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這位貞女"教授"了不得!清乾隆年間會寧才女路凌波和她的詩

乾隆年間會寧才女路凌波和她的詩

會寧縣政協(xié)張克靖 ‖ 搜集整理

第一部分:不同年代的志書文章對路凌波的介紹

道光十六年(1836)版《關(guān)中兩朝詩抄(補)》(朝邑李元春匯選)卷四:“路(凌波)字秋渭,會寧人,別駕倬公女,歸池陽(陜西三原縣的古稱)郭靜升(即郭永安)。本出素封,后貧且又喪子,守貞,教授為生。”

光緒六年(1880)版《三原縣新志》卷之六《人物志》第六《貞烈·賢淑·閨秀·貞壽·瑞應(yīng)·附考》之“有以閨秀著者(只有路凌波一人)”:“路凌波,字秋湄,生長會寧,隨父路倬公別駕任所。慧質(zhì)天授,好吟詠,適生員郭抱一永安,寓居三原。永安能詩,凌波時相唱和,如良友切劘。既永安貧甚,凌波典衣賣釵,孝事高堂,絕無怨悔。生子振希,聰明絕倫,年十三入庠,十六而殤。有《哭子編》。老益貧困傴僂,惟教授生徒度日而已。所著有《翦紅詩草》(翦同剪,成語有‘剪紅刻翠’)”。

民國二十二年(1932)版《續(xù)修陜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二《文征》二十二(第六頁)《閨秀(總共六人,路凌波排第一位)》:“路凌波,字秋湄,生長會寧,乾隆時隨父路倬公別駕任所,適生員郭抱一永安,生子振希。著有《翦紅詩草》。事跡具《列女》本傳”。(實則《列女》內(nèi)并無其傳)

會寧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清代道光十一年 (1831)版《會寧縣志》和道光二十年(1840)版《續(xù)修會寧縣志》未收其人其詩。民國二十八年(1939)稿本《會寧縣志正編》之十一《人物志·列女》:“路凌波,字秋湄,邑(本縣,這里指會寧)世家女。年十八歸邑(本縣,這里指會寧。此說誤。)庠生郭抱一。幼尊庭訓(xùn),讀書能詩,時與夫唱和論文。生子振希,小字阿元,三歲凌波授以唐絕句,即能記誦;六歲授書,日記百行,過目不忘;九歲熟六經(jīng)四傳;十歲即操觚成詩;善屬文,人以神童目之;十三補弟子員;十四應(yīng)鄉(xiāng)試,膺鶚薦,惜未售。越歲,聘邑李氏女,未娶亡,振希亦尋歿,得年僅十六,著有《守樸齋詩》一卷。凌波夫婦哀傷,各哭以詩。噫,凌波之命苦矣!然開吾邑女學(xué)之先聲者,實自凌波始。詩見《藝文志》?!?/p>

按:民國《會寧縣志正編》于“列女”傳后說明道:“按:《列女》首列二氏,系舊志遺漏(指道光十一年(1831)《會寧縣志》和道光二十年(1840)《續(xù)修會寧縣志》);尾列四氏,乃女中翹楚(最杰出的)。故均采入,以志壸(kun)范?!边@個按語意思上不周全,不嚴密。路凌波為“尾列四氏”之第一人,屬“女中翹楚”無疑,這一點是對的。可“尾列四氏”中,其他三位都是光緒、民國間人,道光間兩次編修的會寧縣志自然不可能載入;而路凌波是乾隆間人,道光會寧縣志應(yīng)載而未載,和“首列二氏”一樣,亦應(yīng)“系舊志遺漏”。

廣州暨南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陸勇強《歷代婦女著作考補正》(見《玉溪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第35卷)2019年第1期):“補遺:……7.《翦紅詩草》,(清)路凌波著?!豆饩w三原縣新志》卷六《列女·閨秀》載:(見上,略)。按:《翦紅詩草》今未見傳本,或已佚?!睹駠m(xù)修陜西通志稿》卷二百二十二《文征》(二十二)錄有路凌波所作詩五首:《寄外》《客有以詩集求訂者,辭之不得,即為評點,詩以答之》《清明郊游感懷》《弼田村春游,望獻陵,用張勤淑游平山堂,得愚字韻》《聞鶯》。李元春、劉際清編纂的《關(guān)中兩朝詩抄(補)》卷四錄有路凌波所作《鏡臺詞》《示兒》《責子》《送門人馬修五之蜀國》等40首詩?!?/p>

附:陸勇強《歷代婦女著作考補正》篇首語:

胡文楷先生編輯的《歷代婦女著作考》是一部開創(chuàng)性的通代女性著作目錄。1957年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問世,其后經(jīng)20余年的修訂、增補,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此書共著錄自漢魏六朝至近代近4000余位女性作者的著述,不僅簡略介紹作者的姓名,字號,籍貫,父名,夫名,而且詳載著述的卷數(shù)篇帙,序跋題識、版本款式、刊刻年代,并輯錄與作者及其著作有關(guān)的資料。其搜討之勤奮、網(wǎng)羅之豐富、體例之詳密、著錄之詳實,誠屬前所未有,堪稱中國古代女性文獻目錄整理的最高成就。然而此書畢竟編著年代較早,且大部分僅由胡先生一人之力編成,許多材料未及寓目,故疏漏之處在所難免。2008年,張宏生先生作了訂補,其中新增作者259人,修訂作者53人,此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第3版。近年來,筆者也頗留心古代女性著述,瀏覽了一些文獻,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志,也有詩文別集、總集,隨手摘錄,得若干條,現(xiàn)分別錄出,或可對胡先生的著錄略有訂補。

