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保安古城遺址:春秋時期戰(zhàn)略要地、交通要道

前不久,

國務院公布第八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共新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2處,

我市葉縣保安古城遺址名列其中。

保安古城遺址位于葉縣縣城南27公里、保安鎮(zhèn)東北3公里處的前古城村。11月22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葉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工作人員一起進駐保安鎮(zhèn)前古城村,這是繼2007年之后,我省考古人員再次對保安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

考古人員在探查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古瓦當。

11月29日上午,記者一行三人在葉縣地方文史學者李元芝的帶領下,來到前古城村。前古城村有108戶458口人,村南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水泥路,村外是一片綠油油的麥田,村內(nèi)房屋成排,道路平坦?jié)崈簟3舜遄訓|南角健身廣場旁豎立著一塊上書“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古城遺址”的黑色石碑(此碑立于2017年,即將更換成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外,這個小村莊看起來沒什么特別之處。

溯源:

北依翟河東臨潕水

春秋時期重鎮(zhèn)卷城

在前古城村村民關更臣看來,他們的村子是與眾不同的。關更臣形象地說:“前古城村地處‘龜?shù)亍?,過去村子周圍有城墻,城墻的四個角就是龜腳,村子西南方向一處高坡像烏龜頭,村子就建在龜背上?!?/p>

對此,隨行的李元芝說,前古城村地勢與周圍地貌相比明顯較高,是一個臺地,“這里北依翟河(寨河),東臨潕水(甘江河),曾是戰(zhàn)略要地、交通要道。春秋時期的卷城,指的就是這個地方?!?/p>

工作人員右手拿著西漢磚碎片(帶花紋),左手拿著北朝磚碎片,兩塊磚相差500多年。

在前古城村東側(cè)的麥田里,李元芝指著兩塊麥田間一條南北走向的狹窄地帶說:“這里是古城的東城壕,南北長400多米,原來寬22米至34米,因村民長期開墾土地形成了現(xiàn)在十幾米寬的低洼地帶?!?/p>

1

86歲的劉小法站在前古城村東北一塊凸起的麥田里說:“這個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古城東城頭(城墻拐角處)。幾十年前這里沒有種莊稼,地勢很高。從這個地方向南延伸,一直都是西高東低形狀的土坡,向西延伸是南高北低的斜坡,這種土坡就是傳說中的東城墻和北城墻墻根,從這里向西大約500米就是西城頭所在地。前些年,村里的人曾在墻根下挖出許多大石頭。后來,村里分了地,村民在這里種莊稼后,用犁子漸漸把城墻根上的土坡犁平了。”

近千年的石臼

前古城村北不遠處是一條數(shù)十米寬的溝壑,溝壑底部有溪水流淌,即翟河。河南岸是前古城村,北岸是后古城村,每年雨季來臨時,河水暴漲,一河隔兩村(城),兩岸各有一條小道貫通兩村。

李元芝說,從前古城村一條穿村而過的古道渡過翟河,再沿后古城村東行,可達豫東永城安徽亳州。戰(zhàn)國時期,襄陽南陽和卷城,是楚國人通向陳、蔡、宋等國的必經(jīng)之路。從這里向西,再往北行可達葉邑故城。

變遷:

兵家必爭之地

金、元以后走向衰落

走在前古城村的古道、城壕遺址或田間地頭,不時可以看到殘缺不全的磚瓦或陶瓷碎片。其間,在麥田旁的小道上隨手撿到一塊漢磚和一塊北朝磚塊斷片的李元芝說:“漢磚與北朝磚在厚薄程度與圖案上有明顯差別,兩塊磚相差500多年,透過留存的繩紋磚瓦殘片,可以得知當年工匠制作磚瓦的模具是由藤條編織而成的?!?/p>

李元芝說,南北朝時期,卷城仍為軍事重鎮(zhèn),一度是南齊和北魏、東魏以及西魏等國的地理分界線,為兵家必爭之地。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卷城改為南安郡,管轄附近的南安、南舞、南定和葉縣四縣。四年后,西魏大統(tǒng)四年(公元538年),南安郡被西魏奪取。此后,東魏與西魏、北齊于此處爭戰(zhàn)不斷,在南安郡僅有歷史記載的主要戰(zhàn)役就有四五次之多。公元557年,南安郡守城大將軍馮顯向北周投降,南安郡改為定南縣。到了唐朝,這座古城又被更名為仙鳧縣,至金、元以后,隨著歷史變遷,繁榮千年的古城漸漸走向衰落。

古瓦片和陶片

由于在歷史上連年發(fā)生戰(zhàn)事,后人又稱卷城為霸王城明朝詩人余徽有詩云:“澧水(現(xiàn)澧河)之東潕水陽,旁有一城曰霸王。霸王已矣城已廢,空有草樹參天長……”

