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臺各村的歷史,田莊鎮(zhèn)的昨日今天(二)!待續(xù)......

宗王莊,資料待考。在該村中央,坐落著一座天主堂—圣安多尼堂。筆者不便多說,請諸君看相片吧。

小龐,龐氏宗祠 尚存,坐落在小龐村 內(nèi),由一位龐氏老人 看官搭理。據(jù)《龐氏 世譜》記載,大龐村 中龐姓乃從小龐遷出,后該支勢大,在建國后更名時稱大龐莊。

小龐遺址于山東省淄博桓臺縣田莊鎮(zhèn)小龐村東北,為比較完整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龍山文化時期。遺址現(xiàn)存面積三萬平方米,經(jīng)探測文化層厚二至四米。遺址分為居住區(qū)、制陶區(qū)和墓葬區(qū),出土器物十分豐富,有二十多件。一九七七年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王村,元末戰(zhàn)亂之際, 有張姓藏匿于此地一炕洞中, 免遭危難,俗稱“炕洞張”。清康熙三十二年《新城縣志》載:北四熙字約張家莊。清朝中期,王姓遷居此村,改名張王莊?,F(xiàn)為田莊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

旬召莊,明初孫、趙兩姓立莊, 故名孫趙莊,后演化為旬召莊。據(jù)明天啟《新城縣志》記載:旬召原為新城縣八鎮(zhèn)之一,明代立一、六集市,后遷至莊西北溝里,又移于李寨,至今猶存。該村后被分為三個行政村:旬召北、旬召南和旬召西。除北村外,其他二村村碑皆無。

該村也有一座天 主堂,始建于一九一三年。諸君可以前去一觀。

胡家莊,分為三個行政村:胡東村、胡西村和胡中村。除了胡東村的村碑被 推倒外,其他二村已經(jīng)不存。推倒的原因則是碑旁住戶認為 這村碑妨礙了住宅之風水,影響其運勢。這種解釋,未免讓人唏噓。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胡家莊出現(xiàn)了一位抗日英雄,他的故事至今在桓臺、鄒平、張店一帶廣為流傳。

這位英雄就是胡鳳林(一八九九—一九三八) 原名胡念祥, 字儀亭。幼年入私塾,一九一九年入甘肅警監(jiān)學校學習。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南侵。胡寶峨(一八八〇—一九四八,耿橋鄉(xiāng)睦和莊人)為抗日奔走呼告,與胡鳳林等人組建地方抗日武裝,積極抗日,反對妥協(xié),倡導國共合作, 一致對外。

一九三八年春,該抗日武裝被編為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十二梯隊后,胡鳳林任司令員,胡寶峨則被任為特派員,參與軍機等軍中重要事務(wù)。自此,兩人多方籌措,在桓臺組建工廠生產(chǎn)武器裝備,隨時準備戰(zhàn)斗。在抗日活動中,胡鳳林與八路軍取得聯(lián)系,并曾與廖容標(一九一二—一九七九,曾用名廖之秀,江西贛縣人,曾與馬耀南等人一起發(fā)動黑鐵山起義,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死后葬于山東淄博)見面商談合作事宜。一九三八年七月,胡鳳林率部開赴四寶山一線布防, 以切斷駐防在張店之敵的交通線,與八路軍山東縱隊形成夾擊之勢。之后,日軍糾集二千余人 于九月二十 三日深夜分 三路合擊。胡鳳林率部奮 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陣地被沖破,日軍很快包圍上來。胡率部邊打邊撤,至花山(今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華山)北麓時,腿部中彈。這時,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一部前來支援。但最終, 胡不幸中彈,壯烈殉國,終年三十九歲。后來,胡被安葬在胡家莊東南,濱(州)博(山)高速公路以西。該墓碑為近年新立,墓塚側(cè)原有槐樹一株,枝葉茂盛,今已無存。

胡犧牲后,胡寶峨作為軍中元老力薦王自衡任司令員,及時穩(wěn)定了軍心。后來該部隊被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改編為山東保安二十四旅,任命王自衡為少將旅長兼國民黨桓臺縣黨部書記。一九三九年三月的一天,駐防雅和莊的二十四旅旅部被日軍包圍,王率隊突圍,當?shù)竭_華溝村南大聯(lián)溝時不幸中彈,為國捐軀。直到一九三九年冬天,岳本瑞、胡兆坤等先后投敵,胡寶峨便離開了隊伍。

從此,山東保安二十四旅走上了反對抗日,反對中華民族的叛徒之路。至今,人們在評說二十四旅時經(jīng)常義憤填膺,不禁開罵。再到抗日結(jié)束之后,這群烏合之眾便搖身一變成了還鄉(xiāng)團之事,那更是讓人咬牙切齒。但是,胡鳳林等人的抗日救亡斗爭將永遠彪炳史冊,激勵世人。二〇一五年八月,胡鳳林和王自衡皆被國務(wù)院民政部收錄到《第二批 6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

待續(xù).......

點個

Hash:1d1c82c464db9ab3ec34288f77fe8256a0dbb3f9

聲明:此文由 桓臺在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