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布局完好,名勝古跡密布,文物保護單位,河北井陘天長宋古城

天長宋古城,位于河北井陘縣西部晉冀交接處的天長鎮(zhèn),名起于漢代,唐為天長鎮(zhèn),置天長軍。宋為天威軍,熙寧八年(1075年)始建井陘縣治,歷宋、金、元、明、清、民國至1958年為歷代縣治之所?,F(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長古城歷史悠久,至遲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已有人類活動。近年相繼在城西北 10 公里處大臺山仙人洞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在城東北 3 公里處石橋頭臺地發(fā)現(xiàn)龍山及先商文化遺址;在其西北部城北嶺、許水滋北部丘陵發(fā)現(xiàn)了商代遺址;在其東南于家附近發(fā)現(xiàn)了帶孔石鐮及戰(zhàn)國遺址……這些都說明天長城一帶的綿河流域是井陘古代文明發(fā)展的搖籃之一。

但依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遺跡、遺物考證,天長城一帶成為較大村落的時間似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朝末至隋朝初年。因除在天長城東南三里處的河東村南丘陵上發(fā)現(xiàn)較多漢代 ( 多為東漢 ) 墓葬、可能河東村始建于漢代。

主要景點;龍窩寺石窟位于井陘縣城微水西南 25 公里、天長古城西 10 公里的小龍窩村西 0.5 公里處石崖上。龍窩寺石窟為石家莊市境內現(xiàn)存十余處石窟之一,由于其獨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諸多古人題刻,故在 1993 年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陘縣志》中有''龍窩,在縣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樓臺,頗為可觀。傳神龍斷路,貨郎仗劍斬之。至隆慶間,大雨沖出枯骨一窖,約數(shù)百斤許。''龍窩寺及其西大龍窩村、其東小龍窩村皆由此而得名。

原龍窩寺規(guī)模較大,寺前西南、東北兩端各建有樓閣一,閣下即為燕晉往來大道。而寺建于兩閣間古道西臨石崖處。舊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為邑中名勝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擴建石太公路及文革中拆毀無存,今惟余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分布于寺之西與東北山崖上,分為石雕佛像與石刻題記兩部分。佛像部分位于石崖石壁中部、高出今路面數(shù)米。佛像均雕于崖上長方形弧頂石龕中,大小共 47 尊。石龕共有十四個,大小不一。大者高1米余,小者高約0.3 米。佛像均以高浮雕形式雕刻而成。中部有較大型石龕五個,上下錯落排列,其中四個石龕內雕刻佛像各一、一個石龕內雕刻菩薩像。四尊佛像均為結跏趺坐式,坐于蓮花座上。佛像面部端莊慈祥,衣著樸實無華。其身披貼身薄袈裟,袒胸露肩。其雕刻風格中有唐末宋初之特點。惟佛像身體比例欠準確,造型也不甚精美。而左上部較大石龕中的菩薩造像為此摩崖石窟中之佼佼者,其頭戴寶冠,身披飾有纓絡之袈裟,呈左腿盤曲、左手扶地,右腿蹺起、右臂伸直搭于右膝上的自在菩薩形象。

Hash:ef4ca17865ced564ab54319aef0f6615ef935de7

聲明:此文由 鯨鯨說娛樂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