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高崖深洞居然秘藏有一座千年古寺,風(fēng)光旖旎,你可曾去過?

遠遠的小山峰頂上的松樹枝上,都是鳥飛,最多的是白頭翁,叫起來像是很多人在山里開玩笑的嬉笑聲,空谷回音不絕。

陶姑洞到了,就在左邊山體的大石壁下方。

老道長姓李,已經(jīng)96高齡。來洞里已歷38年。

他的說法:這個陶公洞或者稱陶姑洞,就是陶弘景和妹妹當(dāng)年修煉的地方。后來村人對他們不怎么待見,甚至把陶公洞的名字賣給了大若巖,于是,那邊,成了著名的陶公洞。這里,慢慢被人遺忘了。

這里也塑了胡公大帝的像,甚至還有佛家的觀音。

中午,女弟子招呼我們留下來吃一碗面條。

于是,坐下來素面一碗。

聊起來,道姑是武當(dāng)龍門派,原來在樂清白龍山青云觀學(xué)的道。于是,我突然記起來,10年前,我去過青云觀,那里的女掌門是國內(nèi)著名的太極大師。因為人長得好看,道觀前面還有放掌門的照片和介紹。陶姑洞的老道長,也是龍門派,所以,道姑去年來到這里,就做了關(guān)門弟子。

洞里的生活比較清貧,電是靠太陽能的,有太陽的時候有電,沒太陽的時候,點蠟燭。生活用品,有時從山腳的梅坦背上來,有時從山上的南坑背下來,陶姑洞正好在古道中段,兩邊過來都差不多要1小時腳程。

和我同行的是梅坦的溪上云開民宿的老板谷岳潘,他總是說要把這一帶宣傳出去,讓游客來玩,讓村民致富。結(jié)果,道姑讓我們在洞里許個愿,他也真的就照這個愿望對大帝說了。

希望他夢想成真。

洞口,兩株老梅樹,已經(jīng)開了幾朵花。

吃完面條下山,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就是這么個意思。

有叢林遮蔽的古道石板上,覆滿了青苔。路邊長著大紅楓的地方,落了一層又一層的枯葉。

近山腳,路邊全是紅豆杉,冬天里結(jié)了果。

從山腳的溪邊出來,就是梅坦村。

梅坦,與梅分不開。冬天來看梅,是很好的。

對,谷岳潘十多年前就在村里手植了許多梅樹,希望大家來看。可是他家門口有棵五十年的老梅,他在樹上掛了好多彩燈,這個燈,等梅花開的時候,還是拿掉吧。

紅楓村的革葉獼猴

本來,我今天寫完陶姑洞就好了。但是紅楓村的革葉獼猴桃實在太神奇,于是,我就只好繼續(xù)紀(jì)錄下去了。

云嶺的西北高山,海拔700-800米,挨著臺州黃巖。這里三個自然村,半山村、紅楓村、黃家山村,合并成李川村,因為都姓李,三條溪,匯到軒溪,流到梅坦,最后都變成楠溪江的水。今年下半年干旱,就這一帶,始終不缺水。

我說,云嶺的村,可以改名,為什么不都用“云”開頭啊,云山云海,云川村啊。

但是,紅楓村,并沒有多少紅楓,唯一的一棵,幾百年了,村民要砍,可是要十幾個人圍起來才能圍住大樹,砍到一半,實在砍不動。最后,被砍過的老樹倒在了一場大風(fēng)雨里。

從紅楓村上行黃家山村,腳程40分鐘。昨天下午去的,許久沒人走的古道,荒煙蔓草的,紅楓村的老人們只好過來砍柴開道。

古道旁的溪流,即便是干旱季,也有清澈的水潭。

據(jù)說溪里有一種很長的淡水魚,還有小鯢,可惜天冷,沒有看到。

在一個水潭邊歇腳,一伙人聊著聊著,砍柴的大爺突然劈出一大片的樹藤,長滿了小獼猴桃。

這樣的小果子,我從來沒見過,好吃,吃起來也是獼猴桃的味道。

仔細上網(wǎng)查,出來了:革葉獼猴桃,是攀援灌木。生長在海拔700-950(1500)米的石灰?guī)r灌叢中,溝邊或林中。產(chǎn)滇東北(鹽津,彝良),我國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貴州亦有。果香甜,可食,作果醬和釀酒。藤皮可取纖維,嫩枝可作造紙用膠料。

這么說,是我們在浙江800米海拔高山的首次發(fā)現(xiàn)?

