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故居旅游景點路線圖的簡單介紹

導讀:董必武故居旅游景點路線圖的簡單介紹 從陽邏上高速到紅安董必武故居怎么走 董必武故居在哪? 紅安董必武故居在哪里? 董必武祖籍那里 董必武故居的北京故居

從陽邏上高速到紅安董必武故居怎么走

駕車路線:全程約89.7公里

起點:陽邏客運

1.武漢市內(nèi)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東北方向出發(fā),行駛60米,右轉(zhuǎn)進入平江大道

2) 沿平江大道行駛1.9公里,朝G70方向,稍向右轉(zhuǎn)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1.4公里,直行進入武漢繞城高速公路

3.沿武漢繞城高速公路行駛31.1公里,朝麻城/合肥方向,稍向右轉(zhuǎn)進入新集互通

4.沿新集互通行駛820米,直行進入滬蓉高速公路

5.沿滬蓉高速公路行駛21.7公里,在紅安/八里/S234出口,稍向右轉(zhuǎn)上匝道

6.沿匝道行駛1.4公里,直行進入紅安大道

7.紅安縣內(nèi)駕車方案

1) 沿紅安大道行駛4.8公里,直行

2) 行駛440米,在第3個出口,左轉(zhuǎn)進入S109

3) 沿S109行駛6.9公里,直行進入發(fā)展大道

4) 沿發(fā)展大道行駛3.5公里,直行進入S109

5) 沿S109行駛12.2公里,直行進入紅金龍大道

6) 沿紅金龍大道行駛1.7公里,直行進入將軍

7) 沿將軍路行駛1.0公里,過右側(cè)的將軍城中央大街約180米后,直行進入勝利街

8) 沿勝利街行駛30米,過左側(cè)的天舒廣場約290米后,右轉(zhuǎn)進入民主街

9) 沿民主街行駛150米,到達終點

終點: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故居在哪?

董必武故居,地址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城關鎮(zhèn)民主街)小石橋胡同24號 。

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畬,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建國后,歷任中央財經(jīng)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共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出版有《董必武選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詩選》、《董必武年譜》。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紅安董必武故居在哪里?

紅安董必武故居,紅安縣城關鎮(zhèn)民主街小石橋胡同24號。

問題已解決記的采納。

董必武祖籍那里

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畬,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yè),獲清朝學部授予的拔貢學銜。后在黃州任教員。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16年出獄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后創(chuàng)辦武漢中學,教授國文。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武漢小組代表。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領導籌建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并任湖北省國民黨工作委員會主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2年回國,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執(zhí)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工農(nóng)檢察委員會副主任

董必武故居的北京故居

董必武故居位于小石橋胡同24號。西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原是清末郵傳部大臣盛宣懷的私邸后花園,又傳說曾是大太監(jiān)李蓮英的花園;民國時期成為戴笠手下軍統(tǒng)局華北辦事處處長馬漢三住所,內(nèi)有樓閣、長廊、竹林、噴泉。在“文革”期間,康生在此居住。

董必武曾寓此,四合院布局嚴謹,保存完好,1981年改建為涉外的竹園賓館。為三星級酒店,內(nèi)設有醉楊軒中餐廳、撫松齋西餐廳、御花園酒吧、漱芳齋歌廳等。典型的清朝庭院被淹沒在那些參天的古樹和竹林中,少了南方竹林的繁茂,卻多了京城官宦之家的大氣,竹林與庭院近百年的相依,造就了現(xiàn)代技術(shù)永遠無法復制的完美。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yè),獲清朝學部授予的拔貢學銜。后在黃州任教員。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16年出獄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后創(chuàng)辦武漢中學,教授國文。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武漢小組代表。隨后建立和發(fā)展湖北省的黨組織,任中共武漢區(qū)委委員,湖北民運部部長,湖北省委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領導籌建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并任湖北省國民黨工作委員會主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2年回國,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執(zhí)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工農(nóng)檢察委員會副主任。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到陜北后,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抗戰(zhàn)勝利后,是中國共產(chǎn)黨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區(qū)參加舊金山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jīng)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Hash:f7e2d7d288f510a5cfb34f1743b8d756b2dad9db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