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平等永慶寺記

伊川平等鄉(xiāng)馬回村的永慶寺歷史悠久,系少林寺的分支,曾與少林寺大覺寺并稱洛南三名寺。是集古剎、名校、紅色搖籃于一身的傳奇寺院,

一 、風雨滄桑千載永慶寺

伊川平等鄉(xiāng)馬回村的永慶寺歷史悠久,系少林寺的分支,曾與少林寺、大覺寺并稱洛南三名寺。是集古剎、名校、紅色搖籃于一身的傳奇寺院,

關于 永慶寺的創(chuàng)建時間有兩種說法,鑄造于唐代的永慶寺傳世鐵鐘記載著該寺院的歷史由來,可惜的是永慶寺的傳世鐵鐘早已不知所蹤,據(jù)說 在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鐵鐘高達七尺,粗兩圍,鐘聲一鳴,十里可聞。據(jù)其記載:永慶寺建于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原來只有法堂、門廡,僅供焚燒香火而已。后世逐步增修、重修,分三進殿,有五幢,即天王殿、大雄寶殿、菩薩殿、地藏殿和觀音殿,頗具規(guī)模。

據(jù)資料記載:永慶寺院內原來建有永寧塔,據(jù)說是中國佛教的首座寶塔。永寧塔始建于北魏孝明帝元詡熙平元年(公元516年),遺址在今河南洛陽龍門南三十公里馬回村西北角(乾)位。塔高四十九丈、百米以上,是我國佛教最偉大的佛塔。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層都有三間六窗,塔剎上有重金鈴,上方有金寶瓶,下有金屬錢索,四道引向塔四角,索上也懸掛金鈴。晚上夜靜和風吹動,十里外都可聽到。塔身裝飾華麗,柱子上圍以錦繡,門窗涂紅漆,門扉上有五金釘,并且有金環(huán)鋪。首塔位于寺院正中心,四周包圍廊廡門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戊子年夏月丁卯日北京中國佛教協(xié)會趙會長書房轉抄《佛禪林百科》,釋印生法師摘抄)。

永慶寺的傳世鐵鐘還記載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師討伐割據(jù)東都的王世充鄭國政權。唐軍從秦楚古道迂回包抄洛陽,適逢伊水暴漲難渡,打馬而回,暫時安營扎寨。洪水退去后唐軍繼續(xù)進軍, 眾僧出寺院相送,秦王上馬后說道,待天下大定后,本王與汝等共慶升平。并指寺曰:此寺可名曰永慶寺。并鑄造鐵鐘,作為鎮(zhèn)寺之寶,代代相傳云云。后來百姓移居于此,馬回、馬回營村名由此而來。

另一種說法永慶寺始建于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創(chuàng)寺高僧為 智會法師。 是少林寺方丈之高徒,他云游至此,見伊水、銀水環(huán)繞,風光秀麗、景色迷人,遂在此創(chuàng)建寺院。寺院今天地藏菩薩殿前的大明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年的《重修永慶寺碑記》記載:嵩治北幾百里有寺曰永慶寺,縣志載宋崇寧初僧智會剏建法堂門、無廊、規(guī)制樸略,僅足焚修香火而已。歷金歷元舉廢…….,天朝間有僧法缽主持于茲……。該碑是寺院遺留下來的七塊明清石碑中最古樸高大的一塊,歲月也最久遠,字跡模漫,不少文字難以辨認。碑文為西安藍田縣知縣崔峰居士李尚撰。清朝時期由嵩縣知縣竟陵盧志遜校、教諭蘇門李滋纂的《嵩縣志卷.之十》亦記載:永慶寺縣東北新店,宋崇寧初建。

到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一1457年),經(jīng)過金、元、明三代的數(shù)次增修,寺院已初具規(guī)模。寺院盛時僧田數(shù)百畝,分三進殿,有五幢,兩廂僧房六十余間,左鐘樓、右鼓樓,晨鐘暮鼓,傳遍四方,香火鼎盛,遠近聞名。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于途,求子問卜甚為靈驗。若夜間遠眺,但見靈光籠罩,壯觀異常。

今日觀音殿前的大清雍正三年乙巳(1725年)冬壹陽月立的《重修天王殿并裝塑金身碑記》亦記載:歲在甲辰,余授徒來永慶寺禮佛,但見殿宇巍峨,神像輝煌,古柏蒼翠,鎖珉錯列,亦茲土佳勝也。竊疑后佛殿、中佛殿、暨西廡、閻君殿俱各修塑一新,赫然改觀矣!而山門、天王殿墻壁傾廢,法像諸敝……。邑廩生李廣嗣、董沐撰文;本寺主持風木退居方丈。

