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百年古村,我們住進了故事里

龍應臺說,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行走一天……

我覺得,無論大人,還是孩子,能心無旁騖的做一件事,是極其美好的,包括認真專心地玩兒!最近我們去了有幾百年歷史的古村,他立刻很“應景兒”的切換自我娛樂模式:忘了游戲,公仔,動畫片……

窗外對面山谷飄來的炊煙,腳下淙淙流水的小河,河面上的大水車,只在繪本電視上見過的白鷺,此刻只是幾米開外的距離……

這些都牢牢地吸引著他的注意力,不停地問為什么,不停地跑前跑后的東摸西看,偶爾再和人聊上兩句,交流交流,努力的把自己融入在當下的氛圍之中。

不同的地方,見到不同的人,在孩子心里新鮮好奇,對于我來說,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文化的認同。

福建漳州塔下村,歸田園

廈門到漳州塔下村,大概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11月的北京已經冷了,11月的漳州還是花紅樹綠,沿途茶園,香蕉園,柚子園,一個接一個,看的我們倆目不暇接,感覺沒多大會兒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青普文化行館·南靖塔下。

位于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zhèn)西部的塔下村,是客家人聚居的村落,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張姓是村里的大姓。名字叫塔,其實村中并無塔,是明朝宣德年間遷居于此地的張姓族人為了紀念仙人從原住地馬頭背踏下山來到此地開基,客家人“踏下”與“塔下”諧音,由此得名。

塔下村有“閩南周莊”的美譽,背靠大山。山中古木參天,巨藤盤錯,林幽壑深,水鳴谷應,。自山谷而下的小溪貫穿村落,土樓吊腳樓,錯落有致地排列在溪流的兩岸,呈現(xiàn)出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

青普不是酒店,有個富有情懷的稱謂:行館。

青普本是位于西藏山南雅魯藏布江北岸的青普山,與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相鄰,而青普責備稱為藏傳佛教的圓點,是苦修者的圣地。在藏語中,青普的意思是“回到原初”。

福建漳州塔下村,揚州瘦西湖畔,麗江玉龍雪山腳下納西風情白沙古鎮(zhèn),每一座青普都身居山水勝處。

隱于古村落的青普文化行館·南靖塔下,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閩南“南靖土樓”大景區(qū)內。行館由三座清朝所建的土樓民居和兩座于民國時期落成的土樓改建而來。

在度假顧問的噓寒問暖中,我們進入行館,用毛筆寫下名字,再蓋上行館的印章,這樣的簽名方式特色且讓人難忘。一刻都閑不住的豆豆,自動安靜下來,落座,提筆,“畫”下自己的名字。

行館的24間客房,保留了土樓原有的木質結構,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還原著土樓的原始風貌。

咚咚咚地上樓,推開我們位于三樓的房門:觸感溫潤的實木,擔負著空間的主角,可推拉的門窗,劃分出不同的生活空間和領域。修舊如舊,仿佛住進了舊時光。

陽臺上,或者站在窗邊,天,山,水,田在眼前鋪陳延展,美不勝收。

在地文化的挖掘與還原,是青普人文度假的特色體現(xiàn)。青普文化行館·南靖塔下的藝文課程之一便是跟隨文化專員的腳步,聽著故事游古村。

午飯后,我們跟著塔下村的老校長沿著“S”形的河岸,來到了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間,至今400多年的歷史,占地6畝的張氏祠堂德遠堂。祠堂前立著的23支高過10米的石龍旗桿,莊嚴肅穆,見證著客家人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

自行館往上走是土樓村落:田螺坑村。田螺坑村的土樓群被收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由一座方樓,三座圓樓和一座橢圓形樓組成,站在高處望下去,好像“四菜一湯“。

美景當前,有美食相伴才好。天色漸暗的小村,炊煙裊裊。聚族而居的客家人,院落是日?;顒拥墓部臻g。行館的餐廳他鄉(xiāng)廚居于一側,來自山野的食材,輔以客家人追隨食材本真的烹飪方式,成就口味地道氣質質樸的三餐。

晚餐后回到房間,剛出爐的核桃酥,給豆豆的洗漱品,靜靜地等著我們。

山水勝處 回到原初

勤儉惜物的客家人,舍不得丟掉失去水分的虎頭柑,于是將虎頭柑與茶做成了有溫潤化痰功效的民俗茶飲酸柑茶。

早飯過后的藝文課程,便是在諳熟當地民俗和手工制作的行館文化專員的帶領下親手制作酸柑茶。

首先用特制的金屬圓管工具在酸柑的頂部開一個圓洞,然后用勺子小心的挖出果肉,將事先冷泡處理過的紅美人與適量的甘草粉等中藥材,填入空的酸柑內,邊填邊壓緊茶葉,塞滿為止,最后蓋上剛挖下來的酸柑蓋,用棉線綁牢。

之后需要完成蒸曬的程序,看著酸柑皮由綠變成黃褐色,最后變成觸感硬硬的黑褐色,才算完成。

在時間的浸潤之中這枚酸柑茶愈發(fā)的醇厚,無疑這是來自時光的饋贈和禮物。

藝文課程六物法則,六物分別指:日,月,歲,時,星,辰,意為美好的器物;法則,指青普對待世間萬物的態(tài)度。

錯銀入畫又叫銀絲嵌,嵌絲。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簡單說,就是將金或銀絲以圖案、文字的形態(tài)鑲嵌到器物的表面,讓整件器具更加的華麗。

在青普的藝文課程錯銀入畫,做一塊平安無事牌,需要經過盤繞,鑲嵌,打磨,掛繩幾個步驟,每一步都是對心性和耐性的考驗。

青普文化行館·南靖塔下,自然的氣息、聲響,淳樸率真的民風,質樸的日子留給內心安靜而自在。

三天兩晚,我們在山清水秀之處,仿古溯源,由內向外,回到原初。在充盈喜悅中,找到了生活本來的樣子。

作者|飛來飛去的旅行

14年的傳統(tǒng)媒體從業(yè)經歷,后創(chuàng)立“飛來飛去”系列自媒體平臺(微博|公眾號|小紅書|馬蜂窩|大眾點評)。內容領域涉及親子旅行,酒店,美食及生活方式。源于對旅行對生活的熱愛,從個人視角以文字和照片記錄和分享旅途。

Hash:5e0a91db71549203bc460a25cad6fecb96b7902d

聲明:此文由 生活元素.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