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太行洺川上的歷史魅影“定晉巖”

太行山水,洺川形勝,武安自古繁華。

定晉北巖遠景

在古代,在明朝去今六百余年以前,邯鄲人西行踏幽訪古,游山賞水之地是定晉巖。武安西北五十里、活水川里的一處幽谷,當?shù)厝嗣麊尽?a href='/jingdian/75159' target=_blank>寺溝”,溝深十里,谷壑險峻澗水長流,有一嶺古巖,巨形山巖丹霞地貌,戰(zhàn)國時期晉國、趙國以此為界,巖下深藏一古寺“禪果寺,”東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建,去今一千七百余年歷史。

漢代石刻“趙國易陽南界”

尋訪古定晉巖、禪果寺,是與衛(wèi)強同事閑聊時談起的,乘興而去則是重陽節(jié)前夕,萬木霜天的時節(jié)。

一路上天藍氣清,秋陽暖暖。車子沿著309國道,走由武通晉的北路,到沙洺段右行入活水川,入川則聞著宋祖酒香、活水醋酸的味道微醺而行,在京娘湖水庫壩前,右彎進口上村,一個幾十余戶人家,依山傍水的小村落。

口上村,扼于定晉巖峽谷、又名寺溝的出口處。想必村名的由來,有此淵源。村上小學就建在溝口之上。

寺溝峽谷口的定慧庵

穿村而過,山路漸愈狹窄,僅容一車道通行,坡度漸陡。車沿著山勢盤行,路隨溝壑而彎。山色樹木霜天爛漫,溝谷幽深險峻,時而有湍流激石的聲響。進溝約2公里許,峰回路轉(zhuǎn),眼前豁然呈現(xiàn)一片偌大的河灘。寬闊的河道水落石出,灘北依山而居幾十戶人家,灘南墾山為田成摞疊塊,多種些玉米、谷子之類作物。村頭有一座尼姑庵,名定慧寺,這就是同事衛(wèi)強的老家老安莊,好清幽的地方。

冬天幽谷紅柿白雪

幽谷澗邊的柿樹

南山路邊,地頭有一棵柿子樹,一樹火柿果稠葉稀豐韻喜人。柿樹下有一紅砂巖石,高110厘米,長220厘米,厚130厘米,方桌大小上寬下窄,經(jīng)衛(wèi)強指引石上陰刻“趙國易陽南界”六字依稀辨認,漢代石刻隸書,據(jù)縣志記載春秋時期,武安屬晉,北面毗連趙國的易陽縣,晉國、趙國的約縱連橫,趙國為防止界址改動,故刻此石碑勘界立存此處。千年悠悠晉亡政息,趙國遠去,而今磐石依舊臥于堰根地頭,落于村民歇腳磕鋤的地方。

經(jīng)此界石上行,行至半山腰時停車回望,青山如黛、崗巒低伏,兩山夾一溝似二龍奔于前。

谷壑漸深處,樹林愈密時,掩映透出幾座石屋,山石砌墻石板覆頂,石砌的小屋簡陋原始,房前均攤曬著一片金黃的玉米。有雞在草叢啄蟲,有狗臥于門前,未見人影,或許上地秋收了,聽衛(wèi)強說這就是寺溝村。

北巖下三佛廟供奉明代三尊石佛

村后不遠有一小廟,廟依巖而建在巖壁中,闊二間,前有一平臺置石鼎香火繚繞。西側(cè)有一院落兩排房屋,廟門額上題三佛殿,殿中供奉釋迦、迦葉、彌勒三尊高大青石佛像。廟院與路隔澗,跨澗有一小橋,橋上橫一長凳,作收費之處,未見收費人影,卻竄出黑黃狗四五只。

下車環(huán)望,谷壑幽深兩側(cè)山巖高聳,谷底樹木稠密,多為楊樹、榆樹槐樹、椿樹、楸樹、松檜灌木叢。入霜的叢林,高樹葉落而稀,低叢略密,黃葉、紅葉青綠間雜,鋪滿石徑的是厚厚的一層落葉,氣息幽森讓人頓生寒意。幽深的山谷,寂靜的叢林,只有秋風掠過樹梢、枝葉嘩嘩作響,人踏之落葉也窸窣無聲,偶爾鳥鳴才打破這山的寧靜,狗吠山中更添谷的幽深。

烏龍橋重修碑記

明崇禎四年單孔拱券石橋

進谷,黑黝黝的臺階光滑濕潤布滿苔蘚。我們踏上了烏龍橋,單孔拱券的石橋,橋上的石欄望柱猶在,橋頭的碑記字跡難辨,依稀落款明未崇禎四年而建,清道光二十年重修。現(xiàn)橋上照例是很厚的一層黃葉。潺潺的溪水在密林深處、落葉之下汩汩而流,穿橋而過,真是疏林風掛千溪箸,遠岫霞寒小橋飛。

水溢溝穿“透影碑”的水潭

依著水聲,我們到了積水成潭,映著山影的定晉巖跟。之稱定晉巖,縣志記載戰(zhàn)國時期晉國、趙國以此山巖天然分界,與之前的石碑一脈相承??勺C此巖的由來,已有千年歷史了。從地勢上看,定晉巖就是一溝山谷裂成兩巖,巖分南北、東西走向,高百米間距狹窄,山高谷深,東、西兩巖山峰如簇,中間高山如背,三峰環(huán)谷如椅,故中建有龍王廟,面對積水潭,南巖碧霞宮、三頭六臂菩薩廟,北巖小龍池佛廟,似眾神對座,談經(jīng)論道。如此風水,焉不是天然的佛址?