觀音殿前的清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年樹立的《重修佛像并粧碑記》記載:當時的永慶寺香火地四至:東至寨路,西李文選、南至大路,北至童宅。西坡地一頃十一畝三分,東至墳,南至水清,西至劉北。可見當時的永慶寺還相當?shù)膲延^宏大。

隨著歲月的遠去,自然及人為地損毀,到清朝后期永慶寺就出現(xiàn)了日益沒落的景象,民國七年(1918年)后寺院改為學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躍進及文革時期,永慶寺遭到嚴重破壞,寺院古建筑除了大雄寶殿及觀音殿外,其余建筑全部拆毀。歷代碑刻或鋪路砌橋,或四處散失,古老粗壯參天柏樹、絲棉木除六棵僥幸保存下來外,其余悉數(shù)砍伐掉。寺院墻危柱蝕,頹敗不堪,頻臨坍塌危險。

大明嘉靖二年《重修永慶寺碑記》

紅色搖籃 一 有莘師范

文化運動前后,各地興起創(chuàng)辦學堂。民國七年(1918年)馬回營村人劉縵堂將寺院改建成學堂,因商代名相伊尹出生在大莘店一帶,古名有莘,故又改名為有莘學校,劉縵堂兼任 總經(jīng)理,邀請了一批學識淵博的老師任教,學校名聲大噪。

民國20年(1931年)有莘師范(又稱馬回師范)成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莘師范成為伊川乃至豫西的紅色活動中心,有“伊川的紅色搖籃”之稱。馬回村由此獲得了伊川縣革命老區(qū)的稱號。當年曾先后有三位中共伊川縣負責人在該校以教書為名,從事革命活動,1938年中共伊川縣委利用統(tǒng)戰(zhàn)關系派遣共產(chǎn)黨員申尚志到馬回師范任教導主任,領導該校黨的工作。他先后在師范進步學生中發(fā)展了17名黨員,建立了黨支部。又在小學六年級中發(fā)展了6名黨員,建立了小學黨支部還培養(yǎng)了一批進步教師,參加黨的抗日救亡活動。同年秋中共豫西特委派傅希晨到伊川擔任縣委書記(1940年10月傅任洛陽地委書記,1941年7月被國民黨逮捕,自首變節(jié)),到馬回師范以教書的身份作掩護,開展黨的工作。馬回師范當時成為伊川黨組織的六個區(qū)委之一。在馬回師范從事革命活動的地下黨員還有邢澤、康百均、紀希晨、翟鳴武、馬加、劉一帆(劉景熙)、賈福星、陳松祿、苗守己(苗毅)、毛鵬云、方正、苗彪、蒲更生(吳續(xù)澄、又名吳天工)等,后來大都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申尚志、賈福星、苗守己、劉景熙等成為抗戰(zhàn)時期中共伊川縣委的主要負責人。1943年包括有莘師范黨組織在內中共伊川黨組織被國民黨湯恩伯部破壞。有莘師范培養(yǎng)出了大批人才,據(jù)統(tǒng)計培養(yǎng)出師(市級)以上中高級領導干部近20人,工程師、專家、教授200余人(截止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改革開放后,這里又建成了初中,還建有地下黨紀念室。

近些年為保護文化古跡,在縣鄉(xiāng)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下,將一部分房屋、土地歸還給寺院。信眾籌資出工重建永慶寺,2005年天王、觀音殿修葺一新,院墻重新圈起來,與學校分割開來。村委又騰出房屋十余間供寺院使用,并重啟永慶寺古剎廟會。2007年又重塑造彌勒佛及四大天王等佛像,根據(jù)群眾意愿,將廟會日期改為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2010年又動工重建了山門及地藏菩薩殿。經(jīng)過五年三次修繕,命運多舛的千年古剎一永慶寺在經(jīng)歷了近百年風風雨雨后,生機再現(xiàn)。2014年在云南大理崇圣寺修行的釋心燈法師被聘請為伊川永慶寺住持,弘法度眾,建筑廂房十余間。今年法師及善信又多方籌措款物,重建永慶寺鼓樓、鐘樓及山門等建筑。永慶寺以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于世人的面前。如今的永慶寺古柏參天,碑刻錯列,殿宇古樸典雅、巍峨壯觀,佛像流金溢彩,游人日多,香火漸旺。尤其是B每年二月十三日為永慶寺廟會,是一年中永慶寺最熱鬧的日子,信眾如織,香火旺盛,物資交流可觀。

