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舊西安出了城門全是地??開元周邊原是妓女場

西安的任何一處地方,無不烙印著歷史的痕跡。下馬陵、書院門、三學街、湘子廟、大皮院……僅聽這些或雅或俗的名字,就可以感知其非凡的曾經。幾位一輩子都生活在“皇城”里的“老西安”回味起當年走過的路,較之今天的繁榮昌盛,感慨一串串……

澇巷并不是十雨九澇

老報人葉宗義是土生土長的澇巷老居民。說起澇巷,只有少數老西安人才對它有了解,因為,今天的澇巷地盤已被現在的鐘樓小區(qū)所取代。

葉宗義說,關于澇巷的來由,大家習慣顧名思義說其十雨九澇,事實上,西安當年澇情最嚴重的是保吉巷,逢雨必澇。澇巷不僅不澇,而且是一塊宜居的風水寶地,居 民三教九流,各類生意攤點云集,巷子四通八達,西通竹笆市,北通西大街,東通南大街,算得上西安最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巷子里有工廠、商店、學校、電影院,居民不出巷子,生活事務均可辦結。

澇巷的居民,幾乎清一色是老西安,外來戶很少,小孩子東家玩、西家吃,大人們聊天,串門,鄰里關系十分融洽。巷子里一家有事,全巷子都知道,全巷子所住人員沒有不認識的,鄰里借水借鹽,來來往往,生活味很濃。

葉宗義回憶說,當時所說的“生活便捷”和現在是不能比的,整個巷子只有三個公廁,三個自來水接水處,有勞動能力的人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挑水?!澳菚海?家之所以那么自得其樂,是因為把小巷當成了整個世界,很少有人走出去?,F在,走出家門、城門、國門是常事!”

有錢人家的日子也一般

87 歲的王靜芳老人是上世紀陳家巷有名的“金鋪王家”的后人?;貞浧甬斈甑纳?,老人卻說:“那個時候富人家的日子也一般?!彼f,她的大伯曾在解放前任陜西省“民政廳廳長”,但住的也不過是四合院的房子,專車也不過是一輛黃包車。那時候陳家巷幾乎全是王氏家族的人,外族人很少。路面僅可容一輛車通行,房子全 是清一色的平房,衣食住行和平常人家沒什么兩樣,只有過事、過年才能吃得好一些。面粉全是自己磨,沒吃過“洋面”。

王靜芳老人的婚禮在 陳家巷可謂一大盛事,結婚當日,婆家迎娶新娘的婚車是一輛彩馬車,新郎一身學生裝,還帶了兩位花童。當時大家的婚車是清一色的黑馬車,所以這個婚禮在小巷 很轟動。婆家雖生活條件也不錯,可所住蓮壽巷(現在的蓮湖路)也是被調侃為“難受路”,因為雨天全是泥,很難行走。

在老人小時候的記憶里,出了城門全是莊稼地,最向往的地方是南院門,因為那兒有店鋪、有電影院、有布行。在何家村小學任教時,交通相當不便捷,鐘樓附近才有車,而且通不到南郊,上班幾乎全靠走路,所以一般都是一周回家一趟,而學校的住宿地是當地的一間廟宇。

雖然生活很艱苦,但留在老人記憶里的,仍是一片美好。老人說,那時身為城里人是很光鮮的,每天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和事。那會兒,常有生意人挑著小擔沿街叫賣,不同貨物的出現都有相對固定的鐘點,那種留存在童年記憶里對貨郎客的期待,現在想起來都很美。

城墻根曾是貧雜之地

95 歲的謝蕙老人是三學街的老人,1924年隨父搬來此地,之后又在三學街社區(qū)工作了50個年頭。說起書院門、三學街一帶的變化,老人感慨萬千。她說,三學街 一帶雖自古就是文化區(qū),有關中書院,有孔廟、碑林,可和現在的清一色仿古建筑比,仍遜色得很。在自己的記憶里,這里是貧雜人員聚居的地方。那會兒,沿城墻 臨時搭建的小窩棚林立,居住人員基本上是些小生意人、教書先生等。所謂的生意很雜,有賣字帖的,有賣柴火的,有賣紅薯、豆?jié){、玉米棒的,記得賣豆?jié){的一小 鍋豆?jié){要賣上一整天,可見生意有多么不好。

謝蕙老人的父親是賣字帖的,老人說,那時孔廟、碑林都無人管理,賣帖者的字帖都是碑林的拓 片。小時候,這些地方是大家經常去玩的地方。記憶中一年中最大的盛典是孔子的生日,會有人家家戶戶募捐一些錢來舉行盛大的祭典,祭典活動女孩子是不讓參 與、觀看的,只記得事后家家會分得一小塊熟肉。

老人說在當時,一條巷子就是生活的全部,鐘樓、甜水井等地不過咫尺之遙,小時候竟沒去 過。只聽說甜水井附近的水很甜,開元寺附近都是“好地方”。后來長大了才知其淵源。開元寺建成于唐開元年間,是唐的大寺院之一,開元寺所在位置即今天的開 元商城,周邊很繁華,有說書的、有酒樓、茶肆,后來逐漸演變?yōu)榧伺\生場所,變成了良家婦女眼中的“壞地方”。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陜西日報張江舟,歡迎分享,轉載請先獲取授權!

- END -

長安范兒

有態(tài)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兒的生活服務型平臺

入伙:范兒家QQ5群415646147

Hash:fd81395bbd049ec67eb3e22acbee212d785480ad

聲明:此文由 長安范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