第二部分:路凌波詩

錄自道光十六年(1836)版《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卷四,與光緒六年(1880)版《原獻詩錄》(卷下)參訂?!对I詩錄》比《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晚出44年,所收女詩人只有路凌波一人。

《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目錄中標明“路凌波,四十首”,是以詩題計算的;《原獻詩錄》目錄中標明“(閨秀)路凌波,四十九首 (實為51首)”,是按首數(shù)計算的。具體來說,《哭母》《哭子詩》各4首,前者算2首,后者算8首,多出了6首;《秋夜長》共三章,前者算1首,后者算3首,多出了2首;《四時閨夢》共四首,分別用“風(fēng)、雨、月、雪”韻,前者算1首,后者算4首,多出了3首。按首數(shù),《原獻詩錄》比《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多11首?!对I詩錄》所收路凌波詩,明顯移錄于《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連排列順序也沒有變,只是刪除了《迎月樓趁涼夜坐,外子同梁枚臣、柳振緒、吳文宿分韻,得“靜”字》一詩和最后對路凌波的一段簡介。《原獻詩錄》雖然標明收路詩49首(實為51首),好像比《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多收了9首,實際上不但沒有多收,反而少收了一首。如果不按詩題而按首數(shù)計算,《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共收路凌波詩51首。

按:《關(guān)中兩朝詩鈔》(共分四卷)鐫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朝邑(清代陜西省縣名)李元春時齋匯選,受業(yè)王維戊信廷輯錄,蒙天庥蔭堂校梓,男煦乙陽參訂。守樸堂藏板?!薄蛾P(guān)中兩朝詩鈔(補)》(共分四卷)鐫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朝邑李元春時齋匯選,受業(yè)王維戊信廷輯錄,蒙天庥蔭堂校梓,男煦乙陽參訂。守樸堂藏板?!薄蛾P(guān)中兩朝詩鈔(又補)》亦鐫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朝邑李元春時齋匯選,男來南薰屛輯錄,蒙天庥蔭堂校梓,男省三次曾參訂。守樸堂藏板?!?/p>

《原獻詩錄》(共分上中下三卷),光緒六年(1880)版《三原縣新志》的編纂者賀瑞麟?yún)R輯,和《三原縣新志》相配,實際上是打破常規(guī),把“藝文”類從縣志中抽離出來,獨立成書。

一、鏡臺詞

一自別遠戎,姿容不復(fù)顧。

明鏡與膏沐,從此一一錯。

今夕是何夕,遠人來日暮。

燈前掃娥眉,趨向妝臺赴。

明鏡尚如初,妾顏不如故。

二、迎月樓趁涼夜坐

——外子同梁枚臣、柳振緒、吳文宿分韻,得“靜”字

按:古代妻子稱丈夫為“外子”,簡稱“外”;男子稱妻子為“內(nèi)子”,簡稱“內(nèi)”。柳振緒,即會寧柳邁祖,字振緒,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嘉慶二十五(1820)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拔貢,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解元,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平番縣(今民勤縣)訓(xùn)導(dǎo),長安縣教諭,戶部主事、員外郎,刑部郎中,湖南寶慶府知府。

梁枚臣、吳文宿,史志無載。古代稱人最忌直呼其名,要么稱字,要么稱號,而名與字意思上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懊冻肌睒O有可能是會寧乾隆五十五年(1780)恩貢生梁廷選之字。漢代有一位名臣、辭賦家叫枚乘。梁廷選取字“枚臣”,意謂要像漢代名臣枚乘那樣,為朝廷所選用。旁證:饒廷選,字枚臣,閩縣人,清道光咸豐間武將,官至浙江提督?!拔乃蕖睒O有可能是會寧嘉慶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進士吳思權(quán)胞兄吳聯(lián)奎之字,因為“宿”、“奎”皆星名,意思相關(guān)。旁證:孫應(yīng)奎,字文宿,明洛陽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

空庭生晚涼,蕭疏入清境。

天籟響秋懷,纖月透簾影。

煮茶坐聯(lián)吟,不覺清夜永。

雅人惜分陰,夜夜燭當秉。

俯仰閴無涯,逸興適佳景。

獨把一卷書,賞心樂自領(lǐng)。

雅韻忽剖來,巴歌慚和郢。

沉機契淵濛,萬象一時靜。

三、寄外

丈夫志四方,出門各東西。

漂泊行路難,貧賤多惻悽。

蒼松葆貞操,寒暄自能齊。

桃李爭春光,轉(zhuǎn)眼落花泥。

藉非賢達人,何以窺端倪。

山林謝庭女,泉石萊子妻。

妾心有所好,終將依止棲。

男兒入世苦,慷慨為君啼。

四、有以詩集求訂者,辭之不得,既為評點,詩以答之

持衡如朱絲,不直道不見。

枉道何堪為,直道不能變。

每嫌露圭棱,渾容固為善。

況乃妾身輕,雌黃敢矜衒?

況乃妾身輕:謝眺句。

婉兒持秤衡,上林詔陪宴。

彩樓飛云箋,五花迷片片。

沈宋分錙銖,美目明若電。

大臣正襟談,尚嗤粉黛嬿。

涂鴉愧前娥,敢肆螢燭炫。

往復(fù)辭不得,殷勤厚雅眷。

坦率知天懷,誠意亦足羨。

引嫌殊自歉,拘跡失迂狷。

低昂一無心,因應(yīng)天與便。

直筆亦直削,冰霜寒人面。

避席謝先生,得失自睇眄。

五、示兒

汝道富貴家,綺紈與紫綬。

汝慚衣破穿,出門羞顏厚。

富貴勖汝學(xué),嘗虞蒙塵垢。

富貴不俗人,人為富貴誘。

儒行不易言,品地隨所守。

謀道探淵源,功名志已后。

馳念富貴中,草霜何能久。

誰非丈夫身?圣賢獨不朽!