村長說了,可以泡酒,以前常常怎么都找不到,今天得來全不費工夫。

一路吃了下來。想不到走不到幾步,還有很多。

回到半山村,夕陽西下。

老爺子劈柴,村長下廚,一個同伙幫忙去后院的小池塘里撈田魚。

村長說他種的香菜與眾不同,去后院的山邊菜地里看看,果然香味也不同,是緬甸帶回來的種子種的。

一顆,兩顆,三顆,冷風(fēng)的山頭,星星多起來了。

云嶺。云中漫步,從冬日的清晨到日暮。

卿侖 文/攝 于是日

12月4日晨,從永嘉云嶺鄉(xiāng)南坑村下行至鶴盛鎮(zhèn)梅坦村,登望云亭,天晴朗,霜葉紅于二月花。

先說兩首詩,一首是南北朝陶弘景的: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溫州瑞安有陶山,永嘉有陶公洞,還有陶姑洞。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謚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道教學(xué)者、煉丹家、醫(yī)藥學(xué)家。

這個陶,那個陶,都有陶弘景隱居修煉的傳說。

前些年,我先去了小楠溪大若巖的陶公洞,洞天里,塑胡公大帝像,自古信徒無數(shù),楠溪江的舴艋舟游線,其實最早就是溫州各地的善男信女開發(fā)出來的,乘船渡江,去拜胡公大帝。那時候,永嘉還沒有景區(qū)的概念,也沒有“楠溪江”的說法,但是,每月的固定幾日,陶公洞的香火是鼎盛的。

據(jù)說,陶公洞,就是陶弘景當(dāng)年隱居修道家經(jīng)典《真誥》的地方。

今天,我去的是永嘉梅坦的陶姑洞,故事,就從這里說起。

梅坦陶公洞與陶姑洞

從南坑村的看牛山出發(fā),山形奇特,初冬,沿途很美。

途經(jīng)一帶有箬葉,包粽子用的,我曾聽說好的箬葉,勤勞的人,一年采箬葉,可以賺到兩三萬元,也很驚奇。

以前,云嶺叫嶺頭,到處都是這樣的山嶺,云嶺就在山嶺頂上。去陶姑洞,也都是山嶺。

到了望云亭,往對面山上望去,密密層層的山巒,天然的石洞陶姑洞就隱藏在這些群峰一側(cè)。確實,這整座山體,只有這一帶奇特,眼看就像是修仙的地方。

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第二首詩,王維的《鹿柴》。

遠遠的小山峰頂上的松樹枝上,都是鳥飛,最多的是白頭翁,叫起來像是很多人在山里開玩笑的嬉笑聲,空谷回音不絕。

陶姑洞到了,就在左邊山體的大石壁下方。

老道長姓李,已經(jīng)96高齡。來洞里已歷38年。

他的說法:這個陶公洞或者稱陶姑洞,就是陶弘景和妹妹當(dāng)年修煉的地方。后來村人對他們不怎么待見,甚至把陶公洞的名字賣給了大若巖,于是,那邊,成了著名的陶公洞。這里,慢慢被人遺忘了。

這里也塑了胡公大帝的像,甚至還有佛家的觀音。

中午,女弟子招呼我們留下來吃一碗面條。

于是,坐下來素面一碗。

聊起來,道姑是武當(dāng)龍門派,原來在樂清白龍山青云觀學(xué)的道。于是,我突然記起來,10年前,我去過青云觀,那里的女掌門是國內(nèi)著名的太極大師。因為人長得好看,道觀前面還有放掌門的照片和介紹。陶姑洞的老道長,也是龍門派,所以,道姑去年來到這里,就做了關(guān)門弟子。

