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龍海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薌劇“百團匯演”已經成為周末文化盛宴
龍海市歌仔戲(薌?。﹤鞒斜Wo中心在龍海龍頭文化公園里專場演出
選擇一個紋樣,用鉛筆將其臨摹到盤子上,再進行刻畫、上釉……日前,在漳州市圖書館內,25名學員在漳州窯素三彩第三代傳承人陳嫣的指導下,制作出一個個精美的瓷器?!癉IY活動只是傳承非遺文化的一種形式,我們還借助‘文旅融合’,在景點內設立陶藝展示館,開設陶藝手作課程,帶動文創(chuàng)旅游?!标愭陶f。
據(jù)了解,目前龍海有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項龍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讓傳統(tǒng)非遺在當代商業(yè)社會“活下來”,并且“火起來”?龍海主動搭好臺,讓非遺傳承人唱“好戲”,同時適應時代需求,借助文旅融合,用好電商等市場力量,為非遺打開一片新天地。
文旅融合 非遺進景區(qū)
夏日的午后,在位于龍海龍江文化生態(tài)園的古窯陶藝文創(chuàng)園內,一件件精美的素三彩藝術品令游客嘆為觀止。這些藝術品出自陶藝大師洪樹德之手。
據(jù)洪樹德的孫女陳嫣介紹,素三彩在日本又稱為交趾瓷,被賦予了日本國寶的美稱。但在其發(fā)源地漳州,該制作技藝卻幾近失傳。后來她爺爺及家人花費數(shù)年心血,才成功研制出素三彩胎土與釉色,并帶領團隊陸續(xù)復原出30余款素三彩傳統(tǒng)造型。2017年,漳州窯素三彩燒制技藝被認定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本土陶藝要復興,就要讓陶瓷藝術進入尋常百姓家?!焙闃涞抡J為,陶瓷藝術要真正走入千家萬戶,還需要漫長的文化普及,以及人才培養(yǎng)。然而目前堅守這個老行當?shù)娜瞬⒉欢啵贻p人就更少了。為了傳承這一非遺技藝,洪樹德的女兒陳冰暉、女婿陳亦非和孫女陳嫣也先后加入了傳承人行列。
“現(xiàn)在我們不僅賣產品,還推出陶藝手作課程,并以此為流量入口,帶動文創(chuàng)旅游?!标愭陶f,除了在龍江生態(tài)文化園設立展館外,他們在漳州南山文化生態(tài)園也設立了一個陶藝展示館,作為漳州窯素三彩燒制技藝的傳播點。展示館會根據(jù)各種節(jié)日,策劃出不同主題的陶藝DIY活動,很多單位都會選擇來這里開展團建活動。今年暑假,他們還將推出一系列陶藝手作課程,讓更多人能夠在體驗中感受泥土的魅力?!敖酉聛?,我們會搭建電商平臺,讓非遺走出‘深閨’,為更多觀眾展示,讓更多人了解、熟知這一技藝?!标愭陶f。
和漳州窯素三彩燒制技藝一樣,被列入龍海第四批非物質文化傳統(tǒng)技藝的東園粉粿也憑借著埭美村景區(qū)的人流量,打響了品牌,成為游客必到的網紅打卡店。
借力電商 打開新市場
“非遺的傳承會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所以融合時代需求、找準市場定位是其推廣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饼埡J形幕w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康儉明說,如果非遺能獲得市場認可,就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沒有雕刻的水仙花球售價只在10元左右,通過精細雕刻成型后,可賣到100多元,若做成漂亮的盆景,還可賣到上千元?!闭闹菔兴苫▍f(xié)會會長張文江告訴記者,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正是找準了市場定位,才產生了產品附加值。
據(jù)了解,龍海每年都會在農民畫館開展水仙花展,通過展會展示水仙花的雕刻技藝。今年許多水仙花大型構建都以生肖為造型打造,還會結合小孩子喜歡的動畫人物,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造型,深受孩子們喜愛。以往受季節(jié)影響,水仙花只在春節(jié)前后綻放,如今經過幾年的技術改良,已成為四季花,并從室內花拓展為室外花,造型也越來越大氣。
為了拓展水仙花的銷路,龍海借助電商平臺,將水仙花銷往世界各地。據(jù)張文江介紹,目前,漳州地區(qū)的水仙花年銷量為2000多萬粒,其中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量就占了30%。水仙花搭上電商平臺后,不僅壯大了水仙花產業(yè),也帶動了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當?shù)氐?a href='/jingji/' target=_blank>經濟發(fā)展。
在確保水仙花銷路的同時,龍海也十分注重培養(yǎng)水仙花雕刻師。通過電商平臺,在網上播放水仙花的雕刻技藝,向更多人揭開龍海非遺的“面紗”。不少外地高校學生通過電商平臺了解到水仙花雕刻技藝后,都特地趕到龍海來學習。近幾年,龍海還通過各類展會培養(yǎng)了全國各地上百名水仙花雕刻師。此外,在多所中小學校開展水仙花文化藝術課,對水仙花種植技術及雕刻藝術進行科普宣傳。
政府搭臺 非遺唱“好戲”
6月22日晚上,薌劇“百團匯演”在龍海龍頭文化公園內上演,吸引了眾多戲迷前來觀賞。
據(jù)了解,薌?。ǜ枳袘颍┦歉=ㄊ∥宕蟮胤絼》N之一,首批國家級非遺。龍海有薌劇民間劇團100多家,從業(yè)人員約2300人,全年上演約2萬場,年創(chuàng)演藝總產值近億元,占據(jù)廈漳泉薌劇行業(yè)的半壁江山。
龍海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王躍宗告訴記者,薌劇“百團匯演”從去年4月底就拉開帷幕,采取“政府買單,群眾消費”形式,給予參演劇團每場5000元補貼。希望通過搭建這個平臺,為民間劇團提供一個集中展示和交流技藝的平臺,“民間劇團也是薌劇在龍海發(fā)展的一支生力軍。我們堅持‘兩條腿走路’,讓民間劇團和專業(yè)劇團齊舞,讓非遺在龍海遍地開花”。
在今年的楊梅文化節(jié)上,龍海也將白水貢糖、紫泥北岸籃、戲曲頭盔、土筍凍等非遺請到現(xiàn)場,為非遺傳承人提供展示技藝的平臺。同時,龍海還通過舉辦伴手禮評選活動,將一些非遺產品列入伴手禮行列中,提升非遺知名度。
“我們一直在鼓勵、培育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積極尋找傳播、推廣的新方法、新手段。”康儉明說,龍海的農民畫曾經登上過全國美術乃至世界美術展覽的殿堂。為保護農民畫,龍海將市區(qū)的一處老廠房改造成農民畫館,讓沉寂許久的畫卷有了新的展示空間。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引導農民畫家申報非遺項目。
而針對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龍海則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結合移風易俗工作,制止鋪張浪費的行為,保留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轉自福建日報)
喜歡的關注:嘉瓏文化
Hash:dcec6ef120fecf15e50bb7441228c65a5d6170d7
聲明:此文由 嘉瓏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