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五 《嵩口楊氏祠堂文化錄》

攝影∣胡偉生

嵩口楊氏祠堂文化

文〡張建設

徜徉嵩口楊氏祠堂,欣賞這一柱一聯(lián),品味這一事一典,楊氏家族的郎朗家風、嵩陽先賢的凜凜正氣撲面而來。

▲攝影∣魏乃武

楊氏宗祠的楹聯(lián),集中體現(xiàn)了楊氏清白家風的傳承。

▲攝影∣魏乃武

1、屏柱

官畏四知廉潔名揚祖國千秋頌;身無三惑清明譽滿中華萬代欽。

注釋:

[1]四知,指楊震暮夜卻賄金,傳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名言故事。

[2] 三惑,指酒、色、財三種惑人之物。三不惑即謂不為酒、色、財三者所迷?!?a href='/houhanshu/' target=_blank>后漢書·楊秉傳》:“ 楊秉性不飲酒,又早喪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稱。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p>

譯文:

為官要秉持“天知、神[地]知、你知、我知”的敬畏之心,廉潔奉公,從而名揚九州,傳頌千秋;

做人如能堅持三不惑,不耽于酒,不迷于色,不陷于財,也就能譽滿中華,為后人所敬仰。

▲攝影∣魏乃武

2、后充柱:

室內凜四知暮夜辭金懷祖訓;道南傳一脈熙朝講堂仰儒宗。

注釋:

[1]暮夜辭金,《后漢書》(范曄)載:(楊震)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鹪唬骸疤熘?,神[地]知,我知,子[你]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2]道南一脈。北宋初期,自胡瑗、周敦頤、張載、邵雍、程顥和程頤相繼發(fā)展推動儒學。及至南宋,二程弟子遍及天下,其中一派從楊時傳羅從彥、李延平,四傳朱熹,稱為“道南學派”。楊時(字中立,1053—1135),世稱龜山先生,將樂人,多活動在閩地,后人稱此一門學術為“倡道東南”。又據(jù)《宋史》及《宋元學案》記載,程顥目送楊時有“吾道南矣”之嘆,故自楊時至李侗之間的思想傳承,后世學者稱為“道南一脈”。

譯文:

要牢記這點祖訓:哪怕是暗夜、或者室內,都必須懷有“四知”的敬畏之心,堅辭不義之財。

開辟了光明的、道南一脈的儒學講堂,世代因此都會崇拜楊時宗師。

▲攝影∣魏乃武

3、正柱:

源溯晉武三千載詩書繼世人文輩出;支分閩將數(shù)百年禮義傳家忠厚蟬聯(lián)。

注釋:

[1]晉武,周宣王之子尚父,被封于楊國,是最初以楊為姓的人。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武公孫子突的封地。突被稱為羊舌大夫。突的孫子肸(字叔向,又稱叔肸),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春秋周敬王匄六年(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的兒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今陜西?。?,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 支分閩將,說的是楊氏入閩支流:(1)隋開皇十五年(595年),弘農楊氏楊震的第九代孫楊濯纓封為南平侯。他由陜西華陰遷徙入閩,居福州南臺;唐時,楊濯纓三世孫楊賓琦遷永福嵩口,后代分衍莆田仙游等地。(2)唐總章二年(669),河南光州固始陳政官任嶺南行軍總管,與子陳元光率兵入閩,有楊永、揚珍等軍士,隨陳元光定居在漳州、泉州、莆田等地。(3)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自河南光州固始帶兵,隨王緒入閩,史稱“十八姓隨王入閩”,隊伍中也有楊盈、楊涉、楊沂等,其后子孫分布各地。

譯文:[這副楹聯(lián)講嵩口楊氏源流]

楊家從晉武得姓以來已經(jīng)三千多年了,依靠詩書禮樂的教育傳承,人才輩出;

我們這一支系是從入閩將軍繁衍而來的,我們一直堅持禮義傳家,忠厚待人,所以興旺發(fā)達。

▲攝影∣魏乃武

4、前充柱

清白傳家人人孝友天倫樂;弘農世弟代代登科地緣靈。

注釋:

[1]弘農世第。弘農,郡名,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是天下楊姓第一望族——弘農楊氏的策源地,許多楊姓家譜都把遠祖追溯到弘農楊氏。

