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竟之夏官營的兩個古城遺址
人世間,再包羅萬象的規(guī)則,也難免有一些例外。周末我經(jīng)常到附近村子溜達。夏官營作為一個鎮(zhèn),管轄了十幾個村子。這些村名絕大部分是各種營,而上堡子和東古城則成了例外。
先說說東古城。東古城村雖然距離夏官營鎮(zhèn)很近,也就隔了條苑川河,但是確切來說這個村子屬于清水驛鄉(xiāng)管轄,不歸夏官營鎮(zhèn)。我去這個村子轉(zhuǎn)的時候,發(fā)現(xiàn)村子建在苑川河北岸一處突出來的平臺上,面積還不小,村子東邊和北邊七零八落的散布著幾條古老的土夯城墻遺跡,最長的一條也不過一百米左右,高五六米的樣子,中間被村民開了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
在墻邊觀看的時候,正好過來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戴著一頂藍色的鴨舌帽,穿著八十年代的那種特有藍色的中山裝,趕著幾只綿羊從城墻外回村。我主動和老人打了個招呼,這幾只綿羊善解我意,死活不肯繼續(xù)回家了,在城墻邊吃起了野草。
剛剛走過苑川河,就是隴海鐵路的涵洞,穿過涵洞上個大坡就到了夏官營鎮(zhèn)上??粗鴷r間還早,索性決定到上堡子探個究竟。
走近一看,上面赫然刻著“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夏官營古城”。村民在背后壘的一堆柴火,讓我沒法詳細了解全部介紹內(nèi)容,只能看到最上面幾行,這是一坐宋代的古城,曾經(jīng)有學者認為這里也可能是勇士城遺址,還是一樣的原因,沒有考古證據(jù)。
順著路的方向,邁過一條養(yǎng)著幾十頭奶牛的壕溝,就到了城墻腳下。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城墻還有小路可以登上去,我拖著略顯臃腫的身材“爬”上七八米高的城墻。放眼望去,一座近乎于正方形的城闕展開在眼前。東南西三面城墻連通,墻有10米左右寬。墻上長滿了各種野草。城墻里邊是平整的菜地,整齊的排列數(shù)以萬計的卷心菜、芹菜和菜花。一條穿城而過的水泥路是這個古城里邊唯一的現(xiàn)代設施,從上堡子村通往蘭大后門的小市場。
站在城墻上,在腦海中大致構(gòu)想了一下,如果沒有深挖下去的鐵路,這十幾個土堆正好就是古城的北城墻。后來到榆中縣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我向一名工作人員詢問起了這件事,聽了他的介紹,我的推測沒錯。當年挖鐵路的時候,恰好順著北城墻,整整齊齊的橫向切了一刀,北城墻本體被挖了,只剩下十幾個城墻上的城垛,這就是坐在火車上看到的十幾個土堆。對于這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很遺憾,當年修鐵路的時候,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都不強,等有這個意識后,當年開挖的土方都不知道已經(jīng)運到了何處,是否有文物在里邊也已經(jīng)沒法追溯了。
順著連通的城墻走了一圈。整個城墻孤零零的矗立在白虎山下、苑川河邊。東城墻頂端已經(jīng)是人工開挖的U型水泥渠了,南城墻有一個大的豁口,西城墻人為改造的痕跡較輕,而且甕城還保存的完好,略顯遺憾的是西城墻已經(jīng)風化了,和不遠處的白虎山一樣,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老人臉上的皺紋。東城墻和西城墻外側(cè)還有寬深各有三米左右的壕溝,南城墻外是平整的田地。最可惜就是不復存在的北城墻,試想站在北城墻上,看著腳下幾十米深處的苑川河,眺望遠處綿延的北山,何其壯觀!
兩座古城一東一西分布在夏官營的兩邊,像兩個渾身鎧甲的勇士,雖然飽經(jīng)滄桑,但仍神采奕奕地庇佑著這一片古老的黃土地和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了幾千年的人們。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Hash:e7675ac46f614cf6ecebe247b5796f317d7f7395
聲明:此文由 老樊說娛樂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