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憋屈的國寶:被道士當(dāng)做咸菜缸300年,乾隆以10萬兩贖回

“玉經(jīng)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叭饰宓凼?,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漢...”。伴隨著口口相傳的朝代歌,中國跨越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

五千年來,王朝更替,生生不息。多少王侯將相,杰出偉人如流星般劃破天際,照亮一瞬,得以青史留名;又有多少奇珍異寶,稀世文物,如倚天般驚艷問世,歷經(jīng)磨練,得以永存世間。

北海團城承光殿前,有一座藍色琉璃瓦的石亭,叫玉甕亭。亭中漢白玉的石座上,有一個黑質(zhì)白章的酒翁,叫大玉甕。玉甕又名瀆山大玉海,由一塊巨型玉石雕刻而成,高0.7米,口徑1.35-1.82米,腹深0.55米,重達3500公斤。

整體呈橢圓形,內(nèi)部中空,可儲酒30余石,足夠一支千人的軍隊同時飲用。這便是我國最憋屈的國寶,關(guān)于它的故事,也可謂是一段傳奇。

公元1206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對蒙古族實現(xiàn)了大統(tǒng)一,而后決定南下擴張。一路上戰(zhàn)火紛飛、刀光劍影,先后攻滅了西遼、西夏、金、大理等國。蒙古軍在攻城拔寨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的奇珍異寶,其中就包含了一塊巨大的玉石。

相傳玉石都象征著祥瑞,如此巨大的玉石問世,必然會帶來吉祥之兆。果不其然,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起了中國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并定國號為元,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蒙古部落世代生活在北方草原,擅長騎射,是馬背上長大的民族;蒙古族人性情豪放,喜愛飲酒,連元世祖也不可例外。于是忽必烈決定將此玉石雕琢成一個巨大的儲酒器皿,用于犒賞三軍,宴請群臣。

巨大的玉石被大都皇家玉作賦予了形態(tài)與靈氣,周身雕刻著澎湃洶涌的大海,碧浪滔天、川流不息。龍、豬、馬、鹿、犀、螺等異化動物也被栩栩如生的呈現(xiàn)在大海之上,展開身形,變幻莫測。象征著群國朝拜、萬物生機,彰顯了當(dāng)時元朝國力的強盛。

瀆山大玉海的出現(xiàn),不僅僅是對元朝一片繁榮昌盛景象的歌頌,更是忽必烈對三軍用命的感激,蒙古將士驍勇善戰(zhàn),馬蹄橫掃,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與生命帶來了元的江山,而對這些“嗜酒如命”的蒙古將士最好的嘉獎是什么?那便是三軍同飲,我想這就是這件國寶問世的意義。

瀆山大玉海被放置在瓊?cè)A島的廣寒殿中,大概就是如今的北海白塔處。然而歷史變遷,滄海桑田,強大繁盛的元朝也免不了被覆滅的命運,時間的齒輪不停旋轉(zhuǎn)著。

明萬歷七年(1579年),在一個轉(zhuǎn)折的日子里,廣寒殿失火,繼而倒塌。瀆山大玉海也不知所蹤,或許被火焚毀,或許深埋地底,人們不得而知。

明代,南長街西北角有一御用監(jiān)的衙署,負責(zé)制作宮廷器玩,清代時改為道觀,取名真武廟。廟中有一大石缽,渾身光滑,呈現(xiàn)焦黑色,表面凹凸,不知有何圖案,但容量巨大,廟中道士亦不知它從何而來,只知道自廟建立之初便在此,用其腌制咸菜最佳。

這焦黑的無主之物便是歷經(jīng)大火焚燒的瀆山大玉海。此時的國寶早已面目全非,靈性全無,或許誰也沒想到,這代表著元代玉作工藝最高水平的里程碑式作品成了家家戶戶腌制咸菜的腌菜缸。尤說是暴殄天物也毫不為過。

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康熙五十年(1711年),真武廟進行了翻修,道士們發(fā)現(xiàn)這“腌菜缸”的用玉器制成的,玉的意義本就不凡,更何況是如此巨大的玉器,雖還不知為何物。

但他們放棄了將其作為腌制咸菜的容器,清水洗凈,注入山泉和山石,放置在觀音大士前,以示南海普陀之意。道士們也知道玉器的珍貴與價值,于是將真武廟改名為玉缽庵,連庵前的胡同也改成玉缽胡同。

直到此時,這件昔日的國家珍寶總算脫離了腌菜缸的命運,雖還不被重視,卻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瀆山大玉海被真武廟道士所保護,以不至于深埋歷史,但作為大缽,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并回報了道士們。

我認為,國寶之所以是國寶,不只是因為它見證了歷史,也不只是因為他的珍貴稀少,更重要的是作為凡品時,它能回報國人,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應(yīng)該是普通百姓。瀆山大玉海為道士們腌制了300年的咸菜,這用國寶腌制而成的咸菜味道一定與眾不同吧。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講述的是人,也是物。瀆山大玉海便是物中的代表,在歷經(jīng)大火焚燒、面目全非后又被當(dāng)做腌菜缸,腌制咸菜300年。

直到乾隆年間,賜居在這一帶的翰林院學(xué)者來玉缽庵游玩,才發(fā)現(xiàn)了此缽并非凡品,他查閱了大量的古物資料,仔細研究,終于確認了這便是從元朝流傳下來的稀世國寶。

元到清,700年的歷史更迭,從黑質(zhì)白章到渾身焦黑,從犒賞三軍到腌制咸菜,這件國寶見證了朝代的變更,見證了物是人非。

在變成凡品前,它坐到過被萬人惜愛的地位,在恢復(fù)奇珍前,它也體驗過被百姓“糟?!钡母杏X。只有歷經(jīng)艱苦,方才稱之為國寶。

乾隆皇帝大喜過望,于1745年,用十萬兩白銀將其贖回,并將其翻修四次,刻制漢白玉底座,放置玉缽,一同置于團城承光殿前。

此刻,瀆山大玉海才算真正恢復(fù)了國寶的身份?!安灰晕锵玻灰约罕?。如今這件國寶依然在北京北海的承光殿前,不論它的身份如何轉(zhuǎn)變,它始終保持著一顆平靜的心,接受著國人的敬仰。

瀆山大玉海,以之命名就必然不會消失于世間。因為海不會被大火吞沒,山必然屹立不到。很慶幸,這件國之重器,鎮(zhèn)國玉器之首在得到磨練后,終成了寶器,它就像元朝的歷史一樣,將驍勇善戰(zhàn)、開疆拓土、不斷進取的精神永留世間。

Hash:b6672ca9a8d1a1dca12da492a6b105397a1c23bd

聲明:此文由 四分三十三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