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興寺《龍藏寺碑》 隋碑第一 楷書鼻祖

圖為《龍藏寺碑》元明間拓本(選頁)。上海圖書館

圖為《龍藏寺碑》碑額,上面盤繞蛟龍,中間刻有楷書“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歷盡滄桑存當世珍寶

踏入隆興寺的一剎那,你會感覺都市的喧囂被隔在了門外,四周清靜祥和,心也慢慢沉下來。風吹過古樹沙沙作響,林間的雀鳥婉轉啼鳴,在大悲閣旁千年古槐下,碑亭里的《龍藏寺碑》靜靜豎立在柵欄后。待你走近,仔細打量,會發(fā)現(xiàn)它造型十分別致,刻工精細。其字體結構樸拙,方正有致,雖為楷書,但仍留有隸意,乃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關于此碑,史料上記載,是隋恒州刺史鄂國公王孝仙奉命為勸獎州內士庶萬余人修造龍藏寺而創(chuàng)立。隔著青磚碑亭的朱紅欄桿,三米多高的青石古碑,讓人仰視觀望。當?shù)匚谋2块T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此碑高3.15米,寬0.90米,厚0.29米。碑文楷書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為龜趺。碑額為半圓形,上面盤繞蛟螭,中間刻有楷書“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碑陰及左側有題名及恒州諸縣名,亦為楷書。歷經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如今碑身缺損嚴重,碑陽下部的部分碑文已經脫落,無法識別,但是這并不影響它在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據(jù)了解,我國的石刻文字萌芽于商,碑的名稱見于東周,至東漢桓帝、靈帝時,建墓豎碑才蔚然成風。國內的石刻發(fā)展史分三個階段,漢碑、魏碑和唐碑,其中漢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麗雄奇,唐碑則秀麗高雅,隋碑則處在由魏碑體到唐碑體發(fā)展的過渡時期。《龍藏寺碑》正是體現(xiàn)這一變化的佳作。而且,目前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僅有三塊,以《龍藏寺碑》最完整,其文物和書法價值不言而喻。

脫胎魏碑開唐楷先河

書法史上的隋代,不因年代的短暫而在歷史上湮沒。據(jù)史料記載,隋朝統(tǒng)一南北后,隋文帝為了維護統(tǒng)治,重視文治,奉佛尊儒,優(yōu)禮學者,曾“詔購求遺書于天下”,重振了長期處于沒落的儒家思想,“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出現(xiàn)了政治開明,經濟繁榮,在文化上也有了新氣象。

在三十八年的統(tǒng)治中,隋朝承襲了魏晉六朝余風,出現(xiàn)了南北書風融合的新局面,為唐代尚“法”書風的登峰造極奠定了基礎。特別是篆、隸逐漸式微,楷書成為了一種極其規(guī)范化的標準書體,影響深遠。而《龍藏寺碑》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有人說它為《九成宮》、《孔子廟堂碑》開了先河,也有人說此碑為褚遂良、薛稷書法風格作了鋪墊??涤袨閯t將此碑與唐碑的關系總結為:“蓋天將開唐室文明之治,幫其風氣漸歸于正,歐陽公謂有虞、褚之體,此實通達時變之言,非止書法小道已也。”可見初唐諸家大多從此萌芽。

原省書協(xié)主席、著名書法家旭宇曾在《重讀隋龍藏寺碑》一文中評此碑書法,“瘦勁寬博,方整有致,具有古樸秀雅之美,靜穆幽深之境。此碑用筆方圓結合,刻工驚喜,即如發(fā)絲粟米,猶見鮮活清晰,可謂書刻雙絕。”他還舉例詳解,細看《龍藏寺碑》用筆,既有北魏的古樸剛健,又具纖細典雅的“二王”書風,并時出漢隸左波右磔,蠶頭燕尾的筆意,如“世”、“事”、“六”、“方”、“兼”等字,端莊秀麗,規(guī)整不失靈動?!巴ㄆ獪喣虑逖?,氣韻生動,在隸楷演變南北融合中獨具風神?!?/p>

未解之謎待深入探究

除書法上“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外,圍繞《龍藏寺碑》歷史的民間考證也未曾停止。例如《龍藏寺碑》碑文末尾刻有“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之□(此字缺)”字樣。這位張公禮是何許人也,他在龍藏寺建造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如,風雨侵蝕,現(xiàn)存碑文又有哪些未解之謎?

采訪中,正定書畫家趙志強告訴記者,通過多年研究考證,他覺得張公禮應該是《龍藏寺碑》的撰文者和書丹者,“依據(jù)一是光緒元年《正定縣志》說‘龍藏寺碑并陰,張公禮撰并書,開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興寺?!罁?jù)二是碑文末尾刻的‘齊開府長兼行參軍’,說的是張的職務。文中‘開府’一詞,是指古代官員(如大將軍)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而‘行參軍’可理解為他行使的是參謀或秘書之職,身份也比較契合。依據(jù)三,立碑是傳承后世的大事,在碑文上留下名字的自然不是普通人。此碑文內容不僅說到正定這一塊的風土人情,更涉及當時河北這片兒的風土人情,謀篇布局有氣勢,書法技藝精湛,非一般工匠所能企及,也再次證實了撰并書寫者的文化修養(yǎng)和高貴身份,這都與張公禮比較吻合。他很有可能是龍藏寺建造工程的參與人,或至少是個知情者。”

作為傳世名碑, 《龍藏寺碑》法帖版本有很多,過去流傳于世的本子大多是清朝乾隆年間所拓。據(jù)說,最好的本子,是清末收藏文物甚富的大官僚端方所藏號稱“宋拓”的本子。解放上海發(fā)現(xiàn)了比端本更精,存字更多的珍本。上世紀80年代文物出版社根據(jù)珍本影印出版的《龍藏寺碑》帖,比端本多18個字。如今仍有51個字無證可考,待后人深入研究。趙志強告訴我們,近年他將損殘之字辨識考證并補寫了一份,希望能與大家切磋,消弭一些遺憾。

Hash:7ddf18bfe835656b5ce8e9f533304a583e58163a

聲明:此文由 長城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