[2]清白家風。楊震不僅自己為官清廉,而且教育五個兒子都成為“清白吏”。楊氏后人為官,清正廉潔的不可勝數(shù)。如楊時的“不枉費公家一錢”,楊萬里的“清白如蓮”,輔佐了四代明代皇帝的名相楊士奇,妻子一直在老家務農等。如今,“清白堂”“清風堂”也是楊氏普遍使用的堂號

譯文:

我們要秉承祖上的清白家風,人人講孝悌,以保證長享天倫之樂(要是貪婪犯事,就享不到天倫之樂了)。作為弘農楊氏后裔,代代有登科,豈止是地靈風水好呢?(應該是清正好傳家?。。?/p>

▲攝影∣魏乃武

5、金柱

邊關御敵一門忠烈為宋室;國政匡扶三宰殫精輔明朝。

注釋:

[1]邊關御敵。相傳楊繼業(yè)開始數(shù)代后人均獻身宋室的邊關防守御敵事業(yè),做出了重大犧牲。

[2]匡國三宰。即明朝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他們均歷事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四朝,先后位至臺閣重臣,以大學士輔政,人稱"三楊"。他們在任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fā)展經(jīng)濟,使明朝的國力繼續(xù)沿著鼎盛的軌道發(fā)展,并使明代閣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來的皇帝辦事員轉變?yōu)榫哂胸┫嘈再|的輔臣,他們因此被史家視為名臣。

譯文:

既要學習邊關御敵為國捐軀的宋代楊家將,滿門忠烈,一心報國。也要學習殫精竭慮為了國家興旺不懈努力的明代楊氏三宰,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攝影∣魏乃武

6、出廊柱:

四知留典范千秋傳頌,立雪顯虔誠永世流芳。

注釋:

[1]四知。見楊震事跡。

[2]立雪。程門立雪是一個成語,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xiàn)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jīng)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彼哪甓椝?,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龜山先生。

7、前左門:

耒耜勤耕承祖武,詩書苦讀耀家風。

注釋:

耒耜。一種古代的耕地翻土的農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下端的起土部分。也作為農具總稱,借指耕種。

祖武。指先人的遺跡、事業(yè)。武指步武,足跡。

說明:

整副楹聯(lián)說的是“耕讀傳家”。

8、前右門:

孝悌傳家銘祖訓,忠心愛國紹宗風。

注釋:

孝悌。指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論語·學而》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朱熹注曰“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可以與左右小門門楣上的“入孝、出悌”共解。就是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時,兄弟必須團結一致,所謂“兄弟睨于墻,而外御其侮”的意思。

▲攝影∣魏乃武

祠堂里的軸書、掛件、展板,輯錄了嵩陽世家的家風,表達嵩陽人對清廉正氣的尊崇。

一是堂上的掛軸書卷,分別寫著“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敬恭為祖國、居家必正廉”,“孝、廉”,“以善為寶,述善必信”,“述善必行,述善必果”,“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在讀書”等。

這些格言分別來自月洲寧遠莊張家、嵩口述善堂林家。

▲攝影∣魏乃武

二是兩廂的掛件和展板。 第一件是木雕掛件“水紋雙魚”。 典出《后漢書·羊續(xù)傳》:府丞嘗獻其生魚,續(xù)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xù)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講的是東漢時期,羊續(xù)任太守時,有府丞為了與他聯(lián)絡感情,送給他一條名貴的大魚。羊續(xù)十分為難,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掃了府丞的面子,況且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如果收下呢,又怕別人知道后也來效仿。于是他靈機一動,將魚收下,但是他不吃也不送人,而是將那條魚“懸于庭”。果然,府丞認為羊續(xù)收下了那條魚,不久,又送魚來。羊續(xù)便將上次懸掛于庭院中的那條魚指給府丞看,以此謝絕??ぶ泄倮趔@奇震恐,都被他所懾服,再也不敢來送禮。從此羊續(xù)就有了“懸魚太守”的雅號,“懸魚”便成了為官清廉的典故,常被征引。

后來,官宦之家建房子時,都在房屋的正脊兩端的博風板中間,垂以懸魚雕飾,以示清廉。

▲攝影∣魏乃武

第二部分,楊家歷史的展板。包括表彰楊家入閩始祖濯纓公、入嵩始祖賓琦公的清廉風骨,表述楊震的清廉事跡和清白家風。

第三部分,“嵩口司”的故事。表達了老百姓對清官的尊崇。

第四部分,嵩口清末民初鄉(xiāng)賢林耀秋事跡。該先賢熱心公益,改善社會風氣、維護社會和諧。

品讀這些文字、展件,可以認識到,嵩口鎮(zhèn)作為歷史上的一個商業(yè)重鎮(zhèn),不止有勇于拼搏的人民,更有著代代弘揚的正氣傳統(tǒng)。嵩口的先賢,令人肅然起敬!

