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山的傳說洪寺與洪恩寺

房山區(qū)城關街道有個村叫做洪寺,筆者很小的時候在附近生活過,當時就在想洪寺為什么要叫洪寺,很奇怪的名字,是因為旁邊的山頂廟(現已更名為臥虎山森林公園)還是其它的原因,直到近幾年看的書多了,才突然發(fā)現洪寺原來真的有一座寺‘洪恩寺’

這只是故事,但是通過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兩點,1,房山曾經有一座寺叫洪恩寺;2,清朝的時候洪恩寺還是存在的。

歷史上有沒有關于洪恩寺的記載呢,有;清朝時有文人李純庵寫了一本書《大椿廠隨筆》,根據這本書所寫洪恩寺在房山西北五里的塔洼村北,原名曰“龍溪寺”。北魏時建,規(guī)模壯麗,著于北方。唐開元時重修,改名“洪恩寺”(俗叫紅門寺)。

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臨水,林木茂盛,風景幽勝。四面阜崗環(huán)繞,矗立著大小不同的花崗巖石,星羅棋布,萬態(tài)千姿。或如巨人矗立,或如武士執(zhí)戈。五官清晰,神情畢肖。或如大鵬展翅,或如猛虎躍澗,或如饅首排列,或如危巖欲壑。詭狀譎形,筆難盡述,構成一個天然的怪石園林。

寺院紅墻環(huán)繞,分作內外兩層,結構周密嚴整。共有大殿三層,各附配殿。大理石砌成的正門,高大堅固。重檐飛脊,雕琢精工。橫額上刻著隸書:敕建洪恩寺,五個大字。體勢雄渾,謹嚴,深得蔡邑石經筆法。

寺門外列著巨大的青石獅子一對,站在高約二米的兩層長方形花崗石臺上,四足落地,面目猙獰,兇猛生動,和后邊的身子半臥、笑容可掬的造型完全不同。二獅的前左腿,已經折斷,存有修補的痕跡。經過考證,確是北魏初建寺時的遺物。還有青石的旗桿礎石,大理石的下馬石各一對。左右古槐各四株,老干挺拔蒼勁,枝葉茂盛,樹齡約有千年。進門兩邊,鐘鼓二樓聳峙。鼓已敗壞,鐘為銅質,造形古樸,為“大元大德元年秋九月吉日”所鑄。前殿用綠色琉璃瓦蓋頂,七脊重樓,鴟吻高聳。門上懸有隸書木匾,文曰:“法輪常轉”。體勢與大門的橫額相同。大理石神臺,云龍旋繞。上坐木質彌勒佛,肥短滑稽。旁列木質四大天王,各高丈余。雄猛威武,出自名手所制。院中有古柏四株。干逾合抱,蒼翠可愛。

寺中院寬敞,有古柏八株,涼爽幽靜。大雄寶殿建于大理石平臺上。周繞雕龍石欄,氣象宏偉。重檐飛脊,畫棟雕梁,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前有大理石臺,上列鐵質五供,香鼎高大,分為上下兩層。石龍旋繞,精巧玲瓏。二層作樓閣形狀四面門窗,可以開關。香瓶、燭臺各一對,都是“大德五年所造”。殿偕東西,立著大理石碑七座。東邊三座,一是“大元大德元年重修大都路房山縣洪恩寺碑”,體勢雄沉嚴謹,具有張遷碑神骨。有青石經幢十多個,大半字跡已經剝蝕,模糊難辨,推斷也是北魏遺物。大殿門上懸有木匾,隸書文曰“彼岸同登”。中列大理石神臺,云龍盤繞,臺上有釋迦牟尼、阿難、迦葉三尊神像,旁列十八羅漢,都是銅質。鑄造精工,莊嚴奇古,出自高手所為。

