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是“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地方
上次“無錫之行” 拜訪錢鐘書故居后,文先生又來到了早年“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地方——無錫縣學舊址(現如今的“無錫碑刻陳列館”游覽)。
無錫縣學,亦稱儒學、廟學,是古代無錫唯一的官立學校。據了解,它創(chuàng)建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現存戟門、明倫堂、講堂三所建筑,均為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目前明倫堂和講堂辟建為無錫碑刻陳列館。
眼前所見的就是這“戟門”,也孔廟的正門,俗稱“大成門”。據了解,這“戟門”原有“五間四架”。
從“戟門”進入,眼前所見是“無錫碑刻陳列館”的碑。門楣上方,是漫滅的四個文字,其中只有一個“明”字尚可看清。據了解,這四個字叫“正誼明道”,出自于漢儒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后來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歸納為“正其誼,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專去計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本托纬闪恕罢x明道”。
縣學學堂,門口擺放明代下馬石一對,是從民間征集的青石下馬石,一為祥云瑞獸,一為梅花山鹿。
門口左、右方為碑林。現存縣學古碑刻共70余塊,大部分石碑刻都被鑲嵌在墻壁中,其內容分為圣旨、學規(guī)、教授題名、進士題名、鄉(xiāng)賢祠、學宮修建、學田記等七類。石碑刻大都是以起到一定的記錄意義存在的,從中能了解很多當時的風土人情。每一塊石碑刻都是一部石質的歷史書,參觀了一圈著實長見識。
“明倫堂”,即縣學禮堂。明倫堂前有許多無錫縣學記碑,其中就有“錫學重修五先生祠記”碑,是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尤棟撰文并書,敘述虞薦發(fā)重修先賢祠,因舊祀陸九淵、楊簡、二袁等人并非程朱理學正統,遂改祀楊時等五人。此碑背面是原《九先生祠堂記》,被砌沒墻中,反映了宋元理學不同學派之間的紛爭。
明倫堂前后檐柱大都為明代青石方柱,屏門上方懸掛“明倫堂”匾額一方,落款“新安朱熹”。這可是我國古代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手跡,確實是國內罕見的。
講堂,即教室。在靜悄悄空無一人的教室里,敬奉著“大成先師孔子的畫像”,畫像上的牌匾“圣績在茲”,讓人們體會到這位古代圣人一生功績的“感染力”;教室內桌子和椅子的擺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當年 “講堂”的情景,讓來此參觀的游客感受一些當年的“教學氛圍”。
墻壁上掛著當年無錫縣學的發(fā)展及科舉的盛況簡介,以及當今無錫書畫愛好者的作品,讓人頗有一種“承上啟下”之感。此時此刻,文先生忽然覺得仿佛當年那圣賢們的郎朗讀書聲及交談聲就響徹在耳邊,內心深處卻感到無比的寧靜,而窗外車水馬龍的喧囂仿佛已與自己無關……
文先生緩緩地走出“講堂”大門,朝著出口方向走去,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遙想當年,這里可是極為“莊重”地方,極為“神圣”地方,不由得“肅然起敬”;其次想到在這現代化的都市繁華區(qū)域內竟隱藏著這一“靜謐的縣學圣跡”,并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往事以及亙古不變的清修和治學理想,這確實極為“珍貴”,不由得“大為贊嘆”,由此感到此次的“無錫古城游”真是不虛此行也。
Hash:279e52573c7c0a372dce9bf3e9ad4294256b6f5b
聲明:此文由 中國常州網-常州第一門戶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