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嶺村有座重修三次的炮樓

華嶺村,位于廣州花都區(qū)炭步鎮(zhèn)的西南部,東與三聯(lián)村、新太村相連,南與駱村相鄰,西與大渦村相接,北與藏書院村相望。

華嶺村坐南向北,村前是“松石駱公祠”、“云液駱公祠”、“禮屏書室”等古舊建筑物,以及寬闊的風水塘。華嶺村現(xiàn)存的古建筑舊址、水井,以及古建筑材料隨處可見,整體比較完好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物有“云液駱公祠”、“松石駱公祠”、“貞壽之門牌坊”、東炮樓、西炮樓等。這些古老的建筑青磚灰瓦,以石條壘基、石墩頂柱、雕梁畫棟、灰塑博古脊、鑊耳形封火山墻,規(guī)劃整齊,嚴謹密集,橫平豎直,村巷后高前低,它們曾經(jīng)是村民賴以安居生息必備的場所,各有用途,既古樸典雅又雄偉壯觀,既堅固實用又大方美觀。

▲華嶺村牌坊

在華嶺村牌坊旁,西炮樓是一座比較完好的古建筑。炮樓又叫碉樓、門樓,一種四周有槍眼、可以瞭望和射擊的高碉堡,多是財力雄厚、族人團結的村莊才有能力修建。

▲華嶺村西炮樓

舊時,華嶺村的街巷均通往村前的石板路主干道,只有東、西兩個出入口,而東、西炮樓的大門就是村子的大門。炮樓是當時村內(nèi)最高、墻體最厚、最堅固的的建筑物,日夜保護全村人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炮樓內(nèi)常年守駐有看更人,晚上看護。晚上,門樓上的鐵閘一落,整個華嶺村就變成了一個寧靜的大院。倘若遇到匪患了,門樓上的鐵閘一落,村內(nèi)的男女老少同心協(xié)力防守,只要不是長年累月的惡戰(zhàn),只要家家戶戶儲存的糧草足夠,層高墻厚的炮樓就起到最好的防御作用,也能保障全村人過著雞犬不驚的生活。

▲門樓鐵閘栓

華嶺村的西炮樓為長方形,高三層,青磚墻,花崗巖石條門框,一樓的前后大門對開,前大門門楣上刻著“西接長庚”,后大門門楣上刻有“閭閻保障”,內(nèi)有樓梯通往二三樓。二樓三樓墻體上均有槍口,二三樓每層的前后墻上各有四個,左右墻上各有三個,排列均勻,槍口由四塊石塊圍框出,細小且狹長,約三指大一尺長。

華嶺村的西炮樓,有三次重修的記錄,均以碑刻形式記載,而且這些碑刻至今還鑲嵌在炮樓一樓的內(nèi)墻上。最早一塊重修碑刻為道光廿一年(1841年),從碑文得知,當時村內(nèi)的東、西門樓建造時間很早,由于年代久遠,風侵雨蝕,到了清朝道光廿一年已經(jīng)已經(jīng)破敗欲將坍塌,于是西社的駱氏族人開會商議,決定拆除新建,族人爭先恐后捐錢出力,新門樓不到一個月就落成了。新落成的門樓樸素,閎壯且堅固,門樓內(nèi)仍然供奉福神,并且沒有改變坐向,門樓的深度和廣度則比原來舊的有所增加。

▲道光廿一年重修碑刻

碑文中提到的“福神”是什么神呢?福神神位在西炮樓的一樓內(nèi)北墻的西墻角上,這座青磚神龕造型講究,層次清晰,由展翅的蝙蝠升疊為葫蘆形狀,左右有祥鹿拱護,中間為一只大桔,兩只下垂的瓜身上描著“福居洪范五德列達尊三”的字樣,中間為凹進去的紅色神位,石神臺上有一插香用的香爐。這些花卉瓜果瑞獸的圖案,并不是隨便雕刻的,而是有特別含義的,寓意福、祿、壽、吉,兩條長形的瓜寓意瓜瓞綿綿、子孫昌盛。

“福居洪范五 德列達尊三”一聯(lián)中,“洪范”為《尚書》中的名篇,是夏禹提出的治理國家必須遵循的九條大法,“洪”是“大”的意思,“范”是“法”的意思,其中第五條為君主統(tǒng)治的準則,強調遵守執(zhí)行其他條法都是為了保障“天子做民父母,以為天下王”能順利進行?!斑_尊”說的是地位能到達顯貴者有三種,朝廷以爵位為尊,民間以壽高為尊,成功立業(yè)以品德為尊。由此看來,華嶺村西炮樓福神神龕的這副對聯(lián),在默默地告誡著后人:能賜人幸福的神,其實就是自己,只要將自己修煉好,自然幸福到。

▲神龕

民國的四年(1915年)的《新建炮樓碑記》記載,民國成立之初,列強入侵,匪盜肆虐,危機四伏。族人認為在亂世中,等政府保護自己,還不如自己保護自己,于是開會商討,集資將原有的門樓拆除,改建為更加堅固實用的炮樓。可民國四年這次修建炮樓的具體時間并沒有詳細寫上去,是因為什么呢?也許是時值改朝換代,兵荒馬亂,名不聊生,雜事滋擾,或許就疏忽遺忘了。后來,華嶺村這座重修的堅固炮樓,并沒有庇護鄉(xiāng)人的安寧,阻擋住侵華日軍的進攻。

▲民國四年重修碑刻

在二十三年后的1938年,日軍攻擊華嶺村,無辜殺害村中壯年男丁,放火燒民宅、祠堂,搶掠各種財物;1939年,日軍在和國軍激戰(zhàn)中,燒毀光祿大夫家廟,殺害無辜村民38人,這次屠殺事件中有一位幸存者——駱德堂。駱德堂當時被日軍的刺刀刺了7劍,其中6劍刺穿身體,身上留下十三處傷痕,被后人稱為 “七劍十三洞”大難不死的駱公。

2002年的《重修炮樓碑記》記載:先輩艱辛創(chuàng)業(yè)建造炮樓,如今年久失修,造成頂層漏水,而導致二、三層樓板霉爛,近乎危危欲墜之際,于是商議集資修建,將全部樓層重修為水泥結構,以保存祖輩建造的歷史遺產(chǎn)。

▲2002年重修碑刻

華嶺村這座三次修建的西炮樓,其使用功能,開始從保衛(wèi)族人安居樂業(yè)門樓或炮樓,演變?yōu)榻裉斓臍v史建筑遺產(chǎn),跨越了近兩百年。

由此可見,駱氏的先人們在風風雨雨的農(nóng)耕歲月中,始終把生兒育女、安家樂業(yè)作為人生的首要任務,但他們在躲避兵荒馬亂、匪盜肆虐之中開拓奮斗的辛酸,都是我們今天難以想象的。

免責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觀點。

編輯:小狼

Hash:bb14816f7ea96e64ca3bae2a62e9f30b22ac4c43

聲明:此文由 花都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