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東街11號,年代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四軍軍部舊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貞年間(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縣令張琯倡議重建,歷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贛州府軍州洪邁在《贛州會昌重建學記》一文中記述:重建縣學之事,由縣令張琯深倡其始;繼任縣令沈玲臣實終之。重建后,其規(guī)模還舊貫今、百楹翼如、魁伉闊闊。

直到元代至正中(約1353年),縣學被大火燒毀。知縣常方壺重建,改為州學,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復縣,復稱縣學。明洪武戊申,知縣張桂徒于東北隅,壬申火。永樂癸未,知縣王文孜重建;成化壬辰知縣梁潛購千戶白瓊故宅,易城隍廟地、擴而新之。明萬歷四十三年(1625年),知縣冒夢齡重新修建,門始南向、中為先師廟、東西為廡,前為廟門、右為啟圣祠、左為鄉(xiāng)賢門;廟后為明倫堂、左右為進德育才齋,后為敬一亭、尊經閣,閣左為教諭廳、為講堂、為祭器庫;閣右為訓導廳、為饌宅,兩翼為疑業(yè)舍,廟門左右為儒學門。天啟甲子,知縣梁弘建改東向。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庚寅,知縣王洵,在全縣士民的要求和支持下,從廢墟中重建縣學署,鳩工興建先師廟,兩廡及儀門、左右為名宦、鄉(xiāng)賢兩祠,前為欞星門,仍改南向;整座學宮圣殿巋然,橋、池、門廡一如昔制,左為明倫堂,后為尊經閣、名宦、齋祠、庖?guī)斓谂d創(chuàng);至此,會昌學暑自宋以來,屢經損毀、重修、擴建,建成相對完備、規(guī)劃宏恢的縣級學暑。

1930年4月17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第三縱隊和軍部,首次來到會昌,駐在“孔圣殿”內,時間一個多星期。毛澤東在這里住的時間雖短,活動的內容卻很重要,他在這里接見過盤古山礦工和清溪農民代表三百余人;接見了尋烏紅五十團新編第二營指揮員和安遠二十三縱隊的指戰(zhàn)員。4月20日,在孔圣殿門口召開了斗爭土豪的群眾大會,毛澤東對群眾作了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