古老悠久、風雨滄桑的千載古剎,赫赫有名、人才眾多的有莘師范,加上伊川地下黨活動場所一紅色搖籃,都為永慶寺增添了神秘而又富有傳奇的色彩,這在伊川乃至洛陽的寺院中是罕見的。

二、今日永慶寺建筑

今天的永慶寺主要建筑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兩殿之間的東西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殿宇,西側是地藏殿、東為觀音殿。大雄寶殿偏西的后側有三圣殿。寺院內有新舊石碑十余塊,其中明清石碑七塊、民國兩塊,余皆近年所立。寺院內有宋代千年龍卷柏一株、明代五百年古柏兩株,被列為國家一級古樹。清代古柏兩株、絲棉木一株,被列為國家三級古樹。這些碑碣古樹無言的訴說著寺院的風雨滄桑。

(一)天王殿

寺院大門有一座殿宇,名曰天王殿,仿古的比較精致,歇山頂格式,房頂瓦及磚墻均為灰色,顯得古樸雅致,屋脊上獸吻飛鶨。殿額有“永慶寺”三個金色大字牌匾。圓券門前后兩開,殿內居中是彌勒佛祖金色塑像,大腹便便,笑容可掬。彌勒佛祖兩側東西是四大天王塑像,亦為金色。東墻有南方增長天王,雙手持劍;東方持國天王,手彈琵琶。西墻為西方廣目天王,手持蛇;北方多聞天王,持傘。殿宇后門上匾額“天王殿”鎏金字體,一尊韋陀菩薩面北站立,手持寶劍,身披青衣。

天王殿

天王殿后是三排對應古樹,前兩排各兩棵,最前是兩棵對應的是明代的古側柏兩棵,已有五百年歷史,被確定國家一級古樹。之后緊鄰的是國家三級古側柏樹兩棵,有一百五十年樹齡,為清代中后期栽植。再后是國家三級古樹絲棉木一棵,樹齡二百年。寺院最古老的樹木是被確定國家一級古樹的一棵千年龍卷柏一宋柏,在大雄寶殿前,四周圍有護欄保護。北宋時栽植,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與鳴皋村伊川書院的古柏一同成為伊川縣最古老的兩顆樹木。樹木粗大參天。有趣的是樹木紋理如同彈簧一般,密密匝匝,一圈圈的一齊向右邊旋扭過去。而且還有一個有趣奇異的現(xiàn)象,就是古柏西邊樹枝、樹葉寥寥,而東側確實枝繁葉茂,顯示出其歷久彌堅的生命力。

宋柏

(二)大雄寶殿

大柏樹后是大雄寶殿,它是保存下來的明代古老建筑,重修于嘉靖二年(1523年)。殿宇三楹,寬闊高大,大殿房頂獸吻飛甍,正脊的邸吻兀立,據(jù)說是唐代的遺物。殿正中央后墻前,有釋迦牟尼佛、東側為消災延壽藥師傅、西為阿彌陀佛彩色塑像各一尊,兩側為阿南、迦葉二尊者彩塑像侍立,法相莊嚴。北墻上西側還有觀音菩薩、東有南無大勢至菩薩彩色畫像。東西墻前是十八羅漢彩色塑像,各九尊,塑造的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殿內東墻頂有彩繪畫,據(jù)說是明代遺物,現(xiàn)被縣文物部門列入重點保護對象。殿前墻前西側樹立一塊石碑,為大清乾隆拾玖年(1754年)拾貳月立的《重修地藏菩薩殿并粧金像碑記》:記載:嵩邑馬回永慶寺,地藏菩薩殿像神色淡然,是有志者而興起,議而重修,其廟會粧其神像成?!媒鹑?,付之住持僧容慧興工,數(shù)月間而殿宇生輝……。

大雄寶殿

( 三) 觀音殿 及四通清碑

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殿宇,東側觀音殿亦為古老建筑,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金色塑像,善財龍女左右護侍。殿前有四塊清代石碑:最北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乙巳的《重修天王殿并裝塑金身碑記》;中間是清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年樹立的《重修佛像并粧碑記》,記載著重修后殿十王殿并城垣金塑眾姓布施積算開啟情況;最南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的《重修文昌帝君殿碑記》,記載:永慶寺古柏蒼老,誠茲土勝境也,且其中后佛殿、東西兩廡以及天王殿諸像赫然可無……而觀音殿之側,又并建一閣曰觀音閣,巍然而高聳,治龍與金像煥然一新……觀音殿南側還有一塊石碑,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年樹立,為《永慶寺護法信善功德碑記》。這些清代石碑雖然大多文字已經(jīng)模糊不清,但仍是永慶寺歷史發(fā)展的最好記載。