東西面的殿壁上,彩繪“如來佛成道圖”,每一幅圖畫的面積大小都不一樣,借用畫中的山川、樹石、祥光、云氣隨著高低上下,作為界限。構思布局巧妙自然,天衣無縫,別具匠心。畫中的仙佛、侍女、金剛、力士,面目表情,衣冠佩飾以及珍禽異獸瑤草仙花,各種水族的形貌、類別,姿態(tài)萬千,不可名狀,五色繽紛,高古生動,使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深得吳道千、周筆法,雖無款識,一定是名手所作。尤其名貴的是兩邊北壁上,各有山水畫一幅。東邊是“上方探幽圖”,西邊是“西塔(域)訪經圖”。對于上方山西峪寺二處的山川形勢,寺塔的位置,途徑林泉的分布,個個逼真,維妙維肖,煙云浩蕩,殿宇玲瓏,卉木蔥蒼,人物高古。

融北宋米家父子(米芾、米友仁)筆法于一爐,而又有所變革。翠滴玉流,山青云一。陰陽晦明,千江萬狀。獨樹一幟,別開生面。隸書下款是:“大元大德二年,歲次戊戌,重陽吉月。信士弟子高克恭熏浴敬繪?!斌w勢古拙雄厚,深得漢禮器碑神韻,篆體印痕三枚,一是白文:“高克恭印”。一是朱文“彥敬”。一是橢圓形宋文:“房山居士”。在《訪經圖》的右下角,還有一篇短跋,文曰:“縱觀歷代祠廟畫壁,多作圣賢神佛,無寫山水者。今了□塵上人,欲為山門留念,固請再三,奈予弗工斯道何!不得已,敢摹上方、西域佛教勝境,用答雅誼云耳。房山居士什記,時年五十?!毕旅嬗虚L方形篆體朱文印痕,文曰:“不惑子”。

當時洪恩寺的后院中有古松四株,堆積著太湖石假山,峰巒洞穴,剔透玲瓏,傳說是金軍攻打北宋都城汴梁以后,拆毀“昆岳山”而移來的東西。門上懸著楷書大匾,文曰:“慧海慈航”。用綠色琉璃瓦蓋頂,殿內大理石雕龍的神臺上,有“多面觀音”銅像,鑄工精細,面目慈祥。左右共有二十八條膀臂,每臂手中所拿著的法寶,造型精巧,各有名稱。依墻分列著高大雕龍的樟木藏經櫥,北面四座,東西面各七座,一共十八座,內裝善本佛經。香案上擺著小型的鐘、鼓、鐃、笙、簫等樂器

洪恩寺建有齋宮,當時只能從中院大門的縫里望去,院中蓬蒿沒膝,蝮蛇縱橫,狐兔跳躍,非常荒涼。大殿門上懸著的“慎終追遠”銅匾,和階前北方的螭首龜蚨大理石碑,都能隱約看見。據寺僧說:“石碑是金世宗大定年間所立”。

在禪房和香積櫥里,擺列使用過的兩種瓷器。像香爐花瓶,香筒水盂,茶具酒具,盤碗罐缶等物。一種是較為粗糙,帶著黑邊,并有五個黑點,形如一朵梅花的。一種較為細薄精制的,上面帶有山水人物,花卉鳥獸圖案。真草隸篆,四體書法和題款印痕,可以辨認出,前者是金人自行制造的,后者是從宋朝搶來的。在題款與印痕內,有著“元豐”、“紹圣”、“建中”、“大觀”、“宣和”等宋代年號,乃是真正的宋瓷,可惜多已殘破不全。

洪恩寺西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平頂山,山頂是人工鑿平的。上面建有大東閣。閣的四周多用花崗石砌成護基。雕龍的大理石欄環(huán)繞,中建大理石平臺,臺上有二層高閣,雕梁畫棟,巍峨秀出,十分軒敞。門上懸有木匾,隸書“大東間”三個大字,體勢與齋宮橫額筆法相同。蓋因金人起自東北,踞有中原,取詩經、魯頌,《闥宮》篇中:“奄有龜蒙,遂荒大東”句義,以作閣名。內有木質接引佛像,高約丈余,儀容莊嚴,右臂平舉微昂,指向前方,表情靈活生動,出自名手所制。階上有螭首龜蚨的大理石碑,碑身斷折仆地,陽面向下,未能閱讀碑義。

看到這里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平頂山、山頂廟,歷史就是這樣的有趣,雖然它已經被深深的淹沒,但是并不沒有消失,而是等待著你我去發(fā)現它的精彩。

Hash:6b828a61c89851e08b0fcae58c335053856863aa

聲明:此文由 房山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