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清
類型:古建筑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湖路29號
簡介:
杏花樓俗稱“水觀音亭”,位于南昌市南湖路29號,地處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側(cè)的湖心島,東、南、西、三面環(huán)水,北側(cè)經(jīng)小石板橋連接與環(huán)湖路和建德觀街相鄰。
杏花樓始建于唐,明武宗正德(公元1506—1521)年間,曾為寧王朱權五世孫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明萬歷(公元1573—1620)年間,一度是相國張位(字洪陽)的別墅,始稱“杏花樓”并延續(xù)至今。樓西設“閑云館”,是文人結(jié)社聚集之地,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人在此多有吟詠。清時,為祀婁妃而在西側(cè)另建“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俗稱“水觀音亭”(水觀音亭于文革初期毀為平地,不復存在,杏花樓與之一墻之隔,連為一體,故人們習慣把杏花樓誤認為就是水觀音亭)。
民國8年(公元1919年),市民張喜猷牽頭募捐重修杏花樓。
杏花樓前庭院草坪兩側(cè)立有“屏”、“翰”青石碑各一塊,高3.27米,寬2.59米,分別由兩塊青石拼接而成?!捌痢?、“翰”兩字傳為婁妃以長發(fā)代筆書寫,后經(jīng)工匠鐫刻成碑。杏花樓西南側(cè)另有一塊殘存的元代“龍興路龍沙天王禪寺舍利塔記”碑,殘高2.1米,寬1.5米,碑文及圖案清晰可見。
民國年間,著名畫家傅抱石、徐悲鴻和著名老藝人范慶云等人曾在此居住,創(chuàng)作書畫及雕刻作品。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它曾是我起義軍打擊駐守貢院敵軍的一個戰(zhàn)斗點。
杏花樓白墻黛瓦,花梁朱柱,挑檐翹角,漏窗花墻,在院內(nèi)湖石、綠樹的點綴下,顯得格外輕巧恬靜,讓人流連忘返。《南昌縣志》描繪杏花樓“湖水縈回,荷香四溢,中臨水閣,仿佛杭之湖心寺也”;《江西同德善堂募修湖心觀音亭小引》則說:“往來士大夫,凡登斯境者,莫不交口贊賞。湖光掩映,一碧萬頃,儼然南海口之普陀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