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港”楓亭,那些快被遺忘的老建筑!

圖文:陳建雄

你去了這么多趟楓亭,

有沒有去里港阿姨家???

——奶奶

前話

泉州人楊浚寫的《湄洲嶼志略》,書后附加了一冊楊浚撰于光緒年間的《島居三錄》。其中對楓亭驛有了詳細直觀的描述:"大站,可饘可住,官站,由福州至泉州多作六程至此可住宿,宋蔡端明故里,其墓在焉,產荔枝極佳。"

位于莆仙惠三地交匯處,楓亭的文化"腔調"是多元的,獨特的。

三邑繁會,里港楓亭

作者:建喵

橫亙在閩中的戴云山脈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山脈,其東南麓的仙游是個多山的縣城。暖濕的太平洋季風帶來豐沛的水分,讓仙游這塊土地涵養(yǎng)了眾多溪流,故仙游又稱仙溪。

楓亭是仙游縣東南沿海湄洲灣畔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楓慈溪雙溪從這里流經(jīng)出海。兩溪的出???/a>在《光緒福建內地府州縣總圖》中被標注為"太平港"和"雙溪港"。清末,楓慈溪入??谟胁滔?溪海會流"的題刻并建有一亭,古人記載是"海闊潮翻,海物錯焉"的生機景致。

五年前我來楓亭的時候,站在楓慈溪觀音亭旁的舊橋上,憑溪遠眺,溪里長滿了水葫蘆,一片令人壓抑的墨綠色,羈絆雜多,行舟困難,根本不像個港口。今年再去時,治理后的楓慈溪已經(jīng)恢復了往日"海闊潮平"的景象。讓我得以想象祖輩從湄洲島駕船而來,到這被他們稱為"里港"的地方做生意。

楓亭老街

就湄洲島人而言,在陸路交通不發(fā)達的年代,一水可達的楓亭是極重要的集市。兩地雖屬兩縣,但島民家中喜置辦貨物、構房筑屋采購建材、魚米置換裁布成衣,"里港"楓亭都是最好的選擇。那時,湄洲灣千帆競秀,舳艫銜尾,可謂黃金航線。

省道犀山線的開通讓湄洲島去笏石鎮(zhèn)和莆田城里更加方便。從而湄洲島人的交易市場轉移到了莆田縣,至此,里港楓亭成了島民一個常聽卻不常去的地方。也因此我從小就對楓亭充滿了好奇。

楓亭在莆仙是開發(fā)較早的一塊土地。自唐代設楓亭館以來,位于莆仙惠三地交匯處的楓亭就是繁華之地。一日翻看泉州人楊浚寫的《湄洲嶼志略》,書后附加了一冊楊浚撰于光緒年間的《島居三錄》。其中對楓亭驛有了詳細直觀的描述:"大站,可饘可住,官站,由福州至泉州多作六程至此可住宿,宋蔡端明故里,其墓在焉,產荔枝極佳。"

這是外邑人對楓亭的描述,看似客觀,亦有褒揚之意,能出蔡襄這樣賢人的鄉(xiāng)里,想必也是民風質樸尚賢。清康熙九年(1670)舉人鄭得來編寫的《連江里志略》的卷一里,開卷就說"仙邑管轄一十四里,獨連江一帶近海附山,先是仙人結楓為亭,因名楓亭。煙火萬家,荔蔭十里,又號荔城,上通郡省,下接泉漳,魚鹽輻輳之區(qū),上司過往之地。"寥寥數(shù)語,就將楓亭作為一個重要交通樞紐的地理位置、地名來源、風物景致、經(jīng)濟情況交代清楚。

位于莆仙惠三地交匯處,楓亭的文化"腔調"是多元的,獨特的。

楓亭糕飄香的學士街上,有一棟被稱為廣源別墅的三開間三層大厝,外觀宏偉大氣,洗石子巴洛克風格立面上飾以中國傳統(tǒng)卷書、八角窗,體現(xiàn)出幾何美和典雅美。從廣源別墅的北面往南看,別墅三層墻面色澤鮮明,曲線平滑的閩南式"桃彎規(guī)"山墻上,貼以繁復的螭龍泥塑裝飾,顯示出別樣風采。大厝歷經(jīng)百年風霜,風采不減當年。深入屋內,精細的"紅毛灰"(水泥)泥塑、馬約里卡瓷磚壁肚裝飾極盡華麗。在閩南,這種大厝被稱為"番仔厝",屬于中西折衷風格建筑,百年前流行于廈泉地區(qū)。廣源別墅是廣源商號創(chuàng)辦人修建的,其早期在上海寧波等地經(jīng)營桂圓發(fā)家,建造房子時從廈門買來圖紙,聘請惠安工匠施工,歷時多年而成。廣源別墅是一棟建在異地的閩南風格建筑,同時它也見證了楓亭近代商貿發(fā)達和活躍的文化交流。

