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長安寺

沈陽長安寺

位于沈河區(qū)朝陽街長安寺巷6號,是沈陽最古老的建筑群,相傳建于唐朝,故民間有:“先有長安寺,后有沈陽城”的說法。1988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安寺占地約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長安寺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從寺內(nèi)碑刻記載曾重修于明永樂七年(1409),爾后天順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繕。歷史上長安寺的香火曾有過興旺之時,但到清代晚期已漸頹敗,終至斷絕,廟宇也漸損沒。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錢行、借貸行等商號捐資重修長安寺,并辟為金融交易場所。

長安寺坐北朝南,三進四合院。自南向北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戲臺、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中軸線兩側(cè)對稱排列著配房、鐘鼓樓,歇山式,建在磚筑高臺之上。天王殿,三楹,硬山式。戲臺,與天王殿緊密相連,一楹,卷棚歇山式。拜殿亦卷棚歇山式,三楹敞廳。左右兩側(cè)是配殿,各五楹,前面出檐。拜殿與配殿,配殿與戲臺,以抄手回廊銜接。大殿三楹,歇山式,與拜殿共同建在50厘米高的臺基之上。大殿是長安寺的主體建筑,體量最大,形制也最宏偉。后殿在寺院的最北端,三楹,歇山式。寺內(nèi)建筑的木構(gòu)件,如梁、柱、枋、額、檁、椽、飛子和斗栱等皆油飾彩畫,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寺內(nèi)現(xiàn)存明清碑刻六甬,其中以明成化二十三年重修長安禪寺碑為最早,也最重要。碑文記載了沈陽中衛(wèi)指揮曹輔和曹銘的銜名,據(jù)考,二人皆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上世族祖,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重要史料。

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將長安寺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撥款重修。1988年列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