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圍屋

定南圍屋

定南圍屋(含車步虎形圍(含方氏私塾)、明遠第圍、太公八角圍(含鄭氏私塾))

定南圍屋,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一部分,分布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境內,保存各類客家圍屋200余座。定南地區(qū),“圍”作為民居,最早見于清初。圍屋在贛南大量出現,并形成規(guī)模和特色是在清代中晚期。民國后,定南圍屋便少建造。

定南圍屋包含車步虎形圍、明遠第圍、太公八角圍等,不同于閩西永定客家圍屋,定南的圍屋突出的是頭,即以虎頭為門面。因此為虎頭圍屋,又叫虎形屋。凝聚著客家人的勤勞智慧,是中國富有特色的傳統建筑形式之一,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9年3月7日,定南圍屋(含車步虎形圍、明遠第圍、太公八角圍)被列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定南縣幾乎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圍屋,多用生土夯筑墻體,屋頂形式多為懸山,為其他縣所少見。定南的圍屋,常為夯土墻,屋頂多為懸山。圍屋的外墻體,大多常采用“金包銀"的砌法,表層用磚或石砌三分之一厚,內墻層則壘筑三分之二厚的土坯或生土,這主要是為了加固墻體和出于防御的需要。

不同于閩西永定客家圍屋,定南的圍屋突出的是頭,即以虎頭為門面。因此為虎頭圍屋,又叫虎形屋。定南的“虎形圍屋”是贛南眾多的客家圍屋中唯一采用肖形構思的建筑,是贛南客家建筑文化中一個十分典型的個案。贛南所有的圍屋前都有一口水塘,主要起到凈化污水和應急救火的作用。

明遠第圍,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集家、堡、祠、內院和門坪五者功能為一體的贛南客家圍。平面呈矩形,面闊62.85米,進深37.54米,占地面積2359.39平方米。圍內對稱主體建造,前后分三進三廳兩井,共構筑住房168間,可住200多人。

車步虎形圍位于定南縣歷市鎮(zhèn)車步村方屋排,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虎形圍外呈方形,坐西北朝東南,前寬40米,縱深33米,背靠虎形龍脈青山,建筑造型為昂首坐視的虎形,大門塑造成虎頭形狀,并因此而得名?;⑿螄慕ㄖO計包含了兩層含義:對內,則寓意著圍屋的主人虎虎有生氣,無往而不勝;對外,則彰顯出赫赫虎威,神圣不可侵犯。

太公八角圍為八座炮樓圍屋,位于定南縣歷市鎮(zhèn)太公村新屋塅,建于清咸豐八年(1858年),系太公村鄭氏先祖萬佐公父子所建。太公八角圍坐東朝西,面闊60米,進深31.7米,面積190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矩形,采用磚木、石木、土木混合結構。太公八角圍是一座集家、堡、祠、門坪四者功能為一體的方圍,它的外立面為高峻的磚土混合墻。由于圍后的山體、門前的良田所限,圍屋只能往左右兩邊發(fā)展,因此,八角圍正立面建有四座炮樓,后立面建有四座炮樓,均為三層高、二層頂部磚疊澀出檐、玄山頂四坡水結構。整座圍屋僅前棟一大門,兩邊各有兩小門,體現出極強的防御功能。圍屋中軸線上,分布有上、中、下三座廳堂,上廳是祭祀場所,廳內有下坐鼓形石墩、上頂軒梁的木結構柱6根、若干吉祥花紋木雕窗。在廳的兩側構筑住房136間,可居220余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