前古城村75歲的村民關文藝說,他年輕時在村北用鐵鎬刨地邊時,不經(jīng)意間刨出一個盔甲上的護心鏡,也有人說是銅鏡,可惜刨爛了,扔了。上世紀80年代,他的全姓鄰居在村里挖土燒磚時,意外挖出一把完整的寶劍,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鍛造的,后來被一個禹州收古物的人花130元錢買走了。

前些年,還有村民在村里挖溝時挖出一捆十幾支的弓箭,“都囫圇著呢,不過箭頭已經(jīng)生銹”。另有幾個村民說,村里的道路上曾被雨水沖刷出不少箭頭,村民鋤地時,翻出箭頭和銅錢是常有的事。75歲的村民呂桂蘭家中就保存有一個生銹的箭頭和一枚清朝順治年間的銅錢。

隨處可見的古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古城村有村民犁地時,一頭牛的牛蹄子踩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村民們挖開泥潭救耕牛時,發(fā)現(xiàn)泥潭下面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下面竟然是一口老井,井口、井壁由方磚砌成八角形。沒過多久,生產(chǎn)隊干部組織村民在村北挖溝,又挖開兩口老井,其中一口井里有水,在此后一年多時間里,村民經(jīng)常到這口老井挑水吃。后來,這三口井因故均被村民填平。

發(fā)掘:

曾被定名漢代霸王城遺址

填補楚國時代考古空白

葉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文物管理股工作人員焦增杰說,在1985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囿于認識不同,根據(jù)清縣志記載和周圍漢代墓葬的分布以及當?shù)孛耖g傳說,保安古城遺址當時定名為漢代霸王城遺址。

2007年4月至8月,為配合葉縣修建燕山水庫的需要,省、市、縣文物部門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fā)掘。經(jīng)發(fā)掘了解,該遺址面積356235平方米,主要由古城遺址和城外古墓葬組成。古城遺址由東西南北四面城墻、城壕遺址,以及南、北、東三個城門遺址構(gòu)成。除城壕遺址外,古城遺址中的城墻和城門遺址在考古人員發(fā)掘后,已封土回填恢復原貌。

墓葬區(qū)主要分布在前古城村東南方向,以戰(zhàn)國和漢代墓葬為主。出土遺物大多為瓦礫,表面多飾繩紋,以泥質(zhì)灰陶為主,泥質(zhì)紅陶次之,其中生活日用陶器殘片較少,可辨器型有雙系甕、鬲、罐、盆等,僅有的幾件出土遺物目前在省文物部門保存。

1

保安古城遺址的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填補了楚國時代考古的部分空白,豐富了考古學文化。據(jù)《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楚子(楚王)使季然郭卷。”杜預注曰:“為卷筑郭也,卷城在南陽葉縣南?!奔又端?jīng)注·潕水》確定的方位,可以認定保安古城遺址,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卷城。古城遺址與歷史文獻遙相印證,歷史文獻為遺址提供線索,遺址為歷史文獻做了實物驗證。2008年6月,保安古城遺址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價值:

楚國“問鼎中原橋頭

促進南北方各民族交流融合

焦增杰說,這座古城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重要的軍事?lián)c,南依方城山楚長城,扼守著陳、宋諸國通往楚國的交通要道,是楚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軍事部署中的重要陣地,與葉邑城以及其他眾多“方城”(楚長城)之外的城池相呼應,形成強大密集的軍事布局,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

這座古城作為當年楚國向中原諸國進攻的橋頭堡,隨著楚人對卷城等城池的經(jīng)營與擴張,大量楚人遷徙而來,軍事、政治、商貿(mào)活動頻繁開展,楚人將南方部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帶至中原諸國,促進了南北方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這座古城處在南北文化的接合部,對我國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元芝說,雖然到了金元時期,古城漸漸衰敗,但仍是豫西南連接豫東北以及安徽省亳州的交通要道,并且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葉(縣)亳(州)公路仍然經(jīng)過前古城村。上世紀70年代,南陽有關部門曾經(jīng)向葉縣建議,兩地聯(lián)合將這條廢棄公路重新修復啟用,因故未能實現(xiàn)。

1

今年10月,保安古城遺址又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月29日上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技術員李強帶領多名考古隊員在前古城村西側(cè)一條在建公路上進行探查。他說,作為歷史上重要的軍事?lián)c,前古城村與后古城村同附近的楚長城構(gòu)成一個龐大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前、后古城村一河相隔,有可能是一條水路運輸線。此次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進駐前古城村,目的就是通過考古發(fā)掘來證實前古城村、后古城村、翟河與楚長城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截至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

記者 王輝/文 禹舸/圖

來源:平頂山晚報

Hash:34f74d8ae261aabf0919ca0d40f9e3b4e36cd6bd

聲明:此文由 文明河南在平頂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