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路上這座近百歲的老建筑,邀你探索交響樂的世界

在靜謐的寶慶路東側柵欄之后,有一座花園建筑,別致典雅,鬧中取靜,紅色斜坡屋頂與歐式風格的露臺,吸引了諸多市民游客的目光。這座老建筑有著怎樣的歷史?如今它又發(fā)揮著怎樣的功能?一起來“閱讀”它!

建筑本身

寶慶路3號始建于1925年前后,占地約4750平方米,原為德商住宅,早期僅有2號主人樓和5號管家樓。1930年前后,房主對其進行了改擴建設計,包括新建1號客廳樓和3號樓,改建2號樓南立面等。

1號樓,建造于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即現代主義風格在全球乃至上海流行時期。1號樓工整的建筑平面,簡潔的裝飾,釉面磚外墻,白綠相間的馬賽克地面等都是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特征的體現。

建筑內部的彩色玻璃窗

寶慶路3號作為上海近代花園住宅中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建筑的代表,其中鉛條彩色玻璃窗、室內裝飾、外墻釉面磚、馬賽克地坪等設計元素,都體現了不同建造時期的藝術審美情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建筑修繕

右側為新建展廊

2017年,寶慶路3號保護修繕工程啟動。結合現代化展陳展覽功能需求,新增設輕巧通透的展廊連通原本散落的建筑單體,完善了展覽參觀的流線。新建連廊采用板柱結構體系,以實現輕巧通透的空間效果,同時位置盡可能向北面退讓,以保留原院落空間和主樓建筑西立面別具特色的空間形象。新建連廊在面向花園景觀方向采用大片玻璃窗,使用折板建筑屋面及墻面垂直綠化,將建筑體量消隱于景觀綠化并融入原有的院落空間中。另外,連廊采用的耐候鋼板也使新增部分具有自我身份識別性,并與原有建筑有機融合。

修繕后的寶慶路3號,現已作為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投入使用,系統(tǒng)介紹了交響樂在上海的近現代發(fā)展史。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與毗鄰的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相得益彰,為音樂愛好者提供參觀、觀演的連續(xù)體驗,也為歷史建筑的以用促留、活化再利用提供了新范本,發(fā)揮了歷史建筑的社會文化價值。

修繕設計采用了三維激光掃描測繪、房屋質量檢測、歷史圖紙分析比對、現場完損調研等方式對建筑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并基于以上信息確定修繕方案。

修繕團隊對于庭院綠化和景觀環(huán)境等進行了精心整治和梳理,修復現場遺留的陶罐、石蟹等小品,將它們還原到庭院之中,恢復了近代花園建筑院落風貌。

外墻修繕過程

修繕設計中,針對較有特色的部分,如卵石外墻面、面磚和馬賽克外墻面、水刷石外墻飾面、鋼門窗、木門窗、鉛條彩色玻璃窗等,以清洗和修復為主,原樣翻做為輔,進行了重點修復。

修繕后的室內壁爐

修繕后的彩色玻璃窗外部

修繕后的建筑構件

對于重點保護房間的保護修繕對象,包括彩色花磚地面、壁爐、木樓梯、天花等,在以保護為主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利用,結合家具等隱蔽空調、排風等末端。對非保護房間內有特色價值的局部構件予以保護,尊重歷史不刻意復古,新做裝飾結合使用需求設置。

地柜式空調

因功能轉換,需結合各空間不同情況添加布置現代化設備。在空調新風方面,地柜式空調的外飾面采用與木門窗一致的木材質感,結合窗臺、展柜等協調布置。新風排風則利用原壁爐煙囪、門上高窗等隱蔽位置靈活布置。修繕方采取多重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力求最大化還原歷史建筑風貌。

開放信息

地址徐匯區(qū)寶慶路3號

建筑打卡點

1

樂之河

主要講述上海交響樂團的發(fā)展過程以及上海交響樂發(fā)展簡史。

2

樂之傳

這里收錄了32位世界重要作曲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并有360度和180度的全息多媒體技術介紹樂器、樂隊組成、重奏組成等,是交響樂入門一站式課堂。

周邊打卡點

1

上海交響音樂廳

上海交響音樂廳位于徐匯區(qū)復興中路1380號,建筑面積為19950平方米,由1200座演奏廳和400座的室內樂演奏廳組成。外部樸素的陶土磚和頂部靈動的曲面相結合,如同一本攤開的音樂總譜,讓樂團人“倍感親切”。頗具“本土風味”的官方昵稱“餛飩皮”,更是拉近了上海市民與這座建筑的距離。

地址:徐匯區(qū)復興中路1380號

2

黑石M+音樂主題街區(qū)

黑石M+因歷史文化保護建筑“黑石公寓”而得名,秉承“生活中的音樂家”的理念,將音樂、藝術、文化融入居住生活。

地址:復興中路1331號

周邊旅游線路推薦

上海交響音樂廳→黑石M+音樂主題街區(qū)→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博物館

綜合自:上海發(fā)布、市文化旅游局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Hash:c70335b63ca40d02cd05a97f50b53b3fff31219b

聲明:此文由 上海徐匯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