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三處免費景點,相距4公里,兩層樓高的千手觀音像、杜甫墓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nèi)涵、品質(zhì)、特色的重要標志。

洛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遺存眾多,比如偃師,一道街,一條巷,一座建筑,都可能代表一段歷史,蘊藏一個美麗傳說。

這個初夏,到偃師,開啟一場文化之旅,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

01 深山古寺,千手觀音像巍峨聳立

●坐標:洛陽偃師城關鎮(zhèn)杜樓村北

●路線:開元大道—洛偃快速通道—杜甫大道—北環(huán)路—上洞全佛寺

●特點:千年古剎,歷史悠久

●費用:免費

●建議游玩時間:2-3小時

偃師上洞全佛寺,藏于偃師區(qū)城關鎮(zhèn)杜樓村北邙山龍泉溝的松柏之間,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給人以“山中藏古寺”之感。

上洞全佛寺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佛堂、神洞等,廟宇錯落有致,寺內(nèi)有各類神像塑像80余尊,晨鐘暮鼓,聲聞數(shù)里,成了人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上洞全佛寺中,最引人注目要屬正中挺拔的一座多層建筑,挑檐翹脊,紅墻綠瓦,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氣度不凡,這座建筑中有大雄寶殿、千手千眼觀音殿、菩薩殿等。

據(jù)寺內(nèi)介紹可知,這座建筑的前身,為唐代開元年間寺院遺留的5孔窯洞,因年久失修,1993年開始在破窯洞遺址上,重建了現(xiàn)在的建筑。其中,最值得看的是千手千眼觀音殿和大雄寶殿。

千手千眼觀音殿中有一尊觀音塑像,每只手心中有一只眼睛,巍峨聳立,占據(jù)兩層建筑,在一樓和二樓均可觀賞;大雄寶殿內(nèi)供奉的三尊佛像以及十八羅漢,皆為香樟木雕佛像。

上洞全佛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歷史上曾稱之為“上洞”、“佛洞”、“龍泉洞”,之所以取名上洞,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

相傳,唐開? ??年間,玉真公主夜宿此地一山神廟中,第二天一早,公主見周圍山巒疊嶂,松柏青翠,泉水淙淙,于是,就在這里布壇傳道。后來,人們在其設壇處挖洞修殿,取名上洞。1991年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定名為“上洞全佛寺”。

02詩圣墓前,感受歷史的溫度

●坐標:洛陽偃師城關鎮(zhèn)杜樓村

●路線:上洞全佛寺—北環(huán)路—杜康大道—杜甫墓(4公里左右)

●特點:文化底蘊深厚

●費用:免費

●建議游玩時間:1小時

古墓,作為一個具體的文化遺存,無疑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來到杜樓村,就不能不去看看詩圣杜甫的墓園。

杜甫墓位于首陽山下,偃師杜甫中學操場后方。墓園不大,但松柏蓊郁,鳥語花香,希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圣杜甫,就長眠在這一片濃濃的綠蔭之中。

杜甫墓墓冢呈圓形,下圍青石,冢頂芳草萋萋,墓前立有墓碑,碑高約5米,正中上刻有“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字樣。

詩人杜甫曾長期居偃師首陽山下,直至后來移居長安。公元770年,杜甫客死湖南,其孫承其遺志,在其死后43年,不遠千里遷葬他于偃師,杜甫墓歷代多有毀損和重修?,F(xiàn)存墳塋為清代乾隆五十五年重修,當時的偃師知縣捐出自己的俸銀,買地重修杜甫墓,并請河南知府題寫了墓碑。

杜甫墓東北方有其祖父杜審言墓,墓碑較新,是偃師市人民政府于公元2005年端陽節(jié)復立的,杜審言墓東北方有杜甫先祖杜預墓,人們敬稱杜甫、杜預、杜審言的墳墓為“杜甫故苑”或“三杜圣地”。

千百年來,杜甫的詩歌代代傳誦,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對他的紀念,而墓前憑吊是最好的紀念方式之一。

杜甫墓除了一座冢,三塊碑,一片松柏,似乎沒啥看頭,實際上,古墓既是物質(zhì)的文化遺產(chǎn),又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載體。

攄懷舊之蓄念,發(fā)思古之幽情。走近名人墓地,尋找塵封的歷史遺存,感受歷史的氣息和溫度,是最好的人文旅游。

03博物館中,領略夏商文明

●坐標:洛陽偃師區(qū)商都

●路線:杜甫墓—杜甫大道—商都路—偃師博物館(4公里左右)

●特點:豫西明珠,華夏寶庫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費用: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建議游玩時間:2-3小時

博物館是城市發(fā)展的歷史見證者,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標志。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當?shù)夭┪镳^。在偃師博物館,您能感受“豫西明珠,華夏寶庫”的魅力。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集夏商研究、陳列、宣傳為主的歷史類專題性博物館,偃師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 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展室面積11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宮殿建筑群,青磚青瓦,古樸典雅。博物館的建筑平面布局模擬夏都二里頭遺址一號宮殿,主展廳北面是一個長方形的大院(即后院),廊廡相連,東、西、北三側為輔助展廳。夏商王都文明展廳”及石刻藝術長廊,彰顯著泱泱華夏“最早的中國”的輝煌歷史成就。

“夏商王都文明展廳,主要展出學術界公認的迄今為止我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兩座都城遺址──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商都西亳(偃師商城遺址)歷年來的考古成果。其中,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早期青銅器、大型玉器、象牙器等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迄今為止最早青銅文化風采。而陳列的國寶級文物──夏代綠松石龍更是引人注目,龍全長1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xiàn),雕刻細致,工藝精良。

石刻藝術長廊包含碑刻、造像、翁仲、墓志等200件(套),其中不乏有書法名碑、字體名碑、史料名碑。(張寶峰 文/圖)

Hash:75a5d9ec53208964fed5dea01d54bc62c18a711d

聲明:此文由 澎湃洛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