訓(xùn)爾今讀書,克念思尚友。

清操效先賢,奚暇計體口。

原憲曾踵決,披襟乃見肘。

圣域與世途,歧路迥非偶。

囑語爾小子,蒙求宜先剖。

況我寒素家,艱辛歷爾母。

針纊借夜燈,乞憐東壁婦。

傴僂復(fù)病骨,舉步艱趨走。

仰事悲不足,俯畜將誰咎?

遺子教一經(jīng),詩書不爾負。

溫飽志士羞,道性同此有。

嗜好童心開,慎為習(xí)俗狃。

江上來清風(fēng),明月淡五柳。

造物無盡藏,取攜庶不茍。

淡泊守自貞,紛華竟可丑。

愧無囊中錢,少陵淚數(shù)斗。

慚我托高談,慈懷仍低首。

依依聽膝前,嬌癡挽余手。

詩成悲嗚咽,吾兒能聆否?

六、責子

曾子嘗樵薪,子路亦負米。

貧家苦艱辛,士宜隸子弟。

癡兒弱且嬌,忍復(fù)肆訶詆。

誰笑負米豉,即傷青衿體。

羹墻思圣賢,出入須秉禮。

履蹈閑中和,愚蒙自應(yīng)啟。

途長歧路多,動靜凜心洗。

放眼天地闊,勿為俗塵瞇。

七、送門人馬修五之蜀

月前與花期,煮茶共談詩。

我愧文宣訓(xùn),君如蕙蘭資。

簪筆游林泉,到處相追隨。

今聞汝遠游,觸我苦別離。

慈親遠千里,悵望攢愁眉。

詩書爾緣慳,紅塵嗟路歧。

報劉復(fù)幾日,悒怏更惻悲。

寸草春暉心,時時須念茲。

丈夫重意氣,何慮曼倩饑。

珍重無多語,疏慵常自醫(yī)。

八、哭母

(四首)

(一)

不意辭親日,真成永別時。

堂前遺病老,膝下失嬌兒。

就道心如醉,離庭淚暗垂。

那堪回首處,倚戶望慈帷。

(二)

女子終須往,嗟兒遠道歸。

秦關(guān)腸幾斷,隴坂夢頻飛。

為舉梁鴻案,卻拋萊子衣。

傷心終古別,生死失瞻依。

(三)

歲歲他鄉(xiāng)夢,依然姆教初。

魂消千里思,淚灑幾函書。

保抱誰非子,恩勤獨負余。

終天留永恨,枉自念漕廬。

(四)

拈針千點淚,親手寄羅襦。

久病時侵我,常貧倍累夫。

無能持健婦,那敢問諸姑。

命薄滋余罪,摧肝祇慟呼!

九、哭子詩 并引

(四首)

情思發(fā)動,圣賢不免;發(fā)而得中,賢哲為難。從容和平,此詩之所以見性情也。亡兒振希,慧而早殤,余慟不自勝,哀情所感,信口成聲。情之所鐘,或無妨于性之貞乎?就中哀死述行者,誄義有之,非徒饒婆舌說譽兒癖也。爰集所作,疏以短引。

按:上面是道光十六年(1836)版《關(guān)中兩朝詩抄(補)·哭子詩》的詩前小序(即“引”),光緒六年(1880)版《原獻詩錄》與之全同,而民國二十八年(1939)成稿的《會寧縣志續(xù)編》卷之十二《藝文志·哭子詩》卻大有出入,其“引”云:

死生有命,命之理微矣。敢言知命乎?竊思古人之安命立命者,致以中和,性情各正 ,其本諸知命與?余昔兩殤愛女,而淚未輕墮,亦自撫曰“命也”;今吾子死,而余慟矣!不知曩之以命自信者奚若,而顧不能自持也。情之所鐘,或不害性之貞乎?哀情發(fā)動,信口成聲,工拙弗計。于中有哀死述行之端, 誄則有之。知吾兒者悉曉焉,非以婆自供譽兒癖也。爰集所作,疏以短引。

又:《會寧縣志續(xù)編》所收《哭子詩》,詩內(nèi)有雙行加注,而《關(guān)中兩朝詩抄(補)》和《原獻詩錄》沒有,現(xiàn)據(jù)《會寧縣志續(xù)編》用單行小字移補于相應(yīng)詩句之后。

(一)

阿元我嬌兒,懷抱未離母。

口授唐絕句,熟誦二百首。

六歲授書讀,記誦無出右。

日記百行,過目不忘。

九歲熟六經(jīng),四傳悉分剖。

時喜講求左、胡、公、谷異同,辨記《春秋》諸侯世繼、會盟、征伐始止,歷歷不爽。

十歲能詠吟,佳句時或有。

如詠杏花:“香飛茅店外,色映小橋東。”兒十齡句也。

十一解屬文,奇童馳名久。

十三游泮宮,前輩呼小友。

十四入棘闈,文薦時不偶。

戊申(乾隆五十三年)(1788)薦卷。

邇讀宋儒書,箴銘滿戶牖。

庚戌(乾隆五十五年)(1790)兒亡之年,喜讀性理,作《述懷》詩,語多內(nèi)治。

一朝舍我逝,虛室難獨守。

樸齋一卷詩,遺編(民國會寧縣志作“殘編”)定親手。

觸處摧肺肝,兒今得知否?