觀音殿

( 四) 地藏殿及明嘉靖碑

觀音殿對面是地藏殿,為近年重建,殿內墻壁皆為彩畫。居中西墻前供奉著地藏菩薩的金身塑像,其兩側十殿王塑像,各五尊,北側五尊依次為: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文管王、五殿閻羅王。另有牛頭、馬面畫像;南側五尊則是: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還有白無常、黑無常兩小鬼。南北兩墻上各繪制著地獄彩畫像,刀山火海、各種受刑圖畫。殿宇附近有石碑數(shù)塊,多為近年所立。其中大明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年的《重修永慶寺碑記》,為寺院最悠久的石碑,也最具有史料價值。

地藏殿及明嘉靖碑

(五)三圣殿

大雄寶殿向西轉南,還有一狹長院落,院內西側有一排廂房,院內也有數(shù)塊石碑,有1988年樹立的有莘學校校慶七十周年紀念碑:“耕讀伊濱,書香田野?!庇欣细锩R加捐資助教碑(1998年),碑文均為全國十大著名記者紀希晨撰寫。院內有西方三圣殿一座,原有地下黨紀念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立。近期釋心燈法師準備重建地下黨紀念室。西方三圣殿內供奉著西方三圣金身塑像:東為南無觀世音菩薩、西為南無大勢至菩薩、中間是南無阿彌陀佛。殿宇內南墻西側是文殊菩薩畫像,東側為普賢菩薩彩繪像。殿宇內西墻是接引圖,東墻為說法圖,皆為彩繪畫。殿前東西兩墻各鑲嵌有一塊民國十二年(1923年)樹立的石碑,西為《有莘學??偨?jīng)理劉縵堂先生紀念碑》,全體學生所樹。東墻碑為學校樹立《有莘學??偨?jīng)理縵堂劉老先生紀念碑》,記載著1918年劉縵堂先生召集莘營、莘渠兩里(“里”是介于鄉(xiāng)村之間機構)紳耆,商議籌建高初級新式學校的過程及此后學校發(fā)展狀況。有莘學校教師贠如弟、坤五、黃元吉沐手撰文,北京大學鹿騰霄、張云鶴等沐手書丹。

三圣殿

永慶寺圍墻西北的一大塊田地,原來是寺院的塔林,安葬著寺院的數(shù)十位高僧,可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平毀。 今天還存有一通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歲次辛丑孟冬立的碑,為圓寂恩師上廣下輝印萬和尚之墓碑。

永慶寺北流淌著銀 河,古稱長水,為伊河的支流,發(fā)源于高山鎮(zhèn)魏莊村東,東經(jīng)高山、平等鄉(xiāng)注入伊河。銀河不長,長僅16千米,但沿岸有數(shù)個伊川較有名的景觀,河流發(fā)源地西北側高山鎮(zhèn)谷窯村有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覺寺,建于唐代。張村有古孔城遺址。平等鄉(xiāng)宋店村據(jù)說有北宋第一開國功臣石守信的墳墓,河流北附近西村、大莘店有邵雍墳墓及安樂行窩等邵雍故居遺址,有周大夫莘伯墳墓。河流南宋店村有后唐獨孤通理家族的墳墓,馬回村有千年古剎永慶寺等名勝古跡。還有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址一馬回營遺址,1961年4月被伊川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諸多名勝景觀景觀為旅游開發(fā)工作提供了較為廣闊光明的前景。

經(jīng)過十年四次修繕,千年古剎永慶寺已生機再現(xiàn),舊貌換新顏。今后在縣、鄉(xiāng)各級政府及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永慶寺將嚴格遵守國家宗教事務條例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科學管理、科學規(guī)劃、積極進取,按照永慶寺歷史上原有建筑風格進行恢復重建,力爭使千年古剎早日重現(xiàn)昔日輝煌景象。嚴格遵循愛國愛教要求,弘揚民族、佛教文化,弘法度眾,為構建和諧社會發(fā)揮積極作用。

附錄:有莘師范地下黨員簡介

來源:李廣欣《伊川十八記》

Hash:0f71a454f0a864835f1728fef9fa3c314fb62743

聲明:此文由 最愛大伊川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