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畝森林公園,1座棒槌峰獨秀,300歲的蒙桑樹,陽氣這里最足
第一次去承德時,想順便拜訪一下那里的一位老戰(zhàn)友,記得他家是在水泉溝的一個小區(qū)里——城市里的街道叫“水泉溝”這樣的名字,可想而知地勢會是什么樣。相對于保定這座平原城市,一般路遇紅燈停車時基本上都可以不用手剎,但在承德那里卻是萬萬不可的……承德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座北方的山城。這里的罄錘峰國家森林公園是到承德后必看的一個地方,其總面積約有16萬畝,園內(nèi)分為磬錘峰、僧冠峰、雞冠山、夾墻溝等4個景區(qū)。
棒槌山之名由來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在承德市里,似乎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承德的標(biāo)志性景觀——棒槌山。也難怪,棒槌山本身就坐落在海拔550多米的山上,其下部直徑10.7米、上部直徑15.04米,連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其通高竟達(dá)60米!
棒槌是民間漿洗衣物的用具,多為木質(zhì)圓形,長約二尺,一端稍粗,便于槌衣;一端較細(xì),便于手握。這座形似棒槌的山因此得名,也叫石挺。雖說后來康熙爺給賜名“馨錘峰”,但總感覺那名字叫得文縐縐,聽了不能真抒心意,因此棒槌山的名字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下來。
在棒槌山的不遠(yuǎn)處,還有一塊大石頭,當(dāng)?shù)厝硕冀兴?a href='/jingdian/25234' target=_blank>蛤蟆石。在我看來,它更像一塊槌洗衣服用的槌衣石——與那個棒槌山連起來看,不正是一對洗衣服的用具么?億萬年前,當(dāng)這里還是一片澤國的時候,沒準(zhǔn)這就是某位仙人漿洗仙衣的棒槌和槌衣石呢!
蛤蟆石之名由來在當(dāng)?shù)?,有關(guān)這座棒槌山和蛤蟆石有著這樣的傳說。據(jù)說當(dāng)年大禹治水時,這里有只興風(fēng)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帶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去,晚上蛤蟆精就又把排出水的水給吸回來……如此往復(fù)不斷!一天晚上當(dāng)蛤蟆精又在使壞時,大禹順手操起一根槌衣用的大棒槌就是一頓猛打,直到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變成了一塊大石頭。
為了達(dá)到震懾的目的,以絕后患,之后大禹順手一插,直接把棒槌立在了蛤蟆石的旁邊——只要蛤蟆精一動,就立馬給它一棒槌。這樣一來,蛤蟆精再也不敢興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里,一直到今天!如果棒槌山倒,那蛤蟆精一定會跑……真佩服編講這個故事的人?。?/p> 棒槌山上百年蒙桑樹
棒槌山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但奇中更奇的是——在棒槌山半腰處竟然長有一棵桑樹!據(jù)記載,這棵蒙桑高約3米,樹徑約有0.3米,樹齡大約有300年,每年依然都會結(jié)白桑葚。石峰、蒙桑相依為伴,樹雖生長在石縫間,卻枝繁葉茂……目睹此情此景,那句“你是風(fēng)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的歌詞不禁油然而生。
棒槌山成了陽剛之氣的象征棒槌山孤傲于山巒之上,猶柱擎天,那挺拔屹立、直指蒼穹的自然造型,還有那棵果實滋陰補腎、生命長青的桑樹,都很容易開啟人們的想象力……據(jù)說,清代帝王們每年都要來避暑山莊,就是為了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換一個氣場環(huán)境,暫避紫禁城之中的陰氣,到這里來避避酷暑、充充陽氣。
還有人說,很多未育的婦女往往也都會懷著虔誠的心理,不懼距離的遠(yuǎn)近,風(fēng)塵仆仆步行來到山頂,就是為了摸一摸它,吸收一下它的陽剛之氣……當(dāng)然,這些民間的傳說和習(xí)俗根本無法驗證其真?zhèn)?,但卻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感知棒槌峰在人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每年的4—10月份,是承德的旅游旺季。來此游玩的游客,依然醉心于棒槌山和蛤蟆石這道景致,摸摸棒槌山、看看蛤蟆石自然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旅游項……祝愿大家都能像至今已經(jīng)300多萬年的棒槌峰山峰一樣健康茁壯!
Hash:da420a9c23aee17027e940275937dff5f6cbce1d
聲明:此文由 高興旅游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