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

坐落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地志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教育館,1950年改為西北人民科學館,1956年改名為甘肅省博物館,1958年遷入新館。1999年經省政府立項,投資1.5億元對原展覽大樓進行改擴建工程,館舍占地108畝,新展覽大樓建筑總面積2.85萬平方米,展廳18個,院內還有文物庫房、文物保護實驗室等設施,整個展覽大樓本著“莊重、典雅、美觀、人性化”的原則設計和建設,是一座現(xiàn)代化綜合性智能建筑,2006年12月26日新展覽大樓正式對外開放。

現(xiàn)設十四個部門,在編職工147人,講解員、文物看管員等臨時用工近百人。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115人,占崗位總量的79%,現(xiàn)有高級專業(yè)技術人員29人,中級50人,初級37人。在學歷構成方面,博士3人,碩士9人,本科89人,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數(shù)的85%。

憑借甘肅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隴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貴文化遺存,甘肅省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館藏珍貴歷史文物、自然標本共計35萬余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6件(組),國家一級文物721件(組),二級文物2637件(組),三級文物48241件(組),匯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xiàn)代的大量文化珍寶,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獨具特色。特別是東漢銅奔馬、魏晉墓“驛使圖”畫像磚,已分別被定為國家旅游標志和郵電事業(yè)的標志。目前,向社會推出的展覽有《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展》、《紅色甘肅——走向1949》五個固定陳列,反映甘肅厚重的歷史地理文化。

自建館以來,甘肅省博物館先后舉辦了各類展覽近300個,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觀眾前來參觀。館藏文物多次在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克羅地亞、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展出,為宣傳甘肅做出了貢獻。同時,發(fā)揮自身人才和設施的優(yōu)勢,開展文物保護與研究,其中三項文物保護課題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在古生物與古人類、原始彩陶、長城文化與中西交通、簡牘學、佛教石窟藝術、西夏文字與歷史、古代書法藝術等科研學術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7年甘肅省博物館對外開放的《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三大基本陳列榮獲“第七屆(2005~200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1年《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展》再度榮獲“第九屆(2009~201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3年《紅色甘肅——走向一九四九》榮獲“第十屆(2011-201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優(yōu)秀獎。此外,甘肅省博物館發(fā)揮區(qū)位優(yōu)勢,在2010年牽頭成立了“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絲綢之路”沿線各博物館在2010年推出了“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并于2013年推出“海上絲綢之路”聯(lián)展,先后舉辦了“絲綢之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紙之路’——第四屆東亞紙張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甘肅省第二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博物館界引起了巨大反響。2012年甘肅省博物館與日本國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結為國際友好館,進一步促進雙方在館際文化、館藏文物保護、人員互動等方面的交流,推動兩省、市及兩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

隨著不斷發(fā)展壯大,甘肅省博物館還先后被評選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科? ??教育基地,獲得“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集體”的榮譽。憑借孜孜不倦的努力,2012年甘肅省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作為一座現(xiàn)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甘肅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示范區(qū)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西津西路3號

類型:博物館

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

電話:0931-2339133

官方網站:/uploads/techan/pic/aberr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