洞里的生活比較清貧,電是靠太陽能的,有太陽的時候有電,沒太陽的時候,點蠟燭。生活用品,有時從山腳的梅坦背上來,有時從山上的南坑背下來,陶姑洞正好在古道中段,兩邊過來都差不多要1小時腳程。

和我同行的是梅坦的溪上云開民宿的老板谷岳潘,他總是說要把這一帶宣傳出去,讓游客來玩,讓村民致富。結(jié)果,道姑讓我們在洞里許個愿,他也真的就照這個愿望對大帝說了。

希望他夢想成真。

洞口,兩株老梅樹,已經(jīng)開了幾朵花。

吃完面條下山,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就是這么個意思。

有叢林遮蔽的古道石板上,覆滿了青苔。路邊長著大紅楓的地方,落了一層又一層的枯葉。

近山腳,路邊全是紅豆杉,冬天里結(jié)了果。

從山腳的溪邊出來,就是梅坦村。

梅坦,與梅分不開。冬天來看梅,是很好的。

對,谷岳潘十多年前就在村里手植了許多梅樹,希望大家來看??墒撬议T口有棵五十年的老梅,他在樹上掛了好多彩燈,這個燈,等梅花開的時候,還是拿掉吧。

紅楓村的革葉獼猴桃

本來,我今天寫完陶姑洞就好了。但是紅楓村的革葉獼猴桃實在太神奇,于是,我就只好繼續(xù)紀(jì)錄下去了。

云嶺的西北高山,海拔700-800米,挨著臺州黃巖。這里三個自然村,半山村、紅楓村、黃家山村,合并成李川村,因為都姓李,三條溪,匯到軒溪,流到梅坦,最后都變成楠溪江的水。今年下半年干旱,就這一帶,始終不缺水。

我說,云嶺的村,可以改名,為什么不都用“云”開頭啊,云山云海,云川村啊。

但是,紅楓村,并沒有多少紅楓,唯一的一棵,幾百年了,村民要砍,可是要十幾個人圍起來才能圍住大樹,砍到一半,實在砍不動。最后,被砍過的老樹倒在了一場大風(fēng)雨里。

從紅楓村上行黃家山村,腳程40分鐘。昨天下午去的,許久沒人走的古道,荒煙蔓草的,紅楓村的老人們只好過來砍柴開道。

古道旁的溪流,即便是干旱季,也有清澈的水潭。

據(jù)說溪里有一種很長的淡水魚,還有小鯢,可惜天冷,沒有看到。

在一個水潭邊歇腳,一伙人聊著聊著,砍柴的大爺突然劈出一大片的樹藤,長滿了小獼猴桃。

這樣的小果子,我從來沒見過,好吃,吃起來也是獼猴桃的味道。

仔細上網(wǎng)查,出來了:革葉獼猴桃,是攀援灌木。生長在海拔700-950(1500)米的石灰?guī)r灌叢中,溝邊或林中。產(chǎn)滇東北(鹽津,彝良),我國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四川及貴州亦有。果香甜,可食,作果醬和釀酒。藤皮可取纖維,嫩枝可作造紙用膠料。

這么說,是我們在浙江800米海拔高山的首次發(fā)現(xiàn)?

村長說了,可以泡酒,以前常常怎么都找不到,今天得來全不費工夫。

一路吃了下來。想不到走不到幾步,還有很多。

回到半山村,夕陽西下。

老爺子劈柴,村長下廚,一個同伙幫忙去后院的小池塘里撈田魚。

村長說他種的香菜與眾不同,去后院的山邊菜地里看看,果然香味也不同,是緬甸帶回來的種子種的。

一顆,兩顆,三顆,冷風(fēng)的山頭,星星多起來了。

云嶺。云中漫步,從冬日的清晨到日暮。

卿侖 文/攝 于是日

Hash:5890b34e8e47616bcf3fd85ba7a8bb9ab1fff08c

聲明:此文由 溫州古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