▲攝影∣魏乃武

鏈接、考究一些掌故,以助各位看官更進一步感受楊氏祠堂悠遠深厚的文化底蘊。

1、濯纓公的“濯纓”。其名號來自《滄浪歌》?!稖胬烁琛肥珍浻凇冻o》,全文如下:“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币馑际牵簻胬酥宓臅r候就洗我的冠發(fā),滄浪之水濁的時候就洗我的腳?!稖胬烁琛吩缭诖呵飼r期已經(jīng)傳唱,孔子孟子都曾經(jīng)提到它。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洗濯冠纓?!皽胬酥遒?,可以濯我纓?!焙笠浴板t”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睍x·葛洪 《抱樸子·釋滯》:“濯纓滄浪,不降不辱?!蹦铣に巍ひ缶叭?《文殊師利贊》:“體絕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唐·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鼻笆瘛ろf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堯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攝影∣魏乃武

2、堂上匾額的落款。

該匾額文字內容是“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徐宗幹為武魁同治壬戌恩科補行辛酉正科中式舉人楊步青立”。

徐宗幹(1796—1866) 字伯楨, 又字樹人。江蘇通州人。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 進士,歷知曲阜泰安兩縣。1838年由高唐知州升兗州府知事兼濟寧知州。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離開山東,累官至福建巡撫[同治元年至五年任]、浙閩總督。

巡撫加提督銜的省武將最高品級是總兵,提督掌管一省軍務;巡撫掌管一省政務,互不統(tǒng)屬。清朝到了中后期凡是總督加兵部右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從一品,凡是巡撫加兵部右侍郎銜和右副都御史銜正二品。徐宗幹時為正二品。

清代的鄉(xiāng)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子、卯、午、酉這四個年中的八月舉行。參加鄉(xiāng)試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參加鄉(xiāng)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成績優(yōu)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考中了以后就稱為舉人,舉人實際上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

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1861年],這一年咸豐在熱河病故,6歲載淳即位,年號為祺祥。從8月底到11月初,慈禧密謀發(fā)動政變直至成功,廢除了“祺祥”年號,改為“同治”。辛酉年因此未舉行鄉(xiāng)試,所以次年要“補行辛酉正科”;同時,為慶賀新皇帝同治即位,就開了“恩科”。

▲攝影∣魏乃武

3.嵩口司故事。

嵩口司是巡檢司。永泰縣[永??h]設巡檢自元代始,初設辜嶺寨巡檢。明代則設漈門巡檢,清代時將漈門巡檢司移設嵩口,至民國始裁減。在朝官系列里,巡檢屬于武備。“自守關隘、捕盜賊。凡要害去處,置巡檢司。”

嵩口司鐵印直行的故事應該是綜合了歷代巡檢司的故事升華之后的結果,最早見于莆仙戲劇本。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所根據(jù)。故事里講到周姓巡檢接待過“正德皇帝”還吃過“番薯”以及用“番薯粉”加鴨蛋制作的“蛋燕”。查相關史料,正德皇帝生于1491年,薨于1521年,而番薯則是在1593年才引進我國的。

▲攝影∣池建輝

按理說,巡檢的職位低于縣令,其品級也應該低于縣令的七品。其公文上報當然必須經(jīng)過縣、府、省各級呈報??墒?,在嵩口碼頭邊矗立的《重整義渡碑》,立碑人竟是“欽加五品銜署理永??h漈門分司加五級記錄記大功五次 王懋功”!歷史上,曾經(jīng)有嵩口司的巡檢大人的品級竟然遠遠高于縣令??梢娺@個巡檢不簡單,他的政績很突出,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從碑文也可以看出,此巡檢司為民革除積弊、采取措施建立新規(guī)都是既可行又得人心的。那么,也有可能前代有更多的愛民好官、清官,被老百姓歌頌、贊揚就不足為奇了。

▲攝影∣魏乃武

圖片提供:永泰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編輯:盧凌君

Hash:51f1cc4ddf69d88c64aa11e2fb1837926114e045

聲明:此文由 微永泰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