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歷來以山海長城馳名中外。鮮為人知的是,這里保存著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八國聯(lián)軍軍營舊址。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以后,以北京為中心,向京畿戰(zhàn)略要地發(fā)起進攻。目標直指京東戰(zhàn)略要地山海關,兵力多達6200余人,列強組成的聯(lián)合艦隊從山海關老龍頭沿海進攻登陸。駐防老龍頭的清兵抵抗,澄海樓被毀,直至北京失守駐防清軍沿長城撤至九門口。翌年,清政府與列強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允許列強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軍。自1902年開始,列強在山海關南部沿海相繼建立起營盤,在山海關火車站南側修建了專門接待外國人的“六國飯店”,修建了由六國飯店至各國軍營的馬拉小鐵路。從此,山海關的海防權全部由列強把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才全部撤出。
六國營盤位于老龍頭的西部和北部,共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現存房屋40余幢,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建成于1903~1904年,分別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侵入占領山海關的英、法、德、日、意、俄六國所建的軍營及別墅。其中,法國營盤現存房屋最多,有14幢,里面有軍官房、士兵房、家屬房、面包房、軍械庫、禁閉室等,儼然一個“小社會”。據當地老年人講,此營盤即晚清葉志超的營盤。葉志超在那里辦了一所隨軍講武堂。民國初年的王士珍、田中玉、鮑貴卿、盧永祥等軍閥,都出自這所學堂。另有六國飯店一座,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筑為一幢丁字形兩層樓房,一樓西半部為客房,東半部為餐廳,二樓設舞廳、倉庫等,是當時六國軍人尋歡作樂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日本營盤中僅存一座“將軍樓”。研究表明,1933年日本侵略軍為大舉入關而借機挑起的“榆關事變”就是在這座樓內指揮的,由此中國人民打響了長城抗戰(zhàn)第一槍。日本營盤內還設有水牢、旱牢,用來關押抗日民眾。
2006年,當選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