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上的山西古寺 驚險堪比華山 漢族成佛第一人真身千年不壞!

山西介休綿山,最高海拔2571米,是中國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的發(fā)源地,流傳千年的寒食清明習(xí)俗,組成了綿山獨(dú)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自古有“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之說。其中始建于三國時期的云峰寺,是綿山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寺廟,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巖而得名。被譽(yù)為“天下第一巖”的抱腹巖,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遠(yuǎn)看如兩手抱腹,懸崖絕壁間可容納兩萬名游客,而云峰寺的200余間殿宇僧舍就被抱于其中,不走到近處,看不到寺廟深藏何處,大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據(jù)寺內(nèi)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記載,該寺由高僧邊迪公測量籌劃,魏明帝下令詔建。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筑,分為上下兩層,飛檐疊閣,棧道懸空,融千年佛教文化于懸崖絕壁間,正是:“危壁驚險亦所成,云外有路天際生”,堪稱天下間絕無僅有的奇觀。

云峰寺內(nèi)建有空王古佛殿、藥師佛殿、彌勒殿、觀音殿等四十六處文物古跡,以及大量唐、宋、元、明時期的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建筑的斗拱、梁枋、窗樓均為石雕,令游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

關(guān)于云峰寺,有著很多傳說,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漢人第一位成佛的志超和尚。唐代高僧田志超(571~641),法號“空王佛”,相傳他云游到綿山,想在此地修行。當(dāng)時綿山一帶是道家場所,龍母攜五龍已在此修行多年,于是田志超與龍母打賭斗法,輸?shù)囊环接肋h(yuǎn)不踏入綿山,結(jié)果是田志超獲勝。

后來龍母的五個兒子趕來助陣,田志超又將五條龍鎮(zhèn)于龍池中,成為綿山的守護(hù)神。千百年來,龍池里的水從未干涸,也不會溢出。唐貞觀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到綿山求雨,結(jié)果長安一帶果然普降甘露,干旱解除,唐太宗于是下旨在云峰寺內(nèi)修建了空王殿。

田志超圓寂后,遺體未做處理卻一直完好無損,弟子們于是以其肉身為胎,包塑成像,予以膜拜。此外,寺內(nèi)還供奉著一尊元代焦居士的包骨真身像,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元代元統(tǒng)三年(1335年)所立的《焦居士真骨碣銘并序》記載:焦居士辟關(guān)辟谷,圓寂二十六年仍然軀體完好,被其孫制作成塑像供奉。

“還愿掛鈴”是綿山的另一特有景觀。每逢廟會,許了愿的善男信女雇人從巖頂將掛鈴者用繩子吊在半空,然后悠進(jìn)洞內(nèi),用鐵鉤鉤住巖壁打楔系鈴以還大愿,操作完畢后再用繩子把人放到巖下。這項(xiàng)始于唐太宗禮佛謝雨流傳下來的民俗活動,場面驚心動魄,令人嘆為觀止。

在古代,要想登上高二十余丈的抱腹巖山頂,必須抓住兩根鐵索沿75度的斜坡攀援而上,其驚險程度堪比華山千尺幢。近年來,當(dāng)?shù)貫榉奖阌慰偷巧?,又在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全長300余米、400多級臺階的之字型棧道“通天云衢”,從山下看過去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Hash:9e453d3a8ddb5eb2185a51c19ba8fd7208fbd8db

聲明:此文由 亂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