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武夷山游記
那年三月,我們一行12人,從廣東梅州驅車去福建武夷山。三月早春,氣候乍暖還寒,天氣時晴時雨。雖然每個人都做了御寒準備,但進入福建境內,在高速服務區(qū)用餐時,明顯感覺陣陣寒氣襲身。
都說武夷的美感在于山,靈性在于水,且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美譽。隨著目的地步步臨近,我心里真有點迫不及。
從公開資料中得知,武夷山擁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然風光獨樹一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專家對武夷山的遺產價值給予很高的評價,用“獨特、罕見、絕妙” 等關鍵詞形容它,說是承載多種見證和研究功能的奇葩等等。它的景點以盤桓山中一條九曲溪水為主軸,貫串溪水兩岸分布36峰奇峰、72洞、99巖、108個景點,形成了“一溪貫群山、兩岸列巖岫”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是山水完美融合的典范。
(1)茶博園
下午五點鐘,我們到達武夷山度假區(qū)。由于天色陰暗,暮靄四合,景區(qū)大門五點已關閉。取消原先安排游覽大紅袍景區(qū)的計劃,臨時改道參觀茶博主題公園。
茶博園就在武夷山度假區(qū)里,路程很近,一會兒就到了,我們下車后涌進園區(qū)。茶博園還是比較大的,分上下兩層;上層是景點人文展覽區(qū),下層是商家的營業(yè)店鋪,有許多亭臺樓閣古建筑。據說茶博會召開時,商客云集,好不熱鬧。我們只在上層游玩,各個展區(qū)里面陳列很多與武夷山茶葉歷史有關的雕塑,以及碑石門匾之類的東西,每一處都有一個濃縮典故。導游口若懸河講解,一些古今趣聞信手捻來,給場景氛圍添些許亮色,也為游客補習一下武夷山的人文知識。
傳說武夷山這里,早先住著武族和夷族兩個部落。一個住山后,依靠種竹栽花果,下河打魚撈螺蝦為生;一個住山前,以追趕飛禽走獸,靠打獵和刀耕火種度日。兩族人后來起了爭斗,被聞訊趕來仙翁勸止,送金雞予點化,化干戈為玉帛,從此兩族人和睦相處,攜手共建家園,親如一家人。而仙人贈的金雞,則飛進了七曲瑯玕巖上的金雞舍。
武夷巖茶是武夷山珍品特產,也是最具份量的一張文化金名片。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從唐代栽制茶葉,民間將其作為饋贈親友佳品;宋代以后列為皇家貢品,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
武夷山的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故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曰名武夷巖茶。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與茶博園隔溪相望是一座氣勢磅礴的大王峰,腳下的崇陽溪像一條流動的飄帶,將武夷山的景區(qū)和度假區(qū)分割在東西兩端。大王峰其外形看上去好象帝王的帽子,有謝瑜題詩為證:“橫空出世柱蒼穹,坐鎮(zhèn)江山王者風。霸業(yè)悠悠成舊夢,長留韻事自英雄。”那巍峨雄偉的身軀,雖隔水在望,卻又像近在咫尺,引得大家以它做背景合影留念。據說大王峰的英姿被裱裝成畫匾,掛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墻上。
大伙走走停停,說說笑笑,饒有興趣東摸摸西看看,走馬觀景拍照留影。不到一小時,走完園里所有景點,便出了茶博園。導游帶領大家去飯店就餐后,去預定好的旅店休息。
(2)九曲溪
第二天早晨六點半,大伙都起床了。本日游程安排了兩組活動,上午“漂”九曲溪、參觀大紅袍園,下午爬天游峰。淅淅瀝瀝
九曲溪漂流,是武夷山的精品旅游項目,游人憑借一張竹筏順流而下,即可飽覽九曲山水畫卷般的秀色風光,因而有了到武夷山旅游"不坐竹排(竹筏)等于白來"之說。項目部前面來的一撥人,因天下大雨原故,做不成“漂客”,而引以為憾。已連下幾天陰雨的天,卻突然雨止,并露出久違的太陽。天公作美,看來我們的運氣挺好。
在景區(qū)內乘坐觀光車輛,我們來到星村碼頭。一下車就有幾個農婦模樣的人迎上來,向我們兜售魚食及特產。見我迷惑,有人解釋道:九曲溪淺水灘,清澈見底,溪中卵石粒粒可數,有紅眼魚在亂石中戲謔。紅眼魚是這兒赫赫有名特產,可謂獨此一地別無它處。
這天,等待漂流的人很多,售票處排起長長的隊伍。在等候中,我乘機瀏覽了景點牌介紹。自古山以水秀,武夷之水精華在九曲溪。溪水彎如玉帶,曲折縈回貫穿于丹崖群峰之間,盈盈一水,折為九曲,故以得名。九曲溪號稱十八彎,全長約15華里,從九曲順水漂流而下,到一曲武夷宮上岸,游程約90分鐘。
