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棉花之父”一生榮耀,留下遺物在故居遭“冷落”
他一生視棉花為女兒,被譽為中國“棉花之父”,生前曾受到毛主席接見。我們記住了他的名字——馮澤芳。7年后,我再次叩開了他的故居。
馮澤芳的故居,坐落于赤岸鎮(zhèn)3村,沿著小弄堂七拐八拐,便來到這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院落,它建于民國時期,系排三兩廂的三合院。與7年前不同的是,故居大門位置稍作改動,但里面的擺設大同小異。
馮澤芳銅像還是安放在原先的位置,而木墻面是新的,這讓銅像顯得格外突出。與馮澤芳的侄媳陳愛香打過照面,她未有多大變化,一個勁地說,“今年78了,老了老了?!?/p>
據(jù)說,馮澤芳有三兄弟,他的故居當年由馮澤芳出資、其父建造。馮澤芳一生回到故鄉(xiāng)三次,每次都匆匆作別。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其父馮漢規(guī)去世時回家辦喪事的。
盡管如此,村里人還以“棉花之父”為榮譽,對馮澤芳的經(jīng)歷津津樂道:“馮澤芳十分熱愛棉花專業(yè),克勤克儉。他于上世紀30年代初考取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后,挑選了國內的部分棉花種子帶到美國做栽培實驗。在康奈爾的3年,他從未去過電影院和娛樂場所,不會跳舞、唱歌、打牌、游泳、開汽車,連閑聊的時間都沒有?!?/p>
馮澤芳一生堅持科學,治學嚴謹,在棉花科學研究、棉種繁殖推廣和培育植棉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輝煌業(yè)績。1933年他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后任南京農(nóng)學院教授,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55年,他被選聘為中科院首屆學部委員(中科院士),并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陳愛香侃侃而談
馮澤芳曾經(jīng)對人講:“自己有三個女兒,大女兒馮紫蘭,二女兒馮紫云,三女兒是棉花?!?/p>
“今年他的兩個女兒回義烏過嗎?”陳愛香趕忙回答:“當然回家來過?!彼嬖V我,澤芳的兩個女兒,一個定居黑龍江,一個生活在南京,今年都已80多歲。上半年她們回義烏,帶回了父親生前的遺物?!皷|西在哪呢?能看看嗎?”陳愛香領著我們上了二樓。樓梯是新的,“牛腿”也是新的,據(jù)說文物部門投資作了修復。
打開二樓的一間房門,發(fā)現(xiàn)燈是黑的,四只木、皮箱躺在屋角,木板沾滿厚厚的灰塵。順手打開其中一只箱子,有不少衣物在內,而屋內一角則堆著棉被。陳愛香說,“下半年,紫蘭和紫云計劃將她們父親的部分書籍送回故里安放……”
半個世紀前,馮澤芳用信念之劍在崎嶇的生命旅途中揮斬出一片天地,贏得“棉花之父”的美譽。如今,在廣闊的自然科學領域,無數(shù)的農(nóng)業(yè)科學家踏著他的足跡前行,為推動我國棉花科技進步奉獻才智??蛇z憾地是,他的遺物在故居遭到冷落,讓人唏噓不已。(王曙光文并攝)
Hash:14c1edb1c358648ff767ed94565a91896538a000
聲明:此文由 印象義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