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昌黎古代遺跡

昌黎古代遺跡(二)

休糧寺遺址。位于昌黎縣城北偏西9公里處的老絕頂峰頂之前的坡臺上。與碣石山主峰仙臺頂遙遙相望、中間隔有險峰深谷的老絕頂,別名絕頂山,海拔590.7米,為碣石山區(qū)居中的一道屏峰障嶺的最高峰;休糧寺建在其頂峰之前的山岡中間,與坐落在仙臺頂南麓寶峰臺上的水巖寺相對而言,被稱為上水巖休糧寺,簡稱“上水巖”或“上巖寺”。

西山場村東向北而去的井峪,通往休糧寺遺址。井峪為與鳳凰山顛連的大平頂和老絕頂前的坡嶺(其南部突起的山峰名“宵小城”)之間的峽谷,谷中兩側(cè)山巖壁立,到處是峭巖怪石。其地過去松林密布,景色幽深,被古人列入昌黎八景,名“井峪松風(fēng)”。井峪溝深似井,處處有奇景妙境,過去人們夏天冰鎮(zhèn)瓜果的時候,常常到井峪山谷當(dāng)中取冰。行至老絕頂前,峽谷被老絕頂頂峰前高大的坡臺強行分開,形成兩道澗谷。坡臺較大,有五六畝地見方,且較平坦。休糧寺建在正中處。

▲昌黎縣道者山休糧寺遺址(明正德十年曾重修,清中、后期毀)

休糧寺的建筑早已坍毀,僅剩一些殘存的階石和散亂的磚瓦。廟址前有一個大水坑,密布葦草,民國版《昌黎縣志》記為“冬夏不涸”的“天池”。寺院舊址西偏北有一座佛塔遺址。休糧寺遺址存有兩通較完好的石碑,一通為《重修道者山休糧寺禪林寺碑記》,明正德十年鐫刻,也就是公元1515年,距今有500多年歷史,碑文的記載顯示,老絕頂一帶在明朝時為“平灤郡”的“名山”——“道者山”,而休糧寺在“其間”,并有“存藏祖靈骨塔”一座。另一通石碑為“大明國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十五立鐘”碑,為休糧寺重修51年后立一新鐘的碑記。據(jù)碑文記載的情形推測,休糧寺有可能始建于明朝初期或明朝以前。

休糧寺之名,帶有濃郁的中國古代神秘文化色彩。過去修仙道士講究“休糧”,以服食“仙藥”“仙丹”來代替糧食,為的是成仙。唐代著名詩人賈島自號碣石山人,想必他曾經(jīng)來過碣石山修行,他的《山中道士》中有這樣兩句詩:“頭發(fā)梳千下,休糧帶瘦容?!辈恢@位大詩人是實寫休糧,還是雙關(guān)來休糧寺修行。

休糧寺在清朝中期或后期,因發(fā)生一場變故被拆毀一空,未再修復(fù)。我們曾數(shù)次登臨老絕頂,考察“上水巖休糧寺”遺址。這里山高林密,風(fēng)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宜人,是山中大氣運聚集之地。

圓通寺遺址。位于昌黎縣城北西五峰山半山腰平臺上,始建寺年代無從考證。據(jù)乾隆三十九年及光緒五年《永平府志》記載,昌黎縣“圓通寺,城北十五里?!鼻逋挝迥辍恫杩h志?卷之八》中清人劉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所撰《重修五峰山圓通寺碑記》載,“山麓有寺,厥號圓通。卓錫自何人,在昔修藏舍利燃燈起于何日,越今未息祥光”。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修圓通寺時,寺僧潭亮、潭壽撰刻于圓通寺后削壁上的摩崖刻詩,其刻詩4句20字為:“源滋浩澤湛,清浄法演洪。江海深潭潽,濟流派瀛溟?!币来武侁愴偈剿乃醋谈忿?,水流廣演恢弘,水匯淵深浩瀚與碣石水的濟世之功。更深一層的蘊意則是以碣石山水象征僧家的佛理幽邈,智周萬物及諷頌俗世的賢人美政。