購得門票后,我們進入碼頭,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來到竹筏前,按6人一組,坐進竹筏上的高背竹椅里。兩名撐筏工拔篙撐筏前行,竹筏順流而下。一時間,開闊的溪面上,竹排點點,緊密挨著,浩浩蕩蕩浮流在青山綠水間。土黃色竹筏和身穿桔紅色馬甲游人,連同白云、山影倒影水面,相映成趣,煞是壯觀好看。
游人坐筏上觀山玩水,俯仰拾景,極目皆畫。水靜之處清幽墨綠,與山石水草相映如潑墨畫;水急之處白浪飛濺,尤如激情彈奏奔放的音律;夾岸傳來婉轉鳥語,耳聞艄公解說的傳奇故事,伸手能觸清波,真的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游。泛游九曲溪沿岸,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人間仙境。我等端坐筏位不動,盡情飽覽,有時搖頭晃腦大聲叫喊,有時陷入冥思苦想,甚至可以與鄰近的竹筏打起水仗。而這時候,筏工最辛苦,他們用一根竹篙自如駕馭,不斷地平衡著竹筏,時而平穩(wěn)地漂過深潭,時而飛快地滑下淺灘,憑借其熟練掌控,靈巧地避開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劇地拐彎。隨波逐流中,我的眼神不禁有些迷離,恍如夢境,潺潺的水聲如吟如訴,給了我無盡思緒。人生之路不也像這曲曲折折溪流,常因峰回路轉而柳暗花明,追求前程風光正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山回溪折,兩邊不斷有石壁突起,嵌空而立,怪石嶙峋,狀如動物,令人遐想維肖神似之處;山巒疊翠,奇峰環(huán)拱,高低錯落,猶如旌旗招展,或萬馬奔騰,尤其很多景點都帶著神秘的傳奇色彩,比如水龜石傳說、白云洞和仙膝巖的遠古神話、玉女峰和大王峰的美麗愛情故事等等,也讓人感到驚喜連連。筏至二曲溪,在一段幽深險峭峽谷西側,見到玉女峰腳下的浴香潭,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傳這是大王送給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側山巖上刻有“鏡臺”二字,五丈見方。字體工整俊秀,數里之外都望見,據說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前頭武夷宮已遙遙在望,快到終點了。這一路漂,一路看,恨人只有一雙眼睛,有點看不過的感覺。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它的美麗。難怪南宋宰相李綱有詩贊道:“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
竹筏最后??吭谝磺a頭,上岸后看到武夷宮的前人題詩:"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云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四句詩很好的概括了武夷山水的真實寫照。武夷山的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散落在峰麓、巖壑、洞穴、崖壁,加上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為山水增添了濃郁的文化底蘊,也使得一山一水與人的思想、情感、活動融為一體,產生天人合一、和諧一致的境界。
我認為,世人玩山游水的取向,皆追求山奇、水秀、人樂為目的,而武夷山正好能滿足了這些要求,甚至更出彩。
武夷宮連著一條長長的仿宋古街,處處透出一股濃香的古意。穿古服、說古話、仿古畫、玩古藏等等。此處為晴川一帶,有很多景點,比如大王峰、還有三姑石、換骨巖、水光石、萬春園等,因時間不夠用,我們一干人沒有停留腳步,徑直走出仿古街,驅車奔向大紅袍景點。
(3)大紅袍茶樹
大紅袍景區(qū)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部位,是一條叫"九龍窠"的峽谷。我們下車后,走入峽口,瞧見一座渾圓的峰巖矗立著,周圍有九峰簇擁,形容一珠戲九龍倒也挺象的。山峰巖壑之間既有云霧彌漫,也有幽澗流泉。繼續(xù)沿著曲折山道前行,有時不見水的蹤影,卻有汩汩的流水聲相伴。越往里走,山勢越發(fā)幽深。當我們到達深谷,只見兩面青山峭壁上,勁松蒼翠,修竹扶陳,綠意蔥蔥。由于山高谷深,陽光的光臨就顯得些許吝嗇,深綠便成了這里的主色調,整個山谷顯得有點幽暗。也許正因為這里特有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獨特的小氣候,陶冶出巖茶的天然靈氣,讓這一帶盛產的巖茶具有色艷、香濃、味醇的特點。歷史上武夷茶就是歷代帝王的貢茶,并多次獲得國家烏龍茶類金獎。武夷巖茶種類很多,其中以大紅袍茶最具代表性,有“茶中狀元”之稱,是巖茶中的王者,堪稱國寶級。我不敢瞎說,的確有詩為證:“清香盈秀色,盛譽動京華,御駕紅袍罩,人間第一茶?!?
