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古村

三舍古村

三舍,古稱上井。1060年,南唐工部尚書劉適之子劉君造任吉州推官。宋下江南時,劉適隱退,便到兒子官宦處尋訪山水之勝,“經(jīng)安??h南之上井,愛其秀麗,遂卜居于谷木塘之北”。劉適之孫劉璞,中南唐進士,“璞子愍、愍子員、員子知剛皆為宋上舍生,鄉(xiāng)人榮之,稱三舍”?!肮饶咎痢备臑檫M士塘。三舍走小路去吉安府為90華里,這也正合劉適“退隱三舍”(一舍為30華里)的初衷。

三舍村位于江西省安??h甘洛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石陂村東南11公里的山?jīng)_里。四山環(huán)抱,風景清幽。發(fā)源于老山、雷禾仚、高臺嶺的幾條小山溪匯成東溪水由西向東從三舍田肥土沃的米窩垅穿過,注入大陂,進吉安縣境。正如吉安名士撰文所述的“谷木塘,村居勝地也。雄關(guān)鎖其外,巖壑盤其內(nèi);萬山四湊,上薄云霧,有泉焉,自西南裂石罅瀑涌左,會而成溪,風雨朝夕,四時異態(tài)”。明代三舍儒士把他們引為自豪的秀麗風光歸納為“三舍八景”:獅泉噴玉、羊嶺浮嵐、西塢余曛、東溪疊嶂、進士名塘、龜巖書院、平疇春種、松壑秋聲。喜愛山水之勝的文人墨客在三舍游覽后多有吟詠。荊州同知王澄淵有詠“羊嶺浮嵐”詩:“0-何處無,青蒼蔚在眼。煙云深復(fù)深,山風吹不散。猿鳥欣有托,藤蘿暗相綰。尋幽剩有朝,杖策未云晚”。還有詠“東溪疊嶂”詩:“滔滔山下溪,峨峨溪上山。盤回宛如抱,一柱支狂瀾。乘流恐迷渡,眺遠疑設(shè)關(guān)。愿假謝公履、捫蘿一躋攀?!编l(xiāng)貢進士劉達已有詠“進士名塘”詩:“方塘一鏡柳風清,進士猶傳舊日名。最羨源深流在竭、云仍袞袞繼芳聲?!绷碛性仭捌疆牬悍N”詩:“風和日暖柳如煙,一望青青萬頃田,無數(shù)耦耕春日里,誰知沮溺是遺賢”。

三舍自南塘肇基以來,日漸繁衍昌盛,雖經(jīng)宋末元末戰(zhàn)亂,至明時仍達千戶,號稱“一干煙”。全村呈太極圖形,坐北朝南,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嶺,前有雙獅戲珠,下有獅泉水口。村前米窩垅中有旱澇保收的千廟良田,村中有百余口魚塘。至清初時,人口、建筑規(guī)模更盛,外人稱之為“五百之村(一百個祠堂、一百口古鐘、一百口水塘、一百棵古樟、一百個頂帶(指七品官))”,鄉(xiāng)人仰之。至清晚,尚存祠堂72棟,牌坊9座,其中官坊3座,進士坊4座,貞節(jié)坊2座。大型府第有:宗伯第、文林第、司徒第、將帥府、尚書府、大夫第、儒林第建筑林立,規(guī)模宏大。