從圓通寺內(nèi)碑碣上發(fā)現(xiàn)的僧名有“演成”“潭亮”“潭壽”“潽德”“濟存”“瀛景”等,可知此詩又是圓通寺建設(shè)伊始昭告世人的圓通世代寺僧法號的“字輩譜”。從其詩撰刻者潭亮、潭壽為“字輩譜”中的第十四代,而此代寺僧又生于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則按照22年為一代的周期,上溯推算,可知第一代“源”字輩寺僧始建圓通寺的時間在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前后,距今(2020年)有699年的歷史?,F(xiàn)在,圓通寺遺址建有韓文公祠,李大釗革命活動展廳等。

青峰寺遺址。位于安山鎮(zhèn)安山街村北600米的九龍山山腰上。遺址原為一建筑群組,包括山門、正殿、配殿等。現(xiàn)僅存較破碎的筒瓦、板瓦、磚和石柱礎(chǔ)等。遺址現(xiàn)存佛教石雕像4尊,均為青石質(zhì);石雕像無首,形態(tài)似羅漢,外著袈裟坐姿,衣飾雕刻精美細(xì)膩。青峰寺曾為當(dāng)?shù)赜忻?a href='/simiao/' target=_blank>寺廟。1951年前后被拆毀。如今,遺址周圍為村民墓地,并種植一些玉米及花生等。從遺址發(fā)現(xiàn)的一些溝紋磚看,青峰寺的始建年代在遼金時期。

▲碣石山北麓張果老石像

果老院遺址。位于昌黎縣城北偏西6公里處的石鍋嶺高崗上,海拔530米左右。海拔577米的石鍋嶺為碣石山主峰仙臺頂之北的一道南北走向的坡嶺,果老院遺址在其東坡靠南部位。遺址占地一畝見方,房屋和院落的建筑輪廓遺跡較明顯,遺落有諸多殘磚斷瓦,磚多為遼金時期的溝紋磚。其地有淺井一眼,東北有一巉巖刻有人像,俗稱“張果老像”。民間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曹國舅,曾在這座山頂上修真養(yǎng)性。他倆常常在仙臺頂上下棋,后來山頂上留下了個石棋盤。有一天封神榜上的云霄、碧霄、瓊霄三位仙女云游到這里,看中了這兒山水景致,有心在這兒結(jié)廬修煉??傻搅松巾斠娪欣系赖?a href='/liandan/' target=_blank>煉丹爐,姐三個一看,就知早就有神仙占下了。于是三個仙姑利用計謀將碣石山頂峰占去,張果老沒有了修煉的地方,又舍不得離開碣石山,便在仙臺頂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果老院。不過,傳說歸于傳說,果老院的建筑始于遼金時期,毀于何時失考。

禹王觀遺址壩臺

大蓮坨禹王觀遺址。位于昌黎縣城西北偏北6公里處的大蓮坨山頂,在地形開闊形似蓮花的山頂平緩的平臺中東部,其地海拔406米。禹王觀始建年代失考,建筑早已坍塌,僅存部分房基殘垣,周邊散存磚瓦等建筑構(gòu)件。其廟基壩臺高約1.2米,東西長約12米,南北長約15米。在山頂平臺西部,有一人工鑿?fù)诘乃罴s2米。井口為圓形,呈袋狀,井內(nèi)泉水清冽,常年不斷,是舊時百姓祈雨之處。山頂平臺西南部有墓冢,據(jù)說為禹王觀道士的墓地。相傳,觀內(nèi)道士在觀前種植365埯蔬菜、糧果等,每天吃一埯果實。大蓮坨山腰處有一個老虎石,石前有一個老虎洞,曾為道士面壁之處。(待續(xù))

文圖:肖沛昀

編輯:占超

Hash:492c397f259e4446d823d29982bad7e96af32e67

聲明:此文由 這里是昌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