按:四傳指《春秋》四傳(zhuang)。《春秋》為編年體史書,相傳孔子據(jù)魯史修訂而成。最早傳《春秋》者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合稱“《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再加上后來宋胡安國撰寫的《春秋傳》三十卷(通稱《胡傳》),就是詩中所說的“四傳”。小友:唐皇甫冉,少即能文,張九齡呼為“小友”,天寶十五年舉進士第一。 薦卷(見小注):一指科舉考試被選薦的試卷,一指科舉考試試卷被選薦的人,這里為后義。

(二)

從來多才人,孤苦每薄命。

忠孝殊傷心,修士少完行。

嗟余本村嫗,陋質(zhì)慚玉映。

胡為艱世緣,六根孽未凈。

窮愁既千端,筋骸已廢病。

七乳存一男,尚冀裕家慶。

義方愧古昔,恩勤倍陶孟。

陸績解懷橘,黃香知溫凊。

藹藹師前賢,純孝本天性。

卓然峙傲骨,棱棱與俗競。

春花一時萎,不似松柏勁。

焚香謝蒼天,逆來順其正。

情郁悲莫伸,濡淚寄歌詠。

哀哉不能言,終夕心怲怲!

(三)

聰明不載福,英華忌髫齔。

才福兼厚深,此是造物吝。

昔每慮汝弱,此理今愈信。

汝為母病憂,母反歸汝殯。

誰乏母子情,結(jié)恩心心印。

兒嘗撫余曰:“兒與母,非尋常母子恩也。"

甫言夢中離,一去何速訊!

十月半,兒夢人語云:“今爾母子離矣!”

夭壽不二心,歿寧亦生順。

兒本吾家駒,千金骨猶駿。

汝今意何如,勿怨屈才雋。

靈魂杳何方,花飛燭銷燼。

癡情慈母衷,牽腸猶欲訊。

(四)

汝自西虢來,余探汝詩囊。

新詩每寓意,胡為詠鴛鴦

皆有父母心,汝病我情傷。

“一只失群飛” ,孤飛入云鄉(xiāng)。

魚元機詩:“鴛鴦一只失群飛。”

“親朋盡一哭 ”,憐爾欲勿殤 。

親朋盡一哭: 杜甫《送遠》詩句。

李氏有艷女,掌上珠生光。

跨鳳升秦臺,為汝求鸞凰。

嬌女同嬌兒,多情甚相當。

甚:民國會寧縣志作“正”。

此理或不誣,夙緣蓋有常。

我意生若夢,幻夢更渺茫。

了爾未了緣,畢我鬻閔方。

葬汝如成人,雙玉埋球瑯。

友人為聘李氏亡女,合葬一丘。

母與李母來,臨穴各斷腸。

日暮寒栗列,風(fēng)勁雪飛揚。

一別永千古,翹首哭穹蒼!

十、秋閨曲

新月一鉤懸金線,卷簾驚心倏相見。

皓月清魄夜夜增,妾心別恨歷千變。

千變愁思減容光,月華迎人開紈扇。

深閨既照妾顏色,遠戍復(fù)照離人面。

拜月低語問姮娥,良人何處曾息宴?

明月寂寂露無聲,銀漢迢迢云一片。

斜倚竹枝翠袖薄,夜深獨立碧苔院。

歸來和衣臥妝閣,惺忪倚枕肢力倦。

欲尋遼陽路轉(zhuǎn)迷,夢驚猶覺心膽顫。

十一、秋夜長三章

(一)

秋夜長,秋風(fēng)涼, 斜月冷冷照流黃。

四壁蟲聲響唧唧, 獨坐孤燈淚數(shù)行。

(二)

秋夜長,秋月光, 西風(fēng)嘹唳雁南翔。

為憶征夫魂已斷, 癡心莫想夢漁陽。

(三)

秋夜長,秋氣傷, 桐葉飄風(fēng)下銀床,

更闌霜氣入刀尺, 征衣欲剪九回腸。

十二、采蓮曲

采蓮浦口採蓮舟,采蓮女兒不知愁。

輕蕩蘭橈花里去,驚起鴛鴦戲小洲。

停橈不語貪癡看,回船中流不自由。

十三、題閨秀邢馨如吉光集詩后元工冥渺宰真諦,健順五常交相濟。元:應(yīng)為“玄”。

人生率性出大原,不徒詞翰夸文藝。

男兒不能探其淵,繡虎雕龍亦徒然。

女子不足窺其微,剪紅刻翠更貽譏。

三百勞人思婦辭,性情之正見于斯。

三百:詩三百,指《詩經(jīng)》。

敦厚溫柔至性出 ,愚夫愚婦堪與知 ?!

謝庭雌鳳識大體,白骨冰清皎似洗。

摘錄整理稿為:君不見謝庭雌鳳識大體。

梁溪有女留高風(fēng),椎髻荊布操鹽米。

宜家宜室婦道難,無非無儀女子禮。

無非無儀:《詩經(jīng)》語。

陶成天真性始香,文彩風(fēng)流由是啟。

馨如女士留詩葩,開編清氣飛云霞

馨如女士留詩葩:時馨如已故。

吐詞幽閑見性真,一本和順發(fā)英華。

矯矯若起云鶴羽,音似桐魚擊石鼓。

淡月扶疏楊柳風(fēng),香雪拔弄梨花雨。

還疑嫦娥不勝情,人間潛遺步虛聲。

又疑王母失侍兒,誤降瑤池許飛瓊。

我昔曾聆尼山旨,朝而聞道夕而死。

果是香骨抱貞操,幽蘭何妨空谷萎。

掩卷悽愴余心酸,寧為零香摧肺肝。

更闌不知愁多少,淚痕點點濕綺紈。

十四、題唐明皇訓(xùn)儲圖

李唐啟佑有薪傳,太宗帝范垂名篇。

諄諄非徒謀燕翼,保乂萬方時承天。

明皇靖亂著英武,開元之先稱圣主。

遠敷文教覃八荒,張韓姚宋為弼輔。

九齡赤心翊青宮,毀巢取子李林甫。

若及未雨預(yù)綢繆,今此下民誰敢侮?

