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玉井廟:福清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誕生地!
認真學習黨的百年歷史
福清是福建省重要的老區(qū)縣(市)之一。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無數玉融兒女前仆后繼、英勇奮戰(zhàn),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美詩篇,其中福清陽下漈頭村陳氏支祠、一都羅漢里等革命舊址,見證了福清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浴血奮戰(zhàn)的苦難而輝煌歷程,成為了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黨性錘煉、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載體。
玉井廟位于福清市東張鎮(zhèn)玉井街,是福清黨團混合支部誕生地舊址,也是福清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誕生地。
早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一批在外求學的福清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有的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或共青團組織,如倪朝龍、吳善興在上海入黨,謝廷清、何胥陶、陳炳奎、何希鑾等在福州入黨或入團。他們利用寒暑假返鄉(xiāng)之機,在青年伙伴中傳播馬克思主義。
1930年秋,受中共福建省委委員李國禎委派,福清籍黨員謝廷清回福清開展建黨工作。謝廷清回福清后,由縣教育局長鄭伯聰介紹,到明義中學任教。他以教員身份為掩護,積極聯絡同志,與何希鑾及其領導的各團小組接上關系。不久,他會同陳子和、鄭致中等10多人在東張玉井廟開會,討論并成立了“中共福清縣委”,謝廷清任書記,陳子和、何希鑾(團員)、鄭致中(團員)、王道秋(團員)為委員。會議決定謝育騮負責籌辦村教育促進會,王道秋負責抓福廈公路沿線,陳子和抓城郊10個鄉(xiāng),鄭致中負責龍?zhí)铩⒏?a href='/shandi/' target=_blank>山地區(qū),何希鑾負責共青團工作(含婦女、青年工作)。
以謝廷清為首的“中共福清縣委”5名委員中,3名是共青團員,只有2名是共產黨員,實際上只是黨團混合組織。因此,確切地說,只能稱之為福清黨團混合支部。福清黨團混合支部成立后,先后在瑞云塔、積翠園、吳氏宗祠召開3次會議,決定吸收思想進步的青年加入組織,并深入農村組織農會,開展抗租抗稅活動。
福清黨團混合支部通過大量宣傳,把城關地區(qū)知識青年發(fā)動起來,參與到反帝反封建斗爭,使原先如死水一潭的小城泛起層層波瀾,對喚醒民眾、推動福清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警覺。同時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和它自身的一些局限性,領導骨干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缺乏革命實踐的鍛煉,未能把城鎮(zhèn)宣傳工作與農民運動有效地結合起來,致使其自建立之初就存在著不穩(wěn)定性。1930年12月,謝廷清被捕,何希鑾迫于形勢赴滬升學后,不到半年時間,福清黨團混合支部就夭折了。盡管如此,福清畢竟開天辟地,第一次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
玉井廟又稱玉井宮、水井宮、水井寺,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具體年代無從考證。該廟以九垱十八社為中心,香火興旺。建筑風格是明代六扇厝三進廳土木結構,面積2000多平方米,雕梁畫棟,造型美觀。中座堂中央塑一尊元帥神像。左右兩廳配塑境主和土地神像。前廳設有戲臺,后廳設為廚房。新中國成立之初,廟內曾創(chuàng)辦過農會,作為東張鄉(xiāng)政府辦公場所,創(chuàng)辦過福清第七中學。六十年代后期,玉井廟曾改辦為東張僑聯藤廠。
玉井廟在清朝光緒至民國期間曾進行過幾次修葺。經多方籌資,1992年該廟全面大修,把原有戲臺增高增大,原有矮小堂屋空間拉大增高,更顯廟宇威嚴,整修后辟為老年人活動中心。每當逢年過節(jié),廟內都會演出戲劇或舉行其他重要儀式,周邊鄉(xiāng)鎮(zhèn)村民和老年人都來慶賀或看戲。2007年再次擴建。2009年又改建后座元帥大廳。
本文作者:范海霞,福清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編研科科長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圓夢福清
編輯:洪華菁
Hash:cd6778ad77960a5c6437ffbc448986f864ee59b8
聲明:此文由 東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