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包公廟

澳門包公廟

澳門包公廟位于花王堂區(qū)福慶街,又稱為睡佛廟,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傳說澳門大三巴牌坊有一位老太太,她是佛山人氏,一向崇拜包公,曾向佛山迎來包公神像回家供奉,凡遇疑難之事,無不卜問包公,竟然每求必應,每應必靈。此事漸漸傳開,到老太太家求包公的街坊也越來越多。后來在1889年,澳門疫癥流行,病者累累,死亡相繼,坊眾以為是鬼域作祟,以包公一向為民除害,故建議奉包公神像巡游,以鎮(zhèn)壓邪魔,凡神像所經之處,遍灑圣水。據云事后果然瘟疫頓止,包公靈驗之名更熾,遂倡議捐資建廟,以安奉那位老婦從佛山迎來的包公神像。

包公廟所在的福慶街也是因包公廟而得名的:廟宇建成,坊間文士就提議將包公廟前的一條新辟設的街道命名作“福慶街”,以志“包公顯靈,坊人慶幸得福”;并將此新街名疏通上呈澳葡市政廳華務科,得科中師爺舉薦,澳葡當局遂采納之。清同治年之后,澳中街衢巷陌多由澳葡主觀命名、改名,類似福慶街這樣的新街交由華人命名的,百中無一。

包公廟中有“包公廟憲論遵守碑志”勒石一方,從碑文可知包公廟自創(chuàng)廟后香火鼎盛,竟成外人競相覬覦之所,“包公廟值理會”一度有許多不相干的人前來爭搶把持,事情鬧到澳葡當局處(當時清延派駐澳門的各級行政-早已被驅逐離澳),由澳葡官方作出裁決,該廟的值理會也是由澳葡定的。這是澳葡民政管治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則史料。包公廟里有一副對聯(lián):“政治洞陰陽,識標青史;端嚴垂神笏,笑比河清?!贝送?,廟內有其他一系列的神像,包括觀音像、鐘馗像及睡佛等。

該廟于1989年重修時,意外在右側發(fā)現(xiàn)隱蔽多年供奉鐘馗的南山廟,現(xiàn)在兩廟相連。南山廟供奉的鐘馗,不知何故-閉,且已-了至少七十年。南山廟,建于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左側為呂祖廟,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以及醫(yī)靈廟,建于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

話說清朝雍正年間,廣州石井財主凌貴興為爭一塊風水地,火燒梁天來的祖屋,搞出九命奇冤,他又用大量金錢,買通廣東有關-,使梁天來告狀失敗。

梁天來為打官司,心力交瘁,幾個月都沒理發(fā),胡須長到胸口。有一天,他垂頭喪氣地走過廣州西關,怎知冤家路窄,凌貴興迎面而來,他張手攔著梁天來,得意地道:“喂,你還告我不?有無錢買狀紙呀?如無錢,我凌貴興可以借給你!”梁天來沒睬他,瞪了他一眼,低頭就走。凌貴興更得意了,用折扇敲了梁天來兩下腦袋:“哈哈,任你上天告玉皇、下海告龍王、入地告閻王、上京告雍正,都告不倒我的!”說罷大搖大擺地走開。

這句話提醒了梁天來:“好,我就上京告御狀!我總不信你連皇帝都能買通!但這談何容易呢?唉,如果包公還在世間就好了?!彼鋈幌肫穑何鱽沓醯亟謨扔虚g包公廟,何不請他指點迷津呢?”于是就轉入街去。

凌貴興暗中跟著他,見他入了廟,就叫來幾個乞丐,每人給二錢銀,說如果有個胡子到胸口的人出來,你們就打他半死。乞丐一聲答應,在廟門中等著。

且講梁天來對著包公神像參拜,喃喃禱告:“包爺爺,我為了九命伸冤,準備上京告御狀,但不知能否成功,請你老人家明示:如果能成,那兩只杯就豎起吧!”

看官,“較杯”是拜神用一對欖形,擲在地上看它俯仰來預測吉兇,但它是兩頭尖的,又怎能豎起呢?

說也湊巧,梁天來一擲較杯,哈,一只彈到腳邊挨著豎起,一只彈到天井石隙中直立插著。梁天來高興極了,捧起燒著的元寶紙邊拜邊說:? ??謝謝包公爺爺、謝謝包公爺爺……啊——”原來他一不小心,把胡須燒短了。

當他走出廟門,準備打人的乞丐見他的胡須很短,以為不是這個,由他走了,反將后面走出來的長須廟祝打到叫救命!

梁天來因此有了信心,歷盡艱險,終于告御狀成功!凌貴興和一班-受到應有的處置。人們都說,死了的包公都能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