天寶以后屬忠王,桂殿爭識絳衣郎。

乃翁庭訓(xùn)知何如,養(yǎng)正自應(yīng)多義方。

漁陽烽火一朝起,天子西馳妃子死。

而何監(jiān)國遂據(jù)國,近利居然薄父子。

丹青命意果何從,不畫太宗畫元宗。

元:應(yīng)為“玄”。

慘淡經(jīng)營繪神色,若揭當年真顏容。

低徊吾知丹青意,似藉明皇證大義。

垂鑒千秋教子模,修身齊家君須記。

十五、秋夕偶成

夢覺黃昏后,蕭疏倚畫樓。

云收三徑暑,月送一簾秋。

宿鳥為賓主,吟蟲作唱酬。

良宵河漢近,隔座看星流。

十六、小閣

小閣秋風(fēng)晚,殘妝午夢遲。

瞻云修綠鬢,對月寫娥眉。

漫興憑誰遣,幽懷祇自知。

蟲聲偏唧唧,向我索新詩。

十七、惜春

幾日春輝好,韶光轉(zhuǎn)眼深。

紅飛花上錦,綠變柳條金。

頓解浮生夢,頻勞昧旦心。

悠悠無限意,一付短長吟。

十八、十七夜東園遲月

靜夜湘簾捲,秋風(fēng)到小庭。

雁聲沉碧漢,螢影雜流星。

剪燭移花徑,焚香繞竹庭。

桐梢明月上,漸漸下疏欞。

十九、秋夜讀書

碧焰銀燈冷,迢迢夜漏長。

蛩聲依古壁,螢火渡空堂。

畫扇拋殘暑,風(fēng)簾弄晚涼。

攤書人靜后,霽月照幽篁。

二十、春日遣懷

貧居寂靜少逢迎,座外讀書世外情。

半枕茶煙風(fēng)乍度,一簾花影雨初晴。

王侯第宅無馀址,班馬文章有定評。

嘯傲東軒還自問,托身何以達吾生?

二十、梨花

——和外子韻

幾日梨花趁暖風(fēng),連珠雪影畫樓東。

千重冷艷晶簾外,萬點清香玉照中。

雨過幽欄春寂寞,煙斜小苑月朦朧。

瓊林第一擅名早,漫擬真妃說故宮。

二十二、月滿樓

——和徐映玉疊顧星橋

素魄溶溶照畫樓,天清地迥感人愁。

光浮庾氏煙霞座,影掛盧家翡翠鉤。

黃鶴金波千里夜,岳陽玉浪一江秋。

倚欄誰弄關(guān)山曲,靜里心機付海鷗。

二十三、弼田村春游望獻陵

——用張勤淑平山堂得“懸”字韻

北隴青濛一帶聯(lián),獻陵抔土望中懸。

游春興愛三陽侯,吊古情深百代前。

十里花溪紅障雨,雙橋柳影翠拖煙。

風(fēng)來綠漾云濤起,浪涌平疇成頃田。

二十四、送外赴省試

——用吳若云韻

十載酸辛負歲華,無從碧海問仙槎。

煙霞嘯傲隨成癖,書劍飄零到處家。

自抱幽琴尋古調(diào),何爭彩筆斗時花。

期君更勵沖霄志,詎為浮名望眼賒。

二十五、秋柳

——用王漁洋韻

慘淡先銷一縷魂,纖腰減瘦怨長門。

涼飚有意攢眉恨,冷雨無心惹淚痕。

拂馬霜天嘶野渡,藏鴉月夜驚山村。

靈和殿里飄零后,頓盡風(fēng)流誰與論?

二十六、清明郊游感懷

晴煙萬里隔春林,望里山川畫里岑。

牧笛斜吹紅杏雨,農(nóng)歌遠聽綠楊陰。

紛爭勢利空長短,代謝繁華自古今。

得意何人回首看,百年丘壟半銷沉。

二十七、花影

色色空空點碧苔,嬌枝掩映繪芳埃。

紗窗印入推還去,玉砌鋪成掃不開。

霽月移將書幌外,斜陽寫上翠屏隈。

豐姿未許投潛晦,故待光明下鏡臺。

二十八、戍婦詞

征袍何日寄?冷露已沾衣。

夜夜閨中夢,空隨塞雁飛。

二十九、古意

送郎別隴頭,歸期誤幾秋?

