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觀

紫金觀

紫金觀原名天后宮,座落在紫金縣城安良片飛鳳崗下,是紫金縣道教活動中心場所。天后宮原址在縣城市區(qū)中心,始建于明末年間,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建宮后,累顯靈異,香火不斷,經(jīng)久不衰。天后宮因歷史上種種原因被損毀。改革開放后,信民仍在原址安爐奉香,日勝一日,香客如流。政府考慮到在市區(qū)中心終日香煙繚繞,人流擁擠,阻礙交通,因此,于一九九二年遷扯到紫金縣城安良片飛鳳崗下行宮。一九九四年得香港青松觀觀長侯寶垣大師率眾道長多次前來審視,勘稱此處:后依宮山嶂,前朝筆架山,左旗右鼓,旗鼓相應,道風撲撲龍運長興。乃安神之福址,建觀安神,必定威靈顯赫國泰民安。因此提議:擴建天后宮,增建前、后兩大建筑群體,把天后宮升格為紫金觀,此提議得到政府批準,遂將“天后宮”升格更名為“紫金觀”。經(jīng)侯寶垣大師與眾道長的勘定:即擇日奠基,興建前、后兩大宮殿群體。

紫金觀經(jīng)政府批準用地三十六畝。主體工程分前、中、后三大宮殿建筑群體?,F(xiàn)已建成:0殿、財神殿、太歲殿、天后殿、鐘樓、鼓樓、偏殿、三青寶殿等古典式宮殿群體。各宮殿中神像金身、供案桌及相應設施一應俱全。建好了放生了,充實了各宮殿中道教文化。雕制了三十多副柱聯(lián)及部分壁畫,已投入資金壹仟多萬元人民幣(香港青松觀董事局支助278萬元人民幣(現(xiàn)金)、塑制神像估約100萬元人民幣、共計378萬元人民幣)。如今、紫金觀規(guī)模初具,雄偉狀觀,成為粵工地區(qū)集宗教與旅游于一體的較大的重要景點之一。

紫金觀現(xiàn)有青松派弟子九人,本觀皈依弟子231人。堅持早功課,朔望日進行法事活動。紫金觀雖初具規(guī)模,但仍有規(guī)劃中應建的:前門樓、主車道、停車場、功德堂、素食館、慈航殿、玉皇殿等建筑,由于經(jīng)濟緊缺,資金困難,有待續(xù)建。懇請社會賢達,仁人志士共禳善舉。以求盡快完善資金觀整體建設。

紫金觀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由香港青松觀和社會各界捐資3000多萬元建造。造型仿香港天后宮,紅墻黃瓦,琉璃翹檐,雕梁畫棟。

全觀設前、中、后三殿。前殿為“-殿”,殿前邊擺放原址遷來石獅一對;觀門匾額為“紫金觀”,左右兩邊鑲石刻的門聯(lián)為“紫氣祥光揚眾妙,金書玉宇渡眾生”;-殿正中供奉-大神王靈官像;殿后面,左右兩邊設有財神殿、大歲殿、功德廊和放生池等。中殿為“天后宮”,地臺比-殿高出二米,是信徒早晚課、信眾獻香之所;殿前擺設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李姓奉造鑄鐵香爐一座;門柱聯(lián)為“紫府仙都,水德配天,海國慈航并濟;瓊樓玉宇,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天后宮正中神壇供奉陳、林、李三奶娘行像和坐像。后殿為“三清殿”,高大雄偉,殿內正中供奉元始天尊,左右供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尊神像,神態(tài)各異。整座廟宇高大壯觀,古色古香,有粵東第一道觀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