關于大紅袍,有個上古傳說:相傳此茶樹是隱修山中的僧人所種。一日,一個趕考秀才途徑此處,因突發(fā)疾病昏倒路上,剛巧被僧人遇見救起,取所藏大紅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轉醒為安。秀才進京考取了狀元,衣錦榮歸,進山感謝僧人的救命之恩,解下狀元紅袍覆蓋于這三棵茶樹之上,后世便稱這茶樹為“大紅袍”。
關于傳奇故事的真假,后人也不便考究,更遑論有人計較。大紅袍茶有了這個流傳故事,增添了文化底蘊,提高了身價,而且是正能量的。
來九龍窠峽谷里的游人,大多數是慕名奔"大紅袍"茶樹而來。這一路跋涉,本應該出汗,卻感覺不到熱氣,反而是一身清涼。谷內景點多的讓人留連忘返,什么九龍瀑、九龍洞、海螺疊翠、流香澗、清淙峽、飛來巖、玉柱峰、雄獅戲龜和九龍名叢園,以及古代摩巖石刻人文景觀等,令人目不暇接。再經過一段時間行走,將要抵近谷底,前面圍攏著一大群人。走上去一瞧,石壁上,還有崖下籬笆地里,幾株古樸蒼郁的"大紅袍"茶樹,終于出現(xiàn)我的視線里。走近巖壁再看,茶樹高約2米多,枝繁葉茂成灌木叢狀,顯然是沒經人工修剪,卻也挺拔精神。它們生長在北面的懸崖峭壁上。
看牌匾簡介,獲知茶樹已有五百多年栽培歷史,稱得上是茶中老祖宗。其成品的色、香、味均在烏龍茶之首,故有"茶中之王"美譽。后人通過母株枝芽的無性繁殖技術,栽種大片茶園,才使得今人有幸喝到正宗“大紅袍”茶。范仲淹喝過巖茶后,稱贊曰:“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載?!?/p>
導游也說,武夷茶王名氣太盛,且物以稀為貴,這三五棵母樹每年只產幾兩的茶葉,前些年在京拍賣出三兩茶,價格高達25萬,以此計算每斤茶要五六百萬,可謂一樹萬金無比珍貴。我對這些介紹不以為然,原因有二:一是這等絕頂好茶,普通人自然無口福;二是有炒作之嫌,有時高價和高品質并不完全等同,云南的普洱茶就是一例。如果你要說我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也不否認,反正我是一聽而笑之。重要的是我能有幸近距離接觸大紅袍母樹,可凝神細觀,可思我所想??上淼迷缌诵ι现灰娎先~不見新芽。石縫中的老茶樹,依賴巖泉為生,她的頑強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面對巖茶“祖母”,我肅然起敬!
