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先生:陽明先生嶺南第一弟子
1510年,陽明先生進京覲見、匯報工作之后,很快被升為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也就是四川地區(qū)的大法官,當黃綰和甘泉先生知道先生要調走時,感到大為遺憾,他們的“無敵三人組合”在北京城的講學事宜才剛剛起步,而且做得風聲水起,怎么能這么快就解散了呢?
于是二人找到喬白巖,仔細商量之后,一起請出當時的戶部尚書楊一清,好說歹說請他上疏,將王陽明留在北京城。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精心運作,他們如愿以償,第二年正月,王陽明繼續(xù)留在了京城,而且又升了官,這一次是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負責官吏封爵等工作。
就在這一年,陽明先生有一位重要的學生隆重登場了。
他就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方獻夫,時任吏部郎中,正好是王陽明當時的頂頭上司。
方獻夫,字叔賢,因老家是現(xiàn)在的粵港澳大灣區(qū)佛山南海西樵山,故自號“西樵先生”,南海西樵山因方獻夫、湛甘泉等在此講學修行,為這座“華南第一理學名山”更是錦上添花。據(jù)說,現(xiàn)在西樵山還有一個著名的食物“西樵大餅”,就是當年方獻夫發(fā)明的。
因為工作關系,王陽明經常與方獻夫交流,一來二往,方獻夫對王陽明的學問敬佩不已,雖然自己官比他大,但是依然拜他為師,年譜記載:
“獻夫時為吏部郎中,位在先生上,比聞論學,深自悔感,遂執(zhí)贄事以師禮。”
向自己的下屬拜師,不恥下問,甘拜下風,一方面說明王陽明的學問和德行做得實在到位,另一方面也說明方獻夫是一位高風亮節(jié)、心胸寬廣之人,換作心胸稍微狹窄一點的上司,自己的下屬這么牛,估計想方設法要排擠出去,以免影響到自己的江湖地位!
所以,越是有胸懷、有境界之人,越能敬佩比自己學問道行高深的人,虛懷若谷、包容萬物,始終注意自己的修行與成長,而不是排擠和打擊。
以方獻夫的為人和為官之道,他在京城應該是如魚得水、青云直上,但是他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得不回家養(yǎng)病,同陽明先生一樣,二人都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是把自己的身體卻搞壞了,這種精神和品質相當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在開展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身體,2020年肆虐中華大地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中就有幾位醫(yī)護人員和政府官員,在這場病疫中壯烈犧牲,我們除了緬懷之外,也要慎重警醒自己:保護自己,也是對社會、對國家的擔當!
方獻夫一方面要養(yǎng)病,一方面也覺得跟陽明先生反復交流之后,覺得自己學問還不夠深,怕自己“德不配位”,于是毅然回到老家西樵山,苦讀十年,直到嘉靖元年,即1522年才又復出,出任武英殿大學士,官至吏部尚書,去世后被追封為“太子太保”。
遇到這樣德才兼?zhèn)涞娜耍蹶柮髯匀恍市氏嘞?,在方獻夫回家之時,他寫了四首詩和一篇文章,在詩的第一首,陽明先生這樣寫道:
西樵山色遠依依,東指江門石路微。
料得楚云臺上客,久懸秋月待君歸。
作為一首送別詩,這首也算是范文了,眼看著西樵先生遠去,不禁懷念與他砥礪切磋的時光,你盡管去吧,我隨時等你回來!
在詩的第三首,是這樣的:
休論寂寂與惺惺,不妄由來即性情。
笑卻殷勤諸老子,翻從知見覓虛靈。
大意上是指,我們不要去無端地討論“寂寂”與“惺惺”這種無謂的爭論,只需要保持心中那份本來的真性情,從前諸位學者,通過格物致知去尋找所謂的“虛靈”境界,其實顯得十分可笑,做了一些無用功??!
最后一首詩中,先生這樣說道:
道本無為只在人,自行自住豈須鄰?
坐中便是天臺路,不用漁郎更問津。
先生是想告訴方獻夫,大道無為,其實都在我們的心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學問,我們不需要太過于去糾結那些書本上的東西,只需要遵從心中的良知,即心即理,所有的寶藏和收獲,其實都藏在我們自己的心里,無須從外面求,一切都可以自悟自得。
除了送給方獻夫的四首詩,陽明先生還寫了一篇《別方叔賢序》:
“予與叔賢處二年,見叔賢之學凡三變:始而尚辭,再變而講說,又再變而慨然有志圣人之道。方其辭章之尚,于予若冰炭焉;講說矣,則違合者半;及其有志圣人之道,而沛然于予同趣。將遂去之西樵山中,以成其志。叔賢可謂善變矣?!?/p>
陽明先生認為西樵先生“學有三變”,從辭章之學、口耳之學,最后終于達到圣人之學,志于圣人之學,才是真正的學問,也真正和自己志同道合。想必西樵先生也一定是受了陽明先生的影響。
最終立志圣人之學,并決定回家養(yǎng)病的同時,繼續(xù)苦讀圣賢書,以有朝一日繼續(xù)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在這篇文章中,陽明先生繼續(xù)寫道:
“圣人之學,以無我為本,而以成之。予始以叔賢為僚,叔賢以郎中故,事位吾上。及其學之每變,而禮予日恭,卒乃自稱門生而待予以先覺。此非脫去世俗之見、超然于無我者,不能也。雖橫渠子之勇撤皋比,亦何以加于此!獨愧予之非其人,而何以當之!”
陽明先生說圣人之學,是以“無我的境界”為根本,叔賢能夠禮賢于我,將我稱之為“先知先覺”,這就是一種至高無上、超凡脫俗的“無我境界”!
講到這個“無我”境界,我想起國家最高領導人曾經與某位外國官員對話時。
對方問國家最高領導人:“您當選成為中國14億人口的領袖時,當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國家最高領導人當時用沉著的眼神望著這位官員,堅定地回答說: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陽明先生對方獻夫的贊許,也用“無我”的境界來表達,而且,他還拿張橫渠與方獻夫做比較,橫渠先生可能都比不上這位西樵先生??!
這位張橫渠先生,是何許人也?他就是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但是他的一句名言,大家一定都知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西樵先生的人格胸懷、境界格局,可見一斑!
我們又能從西樵先生的故事中,悟得些什么呢?
注:此文選自江波《“王”者榮耀》王陽明系列故事之二十四:西樵先生
欲知更多《“王”者榮耀》系列故事,敬請關注本公眾號,或搜索公眾號“致良知在線學習平臺”:《“王”者榮耀》音頻欄目。
Hash:44ea99c0e3dedec82935a8518ec8f57c8a3193fe
聲明:此文由 致良知書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