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個縣,名氣不大卻景點眾多,隨便一處都是國寶級文物
對喜歡人文歷史的旅行者來說,山西真是一個處處都充滿著驚喜的地方。
隨便走進一條毫不起眼的小鄉(xiāng)村,可能里面的廟都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寶級古建筑。
這次來到山西省東北部的代縣,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從城市規(guī)模來說連四線城市都達不上,走到街上,看到這里的建筑等仍保留著我國九十年那里舊模樣。
但如果你跟你說雁門關,大家肯定都聽過,代縣就是古代到達雁門關的最后一座縣城。
在代縣走了一圈后,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是歷史上著名的邊塞要地、軍事強藩、像小說《天龍八部》里面的帶頭大哥殺蕭峰他爸的故事發(fā)生地-雁門關就在此地,
以代縣以邊塞文化體驗為特色,擁有“萬里長城第一城”邊靖樓,華北地區(qū)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儒學建筑-代縣文廟,全國僅存的十九座釋迦摩尼舍利塔之一的阿育王塔,見證著古代金戈鐵馬的長城雁門關段,隨便一處都是國寶級文物。
下次來代縣,就知道該怎樣玩了。
阿育王塔首先,阿育王不是塔的名字,它是塔的種類,因為印度阿育王執(zhí)政那個時期,這種外觀樣式的塔建筑很興盛,都是以圓柱狀尖頂式建造的,所以這類外觀的塔統(tǒng)稱為阿育塔塔。
在我國,現(xiàn)在僅剩的十九座這種阿育王塔,據(jù)記載,每座阿育王塔下有地宮,儲存有佛舍利等物品,所以代縣這個阿育王塔肯定也都存放了釋迦摩尼舍利子的。
代縣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 公元601年),已有1400多年歷史了。原塔為木結構,后來歷代都有補修,現(xiàn)在看到的建筑,主要是元代的建筑。
阿育王塔是藏式白塔之中的佳作,現(xiàn)在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在代縣城內,參觀免費。
代縣文廟代縣文廟是華北地區(qū)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儒學建筑,始建于唐代貞觀四年(公元630年)。
當時的文廟不僅僅是官方機構設立的學校,而且還是祭祀孔子的典禮場所。因為代縣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所以政治地位特殊,當時建造的等級是按州一級的儒學學府來建造的。
跟全國其它地方的文廟大體相同,也是按萬仞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崇圣祠來修建的建筑。
萬仞宮墻:是代縣文廟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筑,欞星門六柱沖天的牌樓,上面的斗拱使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工具,一顆釘子都沒有的榫卯技術,非常古典又好看。
跟其它地方的文廟建筑群相比,代縣文廟最具特色的當屬屋頂“孔雀藍琉璃瓦”,聽當?shù)乩先私榻B,這種琉璃瓦是直接燒制,而這種燒制琉璃瓦的方法目前已經(jīng)失傳了。
文廟建筑群,在墻壁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石雕圖紋,它們都以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龍鳳和梅、蘭、竹、菊四君子為主,幾百年過去,現(xiàn)在仍舊光亮如新。
航拍下,可以看到代廟的布局非常的整齊,整個建筑群也氣勢非凡,宏麗壯觀。
自建成以來,文廟就因承載著民眾信仰而一直香火鼎盛。這里是古代人學習儒學經(jīng)典的場所,附有祭祀孔子的功能。
2006年,代縣文廟并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邊靖樓邊靖樓位于代縣東大街與西大街交叉口,因為代縣縣城里面是沒有高樓的,這個邊靖樓就是縣里最高的建筑了,所以無論你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它。
古代邊靖樓是雁門關的重要依托和支撐點,它主要對敵指揮作戰(zhàn)的一個軍事設施,站在樓上,可以絕對的高度,可以有開闊的視野,方便觀察敵人。
邊靖樓建于明洪武(1374年)七年,在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間均有維修,但現(xiàn)存主要結構,還為明代的遺構。
邊靖樓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城雁門關段說到雁門關,想必你不認識代縣,但雁門關也是必定聽過的,它是明代九大關之一,是位置非常重要的古關隘。
在明代,出了雁門關,就是塞外。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小說中的楊家將,就是駐守在雁門關的。
長城雁門關段在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雁門關風景區(qū)上的關城,主要是明代所筑,現(xiàn)在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山西還有很多像代縣一樣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地方,也許是某條偏僻的小鄉(xiāng)村,但隨便一挖,可能村里自建的小廟,都是國家至寶。
如果你來雁門關旅游,記得順道來代縣走走,因為他真的是一直被低估的古城。
Hash:f93e3a8f3a2089f0d82b183908e4be51683e748f
聲明:此文由 樂玩日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