從九龍窠峽谷里退出,我們回到駐地。
(4)天游峰
馬上要登天游峰,面對武夷山第一險峰,我卻對它知之甚少。在九曲溪漂流時,遠遠望見峭壁山脊垂天而下,登頂之路窄如羊腸,登山人群像一隊螞蟻在爬行,山陡路險,感覺好可怕。因為我血壓有點偏高,心里總有些忐忑,但導游一句“不爬天游的人,等于白游,不算到過武夷山”的話,刺激我并給了我莫大勇氣,我決定還是去挑戰(zhàn)天峰。從向導的話中得知,在整個武夷山,沒有比天游峰更好的地方,它因三面九曲溪環(huán)繞,站在山腰或頂峰,能觀賞九曲山水的全景;如果有霧登上天游峰,就能見到變幻莫測的云海,人就好似置身天宮內,所以有“天游”之稱。
我們從天游景區(qū)大門進去,走過石橋,有“秀發(fā)濃密”的鳳尾竹垂立迎送;越過“武夷精舍遺址(注:朱熹書院)”,鋪開林蔭道;見過“洗仙顏、云窩、伏虎巖”等名勝,才進一石門,忽覺別有洞天。一問得知是“茶洞”。此“洞”非彼洞,是一個四周都被山峰圍繞的一片空地,因為這里種植了許多茶樹,故得“茶洞”之名。那些密密緊挨的茶樹站列于褐土,托舉嫩芽肥葉像是對來客問好。左邊巖角里還有一處仙浴潭,里面有瀑布和池水,傳說是仙女沐浴的地方,讓人好生羨慕。依我看,這兒有水有地,倒適合雅人隱居。
我們從茶洞一角,開始攀登天游峰。在山腳仰望,上山小路宛如天梯,曲折蜿蜒。攀爬的人很多,密密麻麻身影在我頭頂攢動。開始人覺輕松,后漸漸氣喘腿沉,感到不支,便坐下歇息,隨后又拾級前行,或吃力攀援石壁,或小心行走彎道,感覺空氣格外清新。碑文刻字隨處可見,像散落在山間瑰寶。其中有一首題詩寫道:“峭屹清溪畔,昂首近斗牛。賓朋來四海,接蹱上天游?!?
行至半山腰上,在簡易觀景亭留步。觀賞臺瀕臨出懸崖,腑視山腳,九曲溪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豁然開闊?;仨螅偻吓赖呐_階,不僅陡峭,而且狹窄只容一人。體力不支或有恐高癥,爬到這兒就再不敢上了。我雖感到疲憊,但“無限風光在險峰”信念,催生我一鼓作氣力量,決心繼續(xù)向前。中途幾個虎虎后生,從我身邊搶道而上,不禁讓我心生感慨。遙想當年,我肩挑一擔百多斤柴禾,在羊腸山道上,腳步快如飛。歲月不饒人,此刻我對“逝者如斯”感同身受。時間讓我們不再年輕,山自高,云自飄,水自閑,只因它們的不同交融一起,才使大自然變得和諧與完美;心與景相交融,會促使你重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境,少了一份煩惱的同時,便多了一份人生的自信與豁達。
往上爬一會兒,望見一澗水,從百米高的懸崖傾瀉而下,瀑布被山風一吹,如白色紗巾輕柔擺動,懸掛于天游峰之腰,背后的褐色花崗巖若隱若現(xiàn)。過最陡的地方,差不多垂直,幸好有鐵鏈扶手,手腳并用一番,奮力攀爬,終于登頂。臉紅心口跳,氣喘噓噓加汗流浹背,九百多級石梯被我征服,踩在腳下,有點小興奮。環(huán)顧四周,有的山頭輕霧繚繞,有的在艷陽下嶄露崢嶸,唯天游峰獨出群峰,大王峰、玉女峰、筆架峰、雙乳峰、天壺峰等諸峰拱衛(wèi),仿佛近在咫尺,似乎觸手可及;崇山峻嶺,九曲蜿蜒,遠的近的,全收眼底。應和了“登高方識遠,天地納于心”的感想。武夷山風景,既有一山驚鳴的雄壯,也有小泉流玉的嫵媚。除了對自然的鬼斧神功心存敬畏,我們也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個階梯的攀巖,每一處涼亭的守望,每一條溪水的流唱及內在的呼應。
實在有點累,山頂的天游閣也不想看,在觀景亭里逗留片刻,未等身汗干,便起身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感覺雙腿發(fā)軟,只能扶欄小心翼翼下到山腳。
(5)一線天
第三天早晨,大家早早起來,打理好各自的行李背包。旅程最后一天,行李都要隨身攜帶。上午準備游玩一線天和爬虎嘯巖,下午就打道回府。
進入景區(qū)大門,乘坐景區(qū)公交車,到達一線天景區(qū)停車場下車。這是二曲南面一個幽邃的峽谷。拾步走入樹林夾道,滿眼皆翠色,吸著清新空氣,鼻間具是輕柔的味道。拐了幾處彎,來到一線天洞外。首先吸引眼睛是對面的樓閣巖。這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巖,半壁上有幾個大小不同的洞穴,有點像樓房開的窗戶。導游說,風洞是神仙們的棲身住處,大神住大洞,小神住小洞,等級分明。我聽后禁不住“呵呵”一笑,心中既贊嘆自然神力,又向往后面更大的驚喜!
