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文字,這些幌子你還認識多少?

“幌子”本來是從“望子”而來。這是中國北方商店的招牌。用文字表示販賣的商品叫“招牌”,做成商品的形狀,或是象征商品的牌子叫“幌子”。南方專門用招牌,北方雖然也用招牌,但用望子的為多。

▲ 煙袋幌子、火鐮幌子、成衣鋪幌子、粉幌子、蒸鍋鋪幌子、面幌子、醬油幌子、酒幌子、燭幌子、煙鋪幌子、藥鋪幌子、面鋪幌子、切面鋪幌子、棉花鋪幌子、當鋪幌子、錢鋪幌子

刀剪幌子、腰刀幌子、顏料鋪幌子、帽鋪幌子、洋貨布匹自運店、靴鋪、天成齋、眼藥鋪、合香樓、銅鋪幌子

▲ 鞋底鋪幌子、鞋鋪幌子、麻刀鋪幌子、線鋪幌子、扇鋪幌子、聞煙鋪幌子、黃酒鋪幌子、盒子鋪幌子、鐵鋪幌子、剃頭幌子

剪刀店掛著大剪刀,棉絮店掛著繞成一團的棉絮,牙器店放著一根象牙,席店和蘆簾店掛著席子和蘆簾,這些都是最樸素的實物招牌。鐵鋪的則是必不可少的風箱。風箱的歷史極為古老。老子《道德經(jīng)》里有“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岀”這樣的內(nèi)容。青銅文化暫且不說,鐵的文化的形成與風箱的發(fā)明密不可分。

“望子”一詞是宋(或唐代)出現(xiàn)的,辭典《廣韻》里“青簾,酒家望子也”。然而,古代《韓非子》有“宋人有酤酒者。……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摺?,酒館的招牌用旗子在很早以前就是定規(guī)。唐代詩人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一詩句很有名。像“青簾”那樣,本來是用青布做的旗子,后來就變成紅布了。北京郊外等處見到的酒旗為多,在 城里,吊著金屬制酒壺的酒館為多。

水滸全傳》里花和尚魯智深下山到酒館里找酒喝,酒館的人一看是五臺山的和尚,都不賣給他酒。

(魯智深)行不到三二十步,見一個酒望子,挑出在屋檐上?!辛藥撞?,又望見一家酒旗兒直挑出來在門前?!h遠地望見杏花深處,市稍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魯智深走到那里看時,卻是個傍村小酒店。

尋找酒望子、酒旗兒、草帚兒等酒館標志的魯智深的身影宛若在眼前。草帚兒是元、明時代用的招牌,這是“酒是憂愁的掃帚”之意,酒的別名是“掃愁帚”,大概由來于此。這個習俗大概也傳到了日本,《嬉游笑覽》卷十一里有“望子,在酒店不僅用杉葉,而且還有掃帚的畫”。切面鋪和煙鋪的招牌也被江戶時代的店鋪模仿。煙草的招牌上刻著紙包裝的旱煙的形狀,藥鋪的望子是紙上涂著膏藥的形狀。這也可以追溯到明清時代,切面鋪、煙鋪、藥鋪、香鋪、錢鋪的招牌也是前清以來的東西。

清末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回里有關于藥鋪的描寫:

但是藥鋪門里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鵲復生”,什么“妙手回春”,什么“是乃仁術(shù)”,匾上的字句,一時也記不清楚。

藥鋪的招牌三角形或四角形是膏藥紙折疊的形狀,或是打開包裝紙的模型,中央的黑色圓形是膏藥,最下面是一對金魚雕刻,上面是蓮花的裝飾。藥鋪的招牌中有寬一尺五寸、高二丈的“沖天招牌”的立式招牌,寫著藥品的效能。據(jù)說,光是中藥成分的藥草就有一千多種。這些藥草都收藏在一面墻的抽屜里,各種植物的葉子放在罐子里,也有蛇或蟬皮、蜈蚣、蝎子、蠶繭等干燥的東西。把醫(yī)生開的藥方交給掌柜,掌柜就用戥子(很小的鐵桿秤)分別稱量,然后用方形紙包起來。藥沒有準確的價格,藥鋪賺多少誰也不知道。魯迅小時候,為了給父親治病,經(jīng)常去當鋪和藥鋪,大概就是這種藥鋪。

為什么望子在中國北方盛行呢?以具體形象的物體直觀地訴諸人們的招牌,容易進入人們的視線,非常方便。與此同時,對于不識字的人們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標志。中國的歷史上金、元、清等王朝都是異民族統(tǒng)治漢族的時代,因為在北方的北京定都,所以為了不認識漢字的異民族人們的方便,于是這樣的招牌就自然而然地盛行起來了。與此相反,在南方的江南地區(qū),文化發(fā)達,一般人的教養(yǎng)也比較高,所以文字招牌也就成為主要形式。

【選摘:《北京風俗圖譜》 編圖/青木正兒[日] 解說/內(nèi)田道夫 譯注/張小鋼 東方出版社】

Hash:fd16fed37a1b7a8df77b71504b30771bd3c949d8

聲明:此文由 史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