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帝陵解密:嚴格的昭穆制度,使西漢的兩位名帝無法入葬于祖陵

西漢是我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朝代,“漢民族”的稱謂也是從這個王朝而來,而且,封建社會的各種典章制度的完善、確立和鞏固基本上也都是完成于西漢時期,其中也包括古代的喪葬制度。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擊敗西楚霸王項羽之后,四海之內(nèi)已無人能夠與劉邦爭鋒,在各路諸侯的擁立下,劉邦正式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并定都于長安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選定長安西面的咸陽原作為皇家陵園。今陜西省咸陽當(dāng)?shù)厝粤鱾髦@樣一句歌謠:“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咸陽原上埋皇上”,充分說明了今天咸陽市境內(nèi)的咸陽原最大的特點——皇家陵園密布。

西漢的皇帝們在大肆修建長安宮殿的同時,也在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先后在位的11位皇帝,都是在即位一年之后,就開始修建陵園的,其所耗資的財政竟然驚人的達到了全國稅收的三分之一。

西漢繼承了秦朝陵寢制度并有所發(fā)展。其陵園呈方形,只有一重城,陵墓居陵園中央,坐西朝東。

據(jù)《漢舊儀》及《皇覽》等書記載,西漢帝陵一般占地7頃,墓冢高12丈,地下墓室深13丈,墓室為方形,通向地面有4門,4門設(shè)置弓箭等暗器,以防被盜掘。文獻中的這種記載,已有不少被考古發(fā)掘所證實。

因此,西漢帝陵的基本模式可以這樣簡單描述:墓冢呈復(fù)斗形,上小下大,沉穩(wěn)莊重,一派肅穆景象;地下墓室四方中央各有一門,稱羨門;4門通往地面有4條道路,稱羨道;4條羨道又向墓冢四周延伸出4條道路,直通四周圍墻正中的司馬門,門外有巍峨的雙闋。

在這片黃土深厚的咸陽原之上,共有9位西漢的皇帝陵園建于此,其分布順序自東向西依次為漢景帝劉啟的陽陵、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惠帝劉盈的安陵、漢哀帝劉欣的義陵、漢元帝劉奭的渭陵、漢平帝劉衎的康陵、漢成帝劉驁的延陵、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

而西漢的另外兩位皇帝漢文帝劉恒的霸陵、漢宣帝劉詢的杜陵卻是建在了長安的郊外,這里面有什么緣故呢?使得這兩位皇帝沒有和自己的祖父們葬在一起?

原來,西漢帝陵的分布形式,是嚴格按照漢代的昭穆制度而修建的。

所謂“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廟的排列次序。據(jù)《周禮·春官· 小余伯》記載:“辨廟祧之昭穆?!编嵭⒃唬骸白允甲嬷螅笧檎?,子為穆?!焙唵握f來,就是始祖在宗廟中居中,以下子孫分別排列左右兩列, 左為昭,右為穆。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

這樣,西漢的11個皇帝的昭穆序列為:高祖、景帝、昭帝、宣帝、成帝為昭位;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平帝為穆位。

依照昭穆制度,葬區(qū)中間為祖位,然后左昭右穆依次排開。由于漢惠帝、漢文帝都是漢高祖劉邦之子,均屬穆位,而漢惠帝先葬于高祖長陵之右,那么漢文帝只好再另辟陵區(qū)了。

漢宣帝為漢昭帝堂孫,按輩分,昭帝以下應(yīng)為其子、侄一輩為帝者入葬。而漢宣帝卻是“孫輩”,與漢昭帝昭穆序列相同,祖孫一體,也就不能進入同一陵區(qū)了。

最后補充一下,簡單說說漢文帝和漢宣帝為什么會被稱為名帝:漢文帝和其子漢景帝聯(lián)手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至于漢宣帝,他的功績更大,當(dāng)年漢武帝窮兵黷武,幾乎耗盡了國力才打敗匈奴,但是沒等他過世,匈奴人就又回來了。而漢宣帝卻是多管齊下,在他在位的第23年,即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朝見漢宣帝,正式稱臣,從此結(jié)束了漢匈之間近二百年的戰(zhàn)爭。

本文參考文獻:《正說中國三百五十帝》、《中華考古事典》

Hash:76cc5e0d73d086a96c2a7e5e5ef576063a40b852

聲明:此文由 史家之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