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老遺存丨歸去來兮放鶴亭

要說一年當(dāng)中最好的出游時節(jié)也就是現(xiàn)在了

風(fēng)和日麗,草木茂盛

探尋老遺存的腳步還在繼續(xù)

小編今天來到了云龍山

(實(shí)際上)

沿著蘇軾當(dāng)年的足跡

小編來到了這座屹立在云龍山第一節(jié)之巔的

云龍山·蘇軾文化·全家桶

說到云龍山就不得不提到放鶴亭

放鶴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

檐牙高啄,白墻碧瓦,雖叫亭子卻更像個四面開窗的屋子

樹木掩映下顯得古樸典雅

據(jù)說,這座亭子當(dāng)年由北宋隱士張?zhí)祗K所建,蘇軾與他相識后就成為了至交好友,后來就常與蘇轍和其同僚到張山人家造訪。張山人馴養(yǎng)了兩只仙鶴,并在云龍山頂平臺上建有一座草亭。早晨,山人唱著《放鶴之歌》,將仙鶴放飛;傍晚又唱著《招鶴之歌》,招仙鶴歸來。后來蘇軾就把茅亭命名為“放鶴亭”,還為此寫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放鶴亭記》。

故事還原

時間:公元1078年

地點(diǎn):徐州

人物:張山人

那年大雨傾盆,水淹到小腿這么深,張?zhí)祗K看著草廬里的水皺著眉頭,他隨手拿起水中飄過來的半個瓢,擦了擦抱在懷里,心里默默下定決心:這次,我一定要搬家。

云龍山風(fēng)景秀麗,草木蔥蘢,在張?zhí)祗K的眼里這些都不能算是云龍山的優(yōu)點(diǎn),地勢高才是他對云龍山最大的滿意之處。至于第二年他的新朋友問他為何選址在此時,他說:“登臨此處,湖光山色盡收于眼底,豈不妙哉?”也都是后話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一年,張?zhí)祗K在云龍山頂活的很瀟灑痛快,也是這一年,他又多了個“云龍山人”的稱號。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蘇軾上書談?wù)撔路ǖ谋撞∈沟猛醢彩H感憤怒,后來幾年蘇軾就一直離京做官,這一次來到徐州,蘇軾也下定決心好好干一番事業(yè)。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果然天遂人愿,后來他來到徐州就基本上都在“連軸轉(zhuǎn)”。

關(guān)于蘇軾和張山人是如何認(rèn)識的,我們不得而知。只是知道這一天他們又碰見了。

“君安好否?”

“尚可。”呼啦啦,鶴展翅而飛。

“此為何物?”

“作伴,晨起唱《放鶴之歌》,將仙鶴放飛;暮晚唱《招鶴之歌》,招仙鶴歸來?!?/p>

“真好,羨慕,境界真高?!?/p>

由于欣賞張山人清靜無為的境界,蘇軾在辦公之余也常到張山人家做客宴飲,時不時還承擔(dān)起幫張山人放鶴、招鶴的任務(wù)。

▲招鶴圖

“這個亭子叫什么?”

“沒名字?!?/p>

“不如作'放鶴亭'如何?”

“甚好。”

除了蘇軾,蘇軾也常帶著自己的弟弟與同僚到此做客,有住在山腳下的人說,有時還甚至能聽到山上飄來的絲竹之音。

......

蘇軾在徐州兩年,修堤治水,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兩年期間蘇軾還常常抽空與張山人小聚,絲毫沒有當(dāng)官的人的架子,甚至有一日,蘇軾與張山人大醉躺在一塊石頭上聊天:

“山人,你有沒有過什么夢想?”

“......”

人生相遇,自是有時,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短短兩年彈指一揮間,蘇軾離開徐州后,張山人還時不時拿出蘇軾當(dāng)年親手所書的《放鶴亭記》看一看,起身時,桌邊的一壺好酒卻不小心被打翻。

(以上內(nèi)容有小編演繹的成分)

▲蘇軾《放鶴亭記》

▲飲鶴泉

風(fēng)雨飄搖九百多年,放鶴亭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有都被重新修葺過,時至今日,很多外地游客見到這座亭子可能會感到疑惑,放鶴亭名為“亭”卻實(shí)為廳屋類建筑,到底是為何?

其實(shí)在宋代的早期中期,放鶴亭子還存在只是破舊了,等到明末的時候,徐州來了個叫張璇的官員,他在云龍山上又修了亭子。形狀已經(jīng)不單單是四個柱子,修成了一個跟現(xiàn)在亭子相仿佛的一個房屋,里邊可以居住,現(xiàn)在這種形制的亭子在咱們國家各個地方也有,一直到了清代依然還是這樣。

除此之外,小編還找到了一些資料中對放鶴亭的記錄

現(xiàn)在的放鶴亭看起來是一座四面開窗的屋子

里邊掛著的一副中堂畫

歷史典籍里采集來的張山人的一幅畫像

“君安好否?”

記者:FM93徐州新聞綜合廣播 王冰

編輯:慕瀾

監(jiān)制:陳永峰

Hash:9d313a1879db6d2ffacb69d6bd456d3843b3bf25

聲明:此文由 徐州新聞廣播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