一線天,是我國常有的石景,因兩壁夾峙,露出天縫見一線光而得名。我在杭靈隱的寺飛來峰見過一回。通過洞外的景點牌簡介得知,此處的一線天,是由伏羲洞,風洞和靈巖洞三洞連袂組成,靈巖洞上方有一處裂縫,露進一線天光,故稱一線天。
由于游人太多,靈巖洞口都排起長隊,緩慢向前移動著。我觀察起這座巖山,它長數百丈,高千仞,巍然挺立具有睥睨一切的氣概。它巖端傾斜而出,覆蓋住毗鄰三洞。左為靈巖洞,中為風洞,右為伏羲洞。
輪到我們入洞,依次從伏羲洞的洞口進入。入步幾米,感覺有陣陣涼風從石縫隙中吹來,一掃外面等候的余熱。片刻間,又覺得肌骨透涼。過風洞后,繞過一道石廊,前面就是靈巖洞。初入時,路還好走,但行至后面路越來越窄,用雞腸形容也不為過。兩邊濕漉漉高高的巖壁夾身,頓讓人心生壓迫感。越往里走越暗,漆黑的目不能視,只能摸索石階路前行,最窄處僅容一人側身爬行。行進中,耳際傳來“滴滴答答”聲,有水滴不斷落下,一不注意就侵入我衣領里,感覺拔涼拔涼。當走過這一段既幽暗又狹窄的路時,前方露出一絲亮光。仰視巖頂,就看到上面露出一線天光。光線是通過巖頂裂開一條罅縫透投射進來,寬不滿一尺,長約一百多米,宛如跨空碧虹,有人為此興奮得驚叫起來。我凝視這道如利斧劈開的天縫,想到的是,唯有神仙才能辦到,莫非是伏羲用玉斧所劈成的?如此大成,令人贊不絕口,飛來峰的一線天只能是小巫遇大巫,相形見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是凡人所能覬覦的。連日來,神奇的武夷山,總是不斷地刷新我的認知。
借助微弱光線,帶著滿足心情,我們興致盎然走完后面的路,爬出了靈巖洞,感覺一種自由解脫的輕松,及酣暢淋漓的滿足,越發(fā)覺得空氣新鮮。
(6)虎嘯巖
出了一線天,坐車直奔虎嘯巖而去。下車后,走至巖前,我習慣先看景點介紹牌,得知虎嘯巖主要景點由天成禪院和虎嘯八景組成?;[之名,既來于仙人坐騎,虎嘯于巖的典故,又得于巖上一個巨洞,每當山風穿過洞口,便發(fā)出怒吼,聲傳空谷震撼群山,令人毛骨悚然。抬頭望巖,映入眼簾的“虎溪靈洞”四字崖刻,高嵌在巖壁上。再往上是千尺絕壁,危崖凌空,岌岌欲墜,山高路險竟不遜于天游峰。
導游好意提醒,爬虎嘯巖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從鏡臺旁順小溪蜿蜒而入,過石橋,穿田,翻小嶺,走的是繞山腳的“平坦路”;另一條爬 “好漢坡”上山,讓人流汗的“崎嶇路”。導游的話音剛落,愿意做“好漢”的人,都義無反顧選擇爬坡。隊伍中的三個女同志,也不肯示弱,決意一洗前日爬天游峰半途而退之“恥辱”。對于她們這種敢吃“二遍苦”堅強毅力,我投以目光鼓勵,表示敬佩。
沒爬多高,我便發(fā)出“吭哧吭哧”之聲?!昂脻h坡”的盛名,看來并不是嚇唬人的。往上看是高不可及的山頂,向下看腳下已是數十丈懸崖峭壁,膽小的人心里恐怕要打退堂鼓。登至半山腰時,我遇到了一對老年夫婦,估計已是古稀之年。他們相互攙扶,攜手艱難攀登,終于爬至半山腰的第一個景觀臺。也許老漢心里一時高興,面對著群山大聲吆喝,洪亮的聲音在山谷激蕩繚繞,傳出很遠很遠……。我感覺到了老人內心那股沖天的豪氣。
