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盛 | 巴黎工藝博物館:歐洲最古老的科技博物館

巴黎工藝博物館外景

巴黎工藝博物館(Musee des Arts et Metiers,Museum of Arts and Crafts,以下簡稱工藝館)與國家工藝學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s arts et métiers,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Arts and Crafts)互為表里,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一個實體、兩塊牌子。前者負責對外布展,后者負責收藏。國家工藝學院成立于1794年,專門收藏科學儀器和技術(shù)發(fā)明。藝術(shù)與工藝博物館于2000年重新整修以現(xiàn)名對外開放。博物館目前展出2400件有歷史意義的藏品,包括傅科擺原件、自由女神像原模、帕斯卡計算器原件、拉瓦錫的實驗儀器這些極為珍貴的科學技術(shù)史遺產(chǎn)。對我來說,這個博物館的收藏格外讓人激動。

國家藝術(shù)與工藝學院大門

工藝學院院內(nèi)的巴本銅像

工藝館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0點到下午6點開放,周四晚上延遲到9:30,每周一、5月1日和12月25日閉館。

工藝館建筑共3層,規(guī)劃了一個單向的參觀路線。從一樓入口處開始,依次是安放了傅科擺的圣馬丁教堂、交通展廳,然后是二樓的建筑展廳、通訊展廳、能量展廳、力學展廳,最后是三樓的科學儀器展廳和材料展廳。

傅科擺。法國物理學家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1819-1868)最早于1851年1月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做了這個單擺實驗,擺長2米,擺球質(zhì)量5千克。為了使這個實驗更直觀,需要更長的擺線更重的擺球。巴黎天文臺臺長阿拉哥讓傅科到天文臺來做實驗,這里的子午線觀察室可以提供11米的擺長空間。果然,這次實驗效果非常明顯,每次擺動路線的變化都可以被肉眼看出。1851年2月3日在巴黎天文臺,傅科向在場的科學家和學者們正式發(fā)出邀請:“來看地球轉(zhuǎn)動吧!”當年3月31日,傅科在萬神殿的穹頂下開始實驗。當時的共和國總統(tǒng)開啟了單擺的擺動。在場的觀眾均能看到單擺的擺尖在沙盤上劃出的路線,每次都在移動變化,這就說明,地球確實在轉(zhuǎn)動。以后幾個月,全世界數(shù)十個傅科擺擺動起來,向觀眾證實地球的確在轉(zhuǎn)動。如今,傅科擺幾乎成了世界上每一個科技博物館的標配。

用來測量擺平面角偏差的儀器

傅科的電磁感受裝置(約1860年)

一種仿古希臘蒸汽機的演示反作用的裝置,將壓縮空氣釋放時,可使銅球轉(zhuǎn)動。裝置設(shè)計者為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Edme Mariotte, 1620-1684),1829年復原。

卡塞格林望遠鏡,拉朗·卡塞格林(Laurent Cassegrain, 1629-1693)于1672年發(fā)明了這種反射式望遠鏡。

1860年代的橫梁式蒸汽機,是瓦特蒸汽機(1769)的直接后代,在巴黎用于從塞納河中抽水。

公共汽車的駕駛室

裝了4個輪子的用于農(nóng)業(yè)的蒸汽機(1852年),便于在鄉(xiāng)村間移動。大飛輪可以帶動比如打谷機這樣的農(nóng)業(yè)機械。

1892年迪塞爾發(fā)明的內(nèi)燃機

雷諾賽車

早期的飛機,機翼兩端有兩個輪子。

列諾瓦(Etienne Lenoir, 1822-1900)銅像

不同年代的自行車

有軌電車模型

火車頭模型

1770年法國發(fā)明家居諾(Joseph Cugnot, 1725-1804)發(fā)明的用蒸汽動力驅(qū)動的車輛模型。

一樓與二樓之間的樓梯間,空中懸掛著一個1893-1897年間的飛行器,機翼模仿蝙蝠

上到二樓,從機械廳開始,依次是能量廳、通訊廳和建筑廳。

早期車間里的機械設(shè)備,頂上長長的軸提供主動力,下方的多個機械都在主動力的帶動下工作。這一組展品都是活動的。

帶發(fā)條動力的音樂“唱片”。圖下部的圓形唱片是一個金屬圓盤,上面布滿了特殊安排的凸起,音叉或發(fā)聲簧片碰到凸起時就會發(fā)聲,不同半徑處的音叉或簧片發(fā)出不同音高。這樣,在“唱片”轉(zhuǎn)動的時候,就可以演奏樂曲。

1790年的家用擺式機械鐘表,可以打鐘報時。

1819年的機械驅(qū)動的管風琴,其原理與上述機械“唱片”類似。滾筒上的凸起可以用來控制管風琴的開關(guān)。

1832-1840年間制造車輪的車間

鏤空的象牙球,標志著非常高超的加工工藝。

1888年四缸四沖程的汽化器引擎

英國工程師薩弗里(Thomas Savery, 約1650-1715)于1698年發(fā)明的第一臺可以付諸實用的蒸汽提水機模型。

1962年的通訊衛(wèi)星

第一代電話機

愛迪生發(fā)明的留聲機

報紙印刷機

鉛排版

1842年惠斯頓公司生產(chǎn)的帶兩個磁指針的電報機

18世紀的手動印刷機

三樓是歷史上的科學儀器,以及材料展廳。

1830年的帶鐘表的太陽系儀

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1743-1794)遺留下來的實驗儀器展臺

拉瓦錫1785年的氣量計

拉瓦錫的凹面鏡(左)

拉瓦錫1782年的量熱器

拉瓦錫的氣壓計

蒸汽反作用下的小車

古老的計時器

太陽系儀

參觀完工藝博物館,看到了這么多歷史悠久的科學儀器,非常興奮。當然,如果這個館再多引進一些互動展品,特別是與歷史藏品相匹配的互動展品,那就相得益彰了。事實上,工藝館內(nèi)現(xiàn)有的兩組互動展品都設(shè)計得非常巧妙。

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簡稱“科博館”)廣義上包括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科學工業(yè)博物館(Science and Industrial Museum,簡稱“科工館”)和科學中心(Science Center)三種科學類博物館。在我國,科學博物館常見的稱呼是“科技館”或“科學技術(shù)館”。近十多年來,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提高,中國正在進入科技館的發(fā)展高峰時期。學習發(fā)達國家的科學博物館,借鑒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對中國的科技館建設(shè)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選自《吳國盛科學博物館圖志》

本期圖文內(nèi)容選自吳國盛著

《吳國盛科學博物館圖志·歐陸漫游(第2季)》

(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7年版)

Hash:436b1101e36f597c37781d2c8746d1bcb75d1ff6

聲明:此文由 科學的歷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