不及無清水,歲歲向東流。

三十、秋夜檢書口占

孤燈伴殘夜,坐對一床書。

起視秋窗外,松高月影虛。

三十一、獨酌

閉戶懷沖澹,蕭疏整日閑。

開樽誰與酌?把酒勸青山

三十二、塞上曲

——一作明妃怨,和蘇世璋韻

妾命真成薄,君恩舊不差。

胡天霜月夜,掩淚訴琵琶。

三十三、四時閨夢

——效碧梧香閣“風(fēng)、雨、月、雪”韻

(一)

攲枕畫樓東,碧紗點落紅。

欲覓漁陽夢,簾櫳一夜風(fēng)。

(二)

幾回夢金微,輾轉(zhuǎn)不勝數(shù)。

斷續(xù)寐忽醒,陣陣濯枝雨。

(三)

夢里征人歸,言笑在城闕。

醒來獨惆悵,鴉噪梧桐月。

(四)

夢入遼西路,中途驚斷絕。

萬籟寂無聲,折落梅梢雪。

三十四、長信春詞

朱欄獨倚笑花癡,偏向妝臺斗好姿。

幸借陽和饒雨露,春紅落盡有誰知!

三十五、長信秋詞

涼飆故故繞空階,送出昭陽歌管諧。

卻恨秋風(fēng)真薄甚,不吹妾意入君懷。

三十六、昭君怨

大漠孤煙白日斜,玉關(guān)西望起黃沙。

含情不忍琵琶訴,何處朔風(fēng)送暮笳。

三十七、白丁香

萼綠叢中玉蕊稠,常留月色伴清幽。

玲瓏碎影春千點,結(jié)到空齋一段愁。

三十八、春閨

月影溶溶柳影垂,秋千綽約斗腰肢。

歸來失卻釵頭翠,只在花陰密處遺。

三十九、春陰排悶

幾片殘花亂點衣,濃陰困頓惱春輝。

多情羨爾枝頭鳥,得意園林處處飛。

四十、聞鶯

香紅影里曉鶯啼,竹外天空雨過溪。

攲枕綠窗人夢覺,疏簾不捲畫樓西。

路字秋湄,會寧人,別駕綽公女,歸池陽郭靜升。本出素封,后貧且寡又喪子,守貞,教授為生。

附:光緒六年(1880)版《原獻詩錄》(卷下) 對道光十六年(1836)版《關(guān)中兩朝詩鈔(補)》(卷四)所收路凌波詩文字上的校正

1. 校正了“避席謝先生,得失自睇眄”的“眄”(原字右面偏旁誤為“丐”)。

2. ?!笆群猛拈_,慎為習(xí)俗狠”之“狠”為“狃”。

3. 校正了“羹墻思圣賢,出入須秉禮”的“羹”(原字為俗體字,下部為“大”)。

4. ?!巴鹃L岐路多,動靜凜心洗”“詩書爾緣慳,紅塵嗟路岐”之“岐”為“歧”。

5. ?!皞慕K古別,生死失瞻衣”之“衣”為“依”。

6. ?!瓣懣兘鈶验?,黃香知溫清”之“清”為“凊”。

7. ?!爸钡啦荒茏?,每嫌露圭稜”“卓然侍傲骨,稜稜與俗競 ”之“稜”為“棱”。

8. 校“嬌女同嬌兒,多情正相當”之“正”為“甚”。

9. ?!叭松拘猿鎏煸?,不徒詞翰夸文藝”之“天”為“大”。

10. ?!巴略~幽閑見性貞,一本和順發(fā)英華”之“貞”為“真”。

11. ?!包S鶴金淚千里夜,岳陽玉浪一江秋”之“淚”為“波”。

12. ?!氨彪]青漾一帶聯(lián),獻陵坯土望中懸”之“坯”(pi)為“抷”(pei)。不過,此校有誤,抷的意思是用兩手捧,作動詞用;此處應(yīng)校為“抔”(pou),作量詞用,當“一捧”講?!妒酚洝?釋之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13. 校“歌枕畫樓東,碧沙點落紅”與“歌枕綠窗人夢覺,疏簾不卷畫西”之“歌”為“敧”。

14. 校正了“蕚綠叢中玉蕊稠,長留月色伴清幽”的“蕊”字(原為俗體字,下部為三個“止”)。

按:路凌波詩,民國二十八年(1939)《會寧縣志續(xù)編·藝文志》僅收一篇,即《哭子詩》(四首);民國二十二年(1932)《續(xù)修陜西通志稿·文征》“閨秀”部分收有五首,即《寄外》《客有以詩集求訂者,辭之不得,既為評點詩以答之》《弼田村春游望獻陵》《清明郊游感懷》《聞鶯》。

第三部分:路凌波丈夫郭永安暨其子郭振希詩

錄自《原獻詩錄》(卷下)

一、郭永安詩

(十四首)

郭永安,字抱一,諸生(各種生員的通稱,俗稱秀才)。

(一)杪冬將適西虢,望兒墓有作

西虢兩度游,偕汝共追隨。

病中我送汝,別去兩月期。

三番見汝書,“漸愈無須醫(yī)”。

書到甫十日,我歸汝病危。

入門執(zhí)余手,泣訴多情詞。

傷心思親淚,轉(zhuǎn)復(fù)哭嬌兒。

傷心思親淚:時余方葬親。

恍惚睹汝物,慟定轉(zhuǎn)或疑。

淚枯腸欲斷,疲病力不支。

歲宴風(fēng)雪急,含愁復(fù)遠馳。

汝言猶在耳,此義何容辭?

兒病革時謂余云:“葬事終,兒病危,歲且暮矣!父必不舍兒而去, 然已與主人約矣,虛叨一月已修金,義不容辭?;蛩绖e,或生離,慎勿為兒思也?!?/p>

汝父明日去,別汝更遠離。

荒郊一丘土,獨立夕陽時。

號慟兒不顧,煢獨誰復(fù)悲!