有人說,探險野趣,尋找世外桃園,不如說是尋找做夢時光,以另一種方式記憶和追尋逝去不能復還的青春,得到暫時精神上的滿足。選擇旅游活動,暫時忘卻工作、生活等壓力,讓緊張的心得到盡情的舒緩。在挑戰(zhàn)自我、感悟人生中,體驗到生活快樂的真諦。
走過“半入云、集云閣”兩個天門后,終于到達巖頂。這里是觀景的絕佳點,三十六峰和九十九巖完美結合,都在我眼皮子底下,可以肆無忌憚欣賞,那光怪陸離的天趣或恍若仙境的景象,往往精巧絕倫出人意表,讓我緊緊閉嘴,看得透不過氣,美得讓人窒息。在無比驚嘆之余,也使感官得到了耳目一新空前的愉悅。
巖頂南側有一座狹窄獨木橋,橋下是萬丈深淵。站在橋上俯視,狹罅深不見底,耳畔山風呼嘯,橋身微微晃悠,令人耳聾目眩驚險萬狀,可考驗人的膽量。木橋為后人所設,石壁上鐫刻"定命橋"字跡。橋面兩邊護欄掛滿大大小小鎖,有人稱它為長命橋。據說在橋上來回走幾次,會帶來不同的好運。于是很多人排隊等候,期待在橋上合影或留下自己的足印。
時候不早了,我在巖頂逗留一會兒,便從東側下山。沒走多長,見到一處天然洞天,叫賓曦洞,又稱虎嘯洞。此洞就是民間傳說中的仙人騎虎呼嘯而來之處。洞頂被巨巖斜覆,當山風迅刮之時,巖洞便發(fā)出虎嘯般的凌歷聲音。
繼續(xù)往下走,經歷很多景點,如語兒泉、天成禪寺、法雨懸河、普門兜、不浪舟,大多都與佛教有關,絕美的景色讓我的雙眼一刻也不得閑。借用兩句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詩句,來表述一下心情:“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倍o我留下深印象的是語兒泉的仙女傳說、露天而建的天成禪院、一尊高大的石觀音造像。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別的寺院里的觀音像都是一手持靜瓶或者蓮花的,一手捏成蓮花指,而這里的觀音只是托了件如意?后經詢問原因才得知,這里的石頭材質較松,不適宜精細的雕刻,只能將她的手部簡單化處理。
沿著峭壁下的羊腸小道下行,走著走著,就到了山岙底。見到了虎嘯巖的石碑,名曰:坡仙帶。此乃一處平緩坡地,種植著一片茶園;樹形修剪的很平整,葉片墨綠色,長勢良好。游山小徑從中間通過,讓過路人似乎聞到茶香。
出了岙底就算游完虎嘯巖,大伙坐上公交車,該與武夷山說聲再見了。
吃過午飯上車落座,中巴車漸漸駛離武夷山景區(qū)。透過車窗,我凝視后退的大王峰,慢慢陷入沉思。時光總是會在人們的指間悄然滑過,歲月也會在人們的思緒中慢慢流失,但不變的是這里的“一山一水一壺茶“,所散發(fā)迷人恒久魅力和厚重文化的誘惑,深深折服每一個到訪的游客。前面所經歷的一切,似一個慢鏡頭一一閃現(xiàn)腦海里。我想這段記憶將久留在我心里。從相見到相識,從相知到相忘,我更加傾情于武夷山的未來。
Hash:149cc243605f32259de32d96ea8ff2b272ac3bb3
聲明:此文由 中國旅游文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