今政通人和,百業(yè)慶旺,民眾殷切期望修復慈云古剎,為使這塊歷史文化瑰寶重光,經省宗教局“粵宗發(fā)(1996)98號”文批準,在舊址擴建重修慈云寺,擴建重修工程于公元一九九六年春正式動工,歷時一年多建成。期間,得到了各級人民政府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特別是鼎湖山慶云寺給予了鼎力的支持和幫助,使慈云寺古剎得以重放異彩。新建的慈云寺按原貌擴建。依山而筑,因勢造型,按中軸線對稱分布。整個建筑以嶺南特色為主融合北方的建筑風格,自成一體。

慈云寺主體建筑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分布以三進殿為中軸線,即山門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三進,齋堂、僧舍、鐘樓、鼓樓、往生堂、太歲殿、萬佛樓等精舍圍繞三殿而建,形成一個層次分明,錯落有序的建筑群體,實為禮敬三寶之圣地,傳教修身之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