我聞廷陵語,魂則無不之。

隨我西南行,夢魂猶相資。

不然守泉臺,無為輕轉(zhuǎn)移。

甚勿乘風(fēng)便,吹汝荒山陂。

弱魂飄無主,恐為魑魅欺。

歸來即望汝,天涯莫愁思。

(二)臘月十七日虢西旅舍作

浮生若一夢,泡影漂波痕。

駒隙轉(zhuǎn)瞬間,何無又何存?

父子天倫親,真樂理所敦。

有子堪傳經(jīng),風(fēng)雅足與論。

可奈中道絕,難割天性恩。

依倚宛目前,鐘情弗忍諼。

茫茫六合內(nèi),何方可招魂?

中宵悲忽來,泣下聲潛吞。

死生亦大矣,命數(shù)從淵源。

中和守至正,情馳理為樊。

離索復(fù)多憾,吾過須誰言?

(三)夢希兒旅夜口占

中宵輾轉(zhuǎn)對殘燈,夢后魂驚恨滿腔。

冷冷雞聲孤枕淚,一天風(fēng)雨打山窗。

癡情寐后半如愚,遠道魂來果有無?

幾度思兒常自遣,夢中偏道不忘吾。

(四)辛亥重陽哭希兒十絕句

(辛亥: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

去歲今朝送汝歸,凄風(fēng)苦雨正紛霏。

生離死別年年恨,更惹傷心淚滿衣。

重陽去歲雨濛濛,送汝臨歧似夢中。

自此黃花愁照眼,年年滴淚灑秋風(fēng)。

重陽后二日,兒生之辰。

裁詩每憶付兒吟,醉月評花恨轉(zhuǎn)深。

舉目凄涼愁對景,煙云處處盡傷心。

天涯旅思倍無聊,觸處傷情恨不銷。

憶汝留余詩句在,秋風(fēng)落木又蕭蕭。

重陽別余詩有“關(guān)河愁望處,落木又瀟瀟?!?/p>

永訣難拋骨肉恩,含情背面熨啼痕。

傷心執(zhí)手頻三嘆,忍淚吞聲不忍言。

遺編好句手親裁,一度翻看一度哀。

滴淚濡毫欲寄汝,何曾只字到泉臺!

游仙一去不知還,再世情緣夢幻間。

舊事徒憐羊叔子,癡心尚冀認金環(huán)。

游魂變幻果何緣?想象難憑紫玉煙。

衹有傷心同顧況,潸潸血淚化啼鵑。

情知對酒且高歌,酒引愁來奈爾何?

月夜花前思共汝,停杯不語淚滂沱!

饑寒歲歲愧囊羞,一半兒愁代我愁。

此后顛連誰更恤,又添愁恨到心頭。

按:郭永安詩,民國二十八年(1939)《會寧縣志續(xù)編·藝文志》未收一首,民國二十二年(1932)《續(xù)修陜西通志稿》“文征”部分僅收一首,即《臘月十七日虢西旅舍作》,其名下雙行夾注云:“字抱一,三原縣人,乾隆時諸生。”

二、郭振希詩

(三首)

郭振希,字太音,抱一子,卒年十六。

(一)述懷

維皇降衷處,命性一一受。

人生一轉(zhuǎn)彈,稟賦焉可負?

踐行斯還天,睿知獨操守。

讀書對圣賢,希慕心期久。

碌碌塵網(wǎng)中,時名非吾偶。

陳紀與立綱,丈夫志所有。

卓哉古大儒,名垂千載后。

虛靈本不眛,勿為人欲誘。

(二)渭川野望

肆目望晴川,煙嵐彌幽邃。

渭水漾洪波,南山拱疊翠。

造化啟新機,生物本不二。

萬象具閑閑,滌我浴塵累。

好風(fēng)自天來,披襟情欲醉。

(三)同李覺堂登牛頭寺

薄暮西郊外,憑高萬象閑。

春云鋪翠甸,落日壓青山。

碧樹高低處,晴嵐遠近間。

隨機天與便,相攜詠歌還。

按:郭振希詩,民國二十八年(1939)《會寧縣志續(xù)編·藝文志》僅收一首,即《述懷》;民國二十二年(1932)《續(xù)修陜西通志稿》“文征”部分收有二首,即《渭川野望》《同李黨堂登牛頭寺》,其名下雙行夾注云:“字太音,永安之子。卒年十六?!?/p>

第四部分:附載

一、柳子倬暨賞孺人六旬雙壽序

——癸亥(嘉慶八年)(1803)代俊三兄(即吳聯(lián)奎)作

吳思權(quán)

按:吳思權(quán)(1777—1851),會寧人,嘉慶五年(1800)庚申科舉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進士??∪杭磪锹?lián)奎,字文宿,“俊三”當為其號,亦作“峻三”,吳思權(quán)胞兄。道光十一年 (1831)《會寧縣志》卷之十《選舉志·恩榮》:“吳聯(lián)奎,貤封征仕郎;妻郭氏,封孺人。以弟思權(quán)貴?!闭f“俊三亦作峻三,即吳聯(lián)奎”的依據(jù)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蘭山書院版臨洮吳鎮(zhèn)《松崖文稿》后附之“《松崖文稿》校訂人氏”共十五人,其中會寧三人,其一即“吳聯(lián)奎峻三”;另二人為“李瞻云近臣”、“吳與謙六吉”。李瞻云,字近臣,號向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科進士李玩蓮(1726—1787)長子,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卒于嘉慶十九年(1814)。廩生,嘉慶元年(1796)被選為孝廉方正。吳思權(quán)作有《 李向園公暨配尹安人墓表》。吳與謙,字六吉,乾隆間歲貢生。