廣源別墅

見證楓亭繁榮的,遠不止廣源別墅一家。伴隨著吆喝聲,漫步在買賣行當齊全的蘭友街上,風格不一的"店厝"并肩成行。一層為店面,二層為住宅。傳統(tǒng)莆仙木作結構、艷麗的紅磚厝、藝術裝飾派建筑相映成趣,構成一幅閩地濱海傳統(tǒng)商業(yè)街風貌。

位于蘭友街背后的劉宅是一座兩進九間廂式傳統(tǒng)莆仙大厝。劉家祖上經(jīng)商,劉宅的精彩之處在于厝身的裝飾。彩繪鮮明、泥塑活潑、磚作木作精湛,裝飾風格和建造比例帶有很強的莆泉過度性。在劉宅的碼面和門面靠近屋檐處,有一條連貫的泥塑彩繪裝飾帶,和臺灣及閩南地區(qū)建筑的"水車堵"如出一轍,而這樣裝飾在莆仙是比較罕見的。劉宅得到比較好的維護,不斷分支的族人將身份認同維系在這座如大樹之根的祖宅上。如今的劉宅頗有幾分"家廟"的氣質,大廳福堂香案擺置齊全,收拾干凈得當。左廂房供有楓亭人頗信的"三一教"卓晚春香位,右?guī)壳百N有家規(guī)家范,這些無不在提醒著出入劉家宅門的子弟要敦親睦鄰,收族重道。

好友澤品外公家——蘭友劉宅

位于楓亭東部莆仙交界處的朱寨又稱錢江,現(xiàn)在這里工廠林立,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朱寨的海安朱氏民居是仙游縣文物保護單位,朱家早期經(jīng)商,發(fā)家后始建此宅,于民國十八年(1929)竣工。朱宅面朝湄洲灣,深兩進,面闊9間,左右各有兩列護厝,厝前磚埕左右各一座造型優(yōu)美的小樓,是一座豪氣的仙游家族群居式天井院大厝。以中廳為核心向兩邊擴展的家族群居方式,影響了當?shù)厝说男愿?。朱宅完?明廚亮灶",各家灶臺直接修建在天井周邊,在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把"飲食隱私"無間地展現(xiàn),既能讓族人有機會分享,也間接養(yǎng)成了接人待物圓融、熱情的"仙游性格"。宗族聚居團結了族人,也促使了異姓之間或同姓不同支派之間的攀比。這種攀比往往落到了房屋的裝飾上,因此楓亭能工巧匠云集,在無意間造就大美楓亭。一件件精美的磚雕和一個個剔透的構件是宗族攀比的產物,也是對美的追求。

好友振宇家祖厝——朱寨朱宅

自然條件、人文環(huán)境、經(jīng)濟水平影響了建筑形制。和莆田傳統(tǒng)建筑的古典素雅相比,仙游建筑往往更重視裝飾,這一點在楓亭的建筑上體現(xiàn)地尤為明顯。通山達海、聯(lián)通三邑的楓亭商業(yè)發(fā)達,奠定了雄厚經(jīng)濟實力,也帶動了交流,容許了炫耀。因此,楓亭才有了大量多姿多彩如瑰寶般的老建筑。

元代楓亭籍狀元林亨在《螺江風物賦》里寫楓亭:"若乃扶桑日出,陽侯波暖,舳艫銜尾,風濤駕空。""川澤之百種,先二潮而上者,所至相接踵。""山林之百物,由數(shù)道而來者,其積如崇墉。"幾百年后,湄洲灣畔的楓亭依然是如此繁忙景象,來往的貨輪不斷地將貨物運送到各個港口。

前些年,福廈鐵路在楓亭設了仙游客運站。如銀箭般的動車穿梭在楓亭大地上。站在火車站廣場的蔡襄像前,抬頭望著塔斗山上天中萬壽塔,不禁感嘆,這千年楓亭是多么的耀眼……

陳建雄,社青一個。

ID:ptlywcomcn

點贊大美楓亭!

Hash:239118a38573ec69076a3168c9b5ec724f3be1f9

聲明:此文由 莆田旅游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