最為三舍人引以為榮的是三舍層出不窮的杰出人物。自南唐以來,“列笏拖紳世濟其美,或不避權(quán)貴而氣節(jié)炳若日星,或效法循良而德政昭于史冊”?!叭宋睦^起,后先輝映,理學忠節(jié),文藝科名甲于邑內(nèi)”。劉適,南唐工部尚書,為三舍開基之祖。劉宣,明景泰辛未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劉戩,明成化乙未榜眼,曾作為正使,著孝宗帝親授麒麟一品服到交趾國(今越南)頒詔;劉鐸,明萬歷進士,學識淵博,膽識超人,憂國憂民,剛正不阿。其女劉淑英更是一位深明大義的愛國詩人,民族英雄。原江西社科院院長,著名歷史學家周巒書教授評價劉淑英為文武雙全的一代女杰,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三舍村知府以上官職的還有劉秉常、劉秉監(jiān)、劉戢、劉莆、劉瓚、劉邦采、劉曉、劉廷簠、劉昉、劉耀、劉體諒、劉佃、劉以昱、劉兆龍、劉洪范、劉世豐、劉廷策。至于知縣、教諭一級官員更是不勝枚舉。三舍的鴻儒心學聲名鵲起,劉曉、劉文敏、劉子和,劉以身、劉寶玨等是聞名江右的理學家。劉文敏、劉邦采,劉子和還與安福東鄉(xiāng)的鄒守益(探花、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一起于公元1534年前后創(chuàng)? ??了夏古、復(fù)真書院。2008年,文物部門在該村進行普查時,記錄了明代民居院落的一副墨水對聯(lián):“官至尚書不大不小,糧積萬擔不多不少”。

三舍一村知名的塾院就有龜巖書院,梅源書屋、賓興文會、惜陰文會、三舍書屋、樂道會等10多所,“序塾相望,弦誦相聞”,可見學風之盛。

同屬于三舍行政村的洽水自然村(康家),也是一個非凡的文化村落。其初祖康珣,原籍泰和縣,本姓匡,為避趙宋帝諱,改姓康。宋雍熙乙酉科進士,任安福知州、歷轉(zhuǎn)袁州路都使。尋隱安福城南濛潭,其后裔康文才中宋淳化甲午江西鄉(xiāng)試,退官后分遷三舍村,宋、明、清三代,康氏在洽水自然村先后共中進士6名,舉人10名,貢生6名、拔貢1名;擔任官職的有尚書1名,知府5名,知縣13名,可謂簪纓蟬聯(lián),令人刮目相看。

三舍行政村所轄5個較集中的自然村。從入村起止分別為康家(洽水自然村)、心田自然村、三舍自然村、上井自然村、肖家自然村。古代格局及古建筑保存較好的主要有三舍自然村、康家自然村、肖家自然村。其中三舍自然村保留宗祠8座,邦伯牌坊1座,總坊基石座(木柆門已毀)1座,儒林第民居1幢,古民居群組合3個共31幢。古橋、古宗教建筑15處,古街道古驛道各1條及其它歷史環(huán)境遺存。其中,明、清建筑約占50%。康家(洽水)自然村、現(xiàn)保留宗祠1棟,民居建筑16棟,宗教及其它歷史環(huán)境遺存3處。主要為清代建筑。肖家自然村保存清代民居建筑7棟,宗教及其它歷史環(huán)境遺存5處。全村現(xiàn)有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處(邦伯坊)、縣保單位7處(忠義堂、儒林第、四口古井、劉鐸墓),縣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4棟。

三舍村明代和清代建筑風格明顯。明代建筑為天門式屋面,多設(shè)重檐二層滴水,通風采光,大門框為本地麻石質(zhì),前廳多設(shè)木質(zhì)廊樓,部分樓上嵌鏤空花板或榫卯雕花護欄,少量樓廳對距設(shè)淺浮雕人物門扇,或干脆不設(shè)僅置攔框。一般不設(shè)藻井,木質(zhì)構(gòu)造造型碩大,紋飾質(zhì)樸,有莊重之感。清代建筑為天窗式,一般眠磚到幢,前后4縱馬頭墻,墻面飾凸雕人物造型,前設(shè)木質(zhì)門罩,后設(shè)磚凸門罩。大部分為青石門框和地栿。前廳多設(shè)有藻井,左右廊樓各開6開扇雕板,工藝精美,較顯富麗堂皇。三舍村內(nèi)古街、古巷特色明顯,部分段落古風古韻依然。村內(nèi)古樟參天,林木茂盛,古橋、古井、古碑刻默默向世人訴說著三舍村的厚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