子倬先生,予總角友也。少失怙恃,養(yǎng)于祖母王太君。性明敏,博記不忘,行文疏宕有奇氣,為定山(安定縣的別稱,即今定西安定區(qū))張淑南司馬(乾隆二十七年 (1762)壬午科舉人張效栻,字淑南)、邑進士李青蕖伯(乾隆三十七年 (1772)進士李玩蓮,字青蕖,會寧縣人)所器,聚(娶)崇信(縣名,今屬平?jīng)?/a>市)廣文(唐天寶九年設(shè)廣文館,有博士、助教等職。明清時期因稱教官為“廣文”或“廣文先生”)女、隴西賞孺人,精女紅,通書翰。時鹿原郭靜升(即陜西三原縣人郭永安。“鹿原”是三原縣的別稱)與其配(配偶,即妻子)路凌波以詩名,子倬偕靜升結(jié)詩社,孺人亦與凌波為閨閣友,間有唱酬。子倬事祖母能竭力,祖母嘗病泄,孺人抱持出入,滌穢不使知,邑人嘗艷稱之。

先是,五涼名孝廉(此處“孝廉”為舉人的別稱)郭子師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庚子科舉人郭模,字子師,涼州武威縣人)與子倬交莫逆,郭公官直隸,子倬以祖母老,卻聘不就。及服闋,慨然曰:“吾將以報郭子師矣!”家計付孺人,之寧河(清縣名,隸屬順天府東路廳,今為天津市寧河區(qū)),以北塘重務(wù)為己任,及郭公任內(nèi)丘(縣名,今屬河北邢臺市。郭模(子師)嘉慶四年 (1799)至嘉慶七年 (1802)任內(nèi)丘縣知縣),猶繁劇,事無巨細,咸聽裁判。時親貫多忌其才,而郭公任益專。無何,郭公擢司馬(府同知的別稱)而卒,子倬悲甚,遘心疾,同幕朱君代其交缷事,而迫使歸里。昔以單車出,今以單車入,人言非郭公不能友子倬,其信然也。

賞孺人之治家也,訓(xùn)子綦嚴,且喜脫簪珥助親舊,以故子倬出游六七年,家無曠政,人高子倬友,亦嘖稱其內(nèi)助之力也。

夫士當遇合無期,棲遲落寞,其慷慨激昂之氣,笑者未始不以為狂,慢者未始不以為迂,及一二知交,藉資劻襄,獨能得其力以為循良,斯亦不得志者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才之一端也;其表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亦微矣,而昔之笑者驚,慢者敬,良足慨矣!而子倬愈斂其馳騁之才,一歸于淳實。重老成,睦姻婭,課子哺孫,枕花醉月,以葆天和。賞孺人對之,亦欣然忘其遇之貧也,庶幾見其大則心泰者乎?

憶余與子倬交四十馀年,童時交游,良堪屈指。乃靜升已矣(已經(jīng)去世了),予復(fù)卑棲,蕪詞何足為兩君壽?抑孝義之門,其后必昌,聊以此卜福報之不爽也。

囊又聞子倬以靜升貧,寄多金,凌波資以治斂具。子倬歸自內(nèi)丘,談此及之,孺人欣然曰:“我方寄典釵以賻,而君已預(yù)辦于數(shù)千里之外乎?蓋兩人好義之氣,老而愈篤云。

二、柳邁祖扇面書法《臨蘭亭序》跋語

網(wǎng)上有一幅柳邁祖的扇面書法題跋曰:

壬寅(乾隆四十七年) (1782)二月,將束裝歸里,連日心意惡劣,撿篋中張香秀所臨《蘭亭》,照臨一紙,非求似也,藉以自遣。爾時家倬兄(即柳子倬)索書,聊以應(yīng)之。宜齋邁祖臨,時在允吾官署。

按:允吾,漢縣名,又隋縣名。隋大業(yè)二年 (606)改邑次縣置,屬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永登縣。隋大業(yè)三年 (607)屬武威郡,六年 (610)改為會寧縣。這里用“允吾”借代“平番”(今永登縣)。

柳邁祖于乾隆四十二年 (1777)丁酉科考為拔貢(比一般秀才高,比舉人低)后,被選任為平番縣訓(xùn)導(dǎo);三年后,在乾隆四十五年 (1780)庚子科陜甘兩?。ǚ秶ìF(xiàn)在的寧夏青海內(nèi)蒙的大部分地區(qū))的鄉(xiāng)試中考了第一名舉人(解元),這是一件很不容易也很榮耀的事,職位本當有所提升,可遲至乾隆四十七年 (1782)還在平番訓(xùn)導(dǎo)的任上。他在這幅書作題跋中自言“連日心意惡劣”,可能與這種不得志的處境有關(guān)吧?好在中進士、點翰林的前兩年亦即乾隆五十年 (1785)被“升格”為陜西長安縣教諭(見嘉慶二十年《長安縣志》),算是多少有了些進步。柳邁祖于乾隆五十二年 (1787)丁未科中進士、點翰林。

三、將至內(nèi)丘

錄自柳邁祖《四松堂詩集》卷四

早發(fā)高陽道,鳴驂向內(nèi)丘。

亂云低古戍,深樹鎖寒流。

我欲呼忠恕,郭子師同年。

作者自注:郭子師同年宰內(nèi)丘。

兄應(yīng)念子由。子倬大兄現(xiàn)。

作者自注: 子倬大兄現(xiàn)幕內(nèi)丘。

明當對床夕,風(fēng)雨戀真州。

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請把它傳播出去,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謝謝!

Hash:8d0fed6c7d78de8710ee55840e8458aff82b46bc

聲明:此文由 華夏會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