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資中唐明古渡——附罕見的羅漢洞500羅漢舊照
資中唐明渡沱江南北兩岸各建一塔,分別為蒼頡塔和三元塔,至今尚存。一方一圓,一黑一白,隔江對峙,蔚為壯觀,很早就有“雙塔鎖江”之稱。
資中唐明渡兩岸高聳入云的雙塔
蒼頡塔和三元塔,是資州先輩“倡文尚教”的“文風”之塔,是資中重要的歷史人文古跡,資中歷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蘊的實物見證,于 1982年經資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經四川省政府公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北岸的“三元塔”,因位于高山觀寺院,故也稱“高山觀塔”,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塔高31米,下寬6.2米,呈四方形,四角攢尖頂,共七層,面江置門。門高2.05米、寬1.03米,由此入內沿中心柱回旋而上,每層可四周眺望。沿59級踏道至頂,舉目遠眺,水色云天,綠樹青山,古寺古佛古牌坊,盡收眼底。資中籍狀元駱成驤青年時代常登臨塔頂看書學習,欣賞古渡風光,并賦詩贊譽這里的美景。塔身由青磚砌成,塔磚厚實,長35公分,寬21公分,磚上燒刻有“聯捷三元”字樣,寓意此塔建后,資中便能出一個連中三元的人物,后來駱成驤果然連中三元(解元、三元、狀元),成了清王朝267年中唯一的四川籍狀元。
資中唐明渡北岸“三元塔”
江南岸的“蒼頡塔”,與“三元塔”對應,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系清代狀元駱成驤之父駱文廷為紀念其子中狀元出資修建。以傳說中的“造字圣人”蒼頡為塔名,顯示資中人杰地靈,文風鼎盛。此塔身為圓形,珠寶頂,磚石結構,共五層,高25米,石基高0.28米,塔中心從底至頂部有一中心柱,因其表面呈白色,故又稱“白塔”。塔上有清末著名書法家、川南“字妖”、資州直隸州學正(相當于今省轄市的教育局長)包汝諧題字。
每當春天來臨,這一帶春光融融,江水如練,江面波光粼粼,風帆點點。兩岸青山綠樹,彩霞浮云,山光塔影,風景如畫,景色奇妙。若駕一葉輕舟在此野渡,如臨蓬萊仙境,此乃資中八景之一的“古渡春波”。明代蜀府教授蘇秉彝詩曰:“渡頭有客喚扁舟,白鷺忘機水上浮。極目春波光蕩漾,一時佳景似瀛洲”。明人夏宏寫《唐明古渡》詩云:“遙望岷山玉壘東,渡頭春漲日初融。晴穿楊柳絲絲綠,暖蹴桃花片片紅。老我素非乘桴客,知君才是濟川功。武陵仙子如相問,咫尺靈臺有路通。”
資中唐明渡南岸“蒼頡塔”
清嘉慶十五年(1810)任資州直隸州州牧的劉炯(順天大興縣人)詩云:“東風吹春來,綠皺大江水。粼粼鴨萬頭,掀然勢如此。兩崖竟中斷,一葉疾于矢。普渡往來人,卬須喚舟子。鳧鷺避遠灘,春鋤立沙沚。到眼慈航存,彼岸近尺咫。豈學子產輿,濟人向溙洧。實至名自孚,小惠殊可鄙。鴛鴦六十一,古堰今則圮。安得疏鑿興,坐令黔黎喜。浩蕩從東流,挹注無時已。笑指碧波中,飄出桃花蕊?!?/p>
清嘉慶十六年任資州訓導的茍珣(新津人)詩云:“鴨頭新水溶溶綠,奔放龍門不可觸。龍門渡口孰去來,昔人揉櫓輕鷗浴。此間利涉豈病民,桃花流水別是春。獨有逆賊從斯錮,倉皇敗走龍門渡。因知馮夷與炳靈,江壯風濤非無敵。于今承平永安瀾,問渡何須更盤桓。風帆之外沙鳥上,一葉如矢飛驚湍。試與泛舟尋往事,煙光滿目碧云寒”。
今天,從這些先賢的頌詩中可以想象到昔日唐明古渡的景色是多么的美??!同時也表明“古渡春波”自古以來就是資中著名的一大自然與人文景觀和游覽勝地。世界著名畫家張大千繪出的《四川資中八勝圖》,其中就有“古渡春波”一景。曾先后數次在巴黎、新加坡、臺北展出,2014年3月至5月首回祖國大陸,在深圳、成都等地巡展。
張大千1956年繪的資中唐明渡“古渡春波”
2018年4月18日,韓國KBS電視臺一行7人到資中拍攝佛教歷史文化紀錄片,拍攝了東巖羅漢洞拈花微笑圖等摩崖石刻造像及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石刻。還拍攝了重龍山古北巖摩崖石刻造像、唐明渡三元塔。他們對資中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大加贊賞,認為資中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希望以后再來更深刻更透徹地了解資中。
資中縣城東門外至唐明渡五公里內有珍貴的古東巖摩崖石刻造像、唐明渡雙塔,有唐代書法大師顏真卿書法石刻、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768—831年)的丈夫、資州太守鄭鋼的摩崖詩和清末著名書法家“字妖”包汝諧題字,以及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彩筆下的資州八景之一“古渡春波”,這些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是資中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應該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
唐明渡“雙塔鎖江” 風景美如畫
附∶罕見的羅漢洞舊照
照片由美國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駐資州傳教站代表滿里先生攝于1900—1920年期間。照片真實地反映出昔日羅漢洞形象逼真、神態(tài)各異的500羅漢塑像。照片僅作宣傳,請勿下載。
Hash:b0cff4329cf32231ac0b930b896f5c503cbac2b8
聲明:此文由 資中廣播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