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僧思念已故的母親,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詩,每一句都耐人尋味

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她給予了我們生命,教會了我們很多的東西,對于兒女始終是默默奉獻(xiàn),并且不求回報。昨天晚上我讀到元代詩人與恭的《思母》,讓我感慨萬千。這首詩寫得很感人,每一句都在訴說著對于人生的無奈。其實我很害怕讀這樣的詩,每次讀到這樣的作品都會潸然淚下。

與恭,字行己,號懶禪,上虞人,元朝有名的高僧,關(guān)于他的生平?jīng)]有任何的記載,只有幾首詩流傳于世,而這首《思母》正是他的代表作,整首詩道盡了一位游子的無奈,還有對于母親的愧疚,一字一句都感人至深,有著詩人最深沉的愛,成為了描寫母愛最感人的作品。

《思母》

元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fù)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少年時代的與恭家境貧寒,連生活都成問題,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為此他毅然決然選擇出家,無非是希望可以活下去,可以減輕家中的負(fù)擔(dān)。但是他出家沒有多久,父親就因病逝世,老母親獨守家中,日子就過得更加凄苦,終日以淚洗面,而詩人也是經(jīng)常討一飯贍養(yǎng)母親。

寫這首詩時與恭的母親已經(jīng)逝世,而詩人回想母親時悲痛欲絕,一輩子孤苦伶仃,沒有過過一天幸福的生活,這讓詩人很是愧疚,為此在這首《思母》一詩中,他寫得很感人,每一句都令人震撼。其實如果不是由于生活貧苦,他也不可能選擇出家,母親的逝世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沒有好好善待母親,當(dāng)母親逝世之后,詩人經(jīng)常會想到母親,想到她所受的那些罪,以及吃過的苦。

第一二句就充滿了無限的憂愁,也道出詩人的一片深情,還有對于母親的懷念,“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fù)倚柴扉?!?,現(xiàn)在外面天寒地凍,寒霜把所有的蘆花摧毀了,看到此前的景色讓我肝腸寸斷,瞬間淚流滿面。如今母親早已逝世,再也無法看到滿頭白發(fā)的老母,一個人獨自倚靠在柴門盼望我歸來。

從開篇的兩句就可以看得出來,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悲痛萬分,母親的逝世讓他很愧疚,還在時就吃盡了苦頭,受盡了各種折磨;每當(dāng)想到老母親,詩人就會肝腸寸斷,而且寫得也是很畫面感,一位老母親終日倚靠在柴門,眼巴巴地望著前方的路,希望兒子可以早一點歸來。這兩句沒有任何的技巧,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可是讀來卻讓人肝腸寸斷,立馬能夠感受到作品中那份深沉的力量。

第三四句就更加的傷感,同時那種悲痛之苦也是呼之欲出,讓人們感受到了詩人的無奈,“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這時詩人進一步地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去年五月間梅雨時節(jié),由于家中沒有糧食,只好脫下身上的袈裟,拿到街上的當(dāng)鋪里換錢,再去到市場糴米歸家養(yǎng)母??梢娫娙水?dāng)時的生活很苦,身無分文,日子都快要過不下去了,但是為了母親只能脫下袈裟,硬著頭皮去當(dāng)鋪,再買回糧食養(yǎng)活母親。

窮人的生活是很悲苦,對于詩人來說,如果生活好一點,可能他也會去做學(xué)問,然后去參加科舉考試,但是由于沒有錢,連生活都成問題,為了能夠活下去,減輕家里的負(fù)擔(dān),只好選擇出家為僧,這樣勉強可以活下去。所以詩人很愧疚,在這首《思母》一詩中,他很深情地回想了母親活著時的形象,獨自倚靠在柴門,每天都在盼望著兒子,而詩人也是感慨萬千,寫得非常的感人。

Hash:61684a0548fcd9b6348ffcab1b54387e217cfd36

聲明:此文由 草根一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