定晉北巖半腰的長廊

北巖的小龍池佛廟

北巖龍池佛廟的倒影

真正的古寺,還是在北巖的里面,衛(wèi)強說得很有玄機。

北巖縱深處

先領(lǐng)我們攀上了南巖的主峰,登高對望,懸崖深覆、北巖縱長約300余米,紅砂石質(zhì),丹霞地貌。巖腹由淺入深,深凹入內(nèi),形成一條狹長的避風港。古寺的遺址就象散落的珍珠一樣埋沒在這荒草古道上,前面窄處立塔、中間寬處建殿、最深處藏寺院,深得山勢之妙。

嘉靖五年的三層石塔

下了南峰,揪著棘荊雜草,攀到北巖山腰,巖腹凹入一小路,巖內(nèi)石壁累累,巖邊樹草叢生,較窄處是依道旁而立沒入草叢的1通青石條碑和一幢石塔,石碑龍首赑屃座,高4米多,碑題“重修大功德古定晉巖禪果寺碑記,明嘉靖丙戊立”。塔三層石砌為方形,高3米許,內(nèi)設兩龕,龕內(nèi)有石刻菩薩佛像,線條流暢,氣韻生動。

二十四諸仙殿遺址內(nèi)的東魏旗桿座

唐代靈骨塔

再往前行略寬,巖內(nèi)有一半壁殘垣,墻內(nèi)有石碑1通,形制與前碑相似,碑刻千余文,主要記載定晉巖禪果寺明十四年重修地藏殿、十王殿過程。階內(nèi)有東魏旗桿座一尊,上圓下方,雕刻蓮花瓣狀。巖邊還有黃泥抹面,蓋帽方座的靈骨塔一幢,高約3米,圓拱券門疊澀檐。塔內(nèi)有精美壁畫水墨淡彩,一佛二弟子等像,線條粗曠流暢,縣志記載為唐代遺存。據(jù)衛(wèi)強講,前邊懸崖和西側(cè)巖上還有兩塔,塔內(nèi)物件早已空空無一。

摸著歷史的遺跡,走到了巖腹深處,石壁累累板巖層疊,內(nèi)凹成一個高百米、深30余米的天然平臺,好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臨崖遠眺,山巒疊嶂、溝谷幽深,禪果寺風光無限。有詩贊曰:倚天古剎敞云扉,鳥隔千峰度影稀,座擁亂山橫翠黛,巖飄杏雨漾晴暉。

禪果寺遺址俯瞰

據(jù)縣志記載,東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好佛之人在此峽谷叮當作響三百年物化成靈谷寺院。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大丞相高歡遠離鄴城,參禪這崖巖做屋、白去為蓋的靈谷寺,令工部擴建寺院更名參禪院,寺院已修得蔚為壯觀,大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千佛殿、菩薩殿、五百羅漢殿鐘鼓樓、二十四諸仙殿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倚巖順勢而建,計有堂殿32楹,禪柵、廚庫十二處,塑有佛、羅漢像千余尊,刻有碑記、碑頌九十余通。北齊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后主高緯賜寺院稠禪為大智禪師,稠定為大慧禪師,參禪院易名禪果寺。稠禪14歲落發(fā)定晉禪院,后成為拳捷驍勇的武僧,33歲到少林寺,開創(chuàng)少林習武之風,是繼跋駝之后的少林二祖。禪果寺院到了唐代增建,宋代鼎盛,元朝火焚,明代重修,成佛、儒、道的活動圣地,名噪一時。

禪果寺遺址上的重修記事碑

明進士張鏡心瀏覽所刻草書碑

登臨造訪者,不乏文人雅士,明詩人白南金探幽“云開孤剎收殘雨,天隔巉巖澹落暉”;明舉人李椿茂登臨“飛瀑似和天共落,浮云時與地相平;明進士張鏡心來游“古佛巖深晝掩扉,穿足險徑客游稀”;明武安進士冀體賦詞“懸崖千尺俯禪扉,縱目登臨俗事稀”;清舉人張扶松嘆曰“路疑行不到,巖覺座來深”,眾名人雅士、凡夫俗子,善男信女均不畏山高路險云集此寺,尋幽定晉巖,拜佛禪果寺。據(jù)寺溝村一位80多歲的老王支書講,民國四三年時,寺上的佛事還比較興盛,整日香火繚繞,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是寺的廟會,時令清明,山色返青,溪水初融,草長鶯飛,八鄉(xiāng)十里溝溝岔岔的村民都拖兒攜女,牽驢挑擔,成群結(jié)隊地蜿蜒曲折在山谷溝壑,正是寺景與春光大好的時候,十里山路進寺朝拜之人摩肩接踵,參禪的善男信女熙熙攘攘。

禪果寺院靈骨塔林

千年風雨,兵毀火焚,禪果寺院命運多舛,昔日的禪機勃勃,如今只剩得荒草夕陽,斷壁殘垣,僅有遺存和石刻、靈石半存前代跡了。從遺址上推斷,寺院分三進院落,沿山巖由東向西,前山門迎面而立坐西向東,中二門建水陸樓僧人起居,后正院大殿供奉佛像居一平臺。

邁過沒膝的荒草,我們踏上山門的臺階,石雕的門墩忠實還在,青石鋪砌的甬路依然平整,二門的九個臺階上水陸樓墻基平整見方。迎面而立的草書碑2通,字跡飄逸韻句工整,珍稀的草書碑跡,明磁縣進士張鏡心游覽所書。上刻:老禪跌石翻經(jīng)卷,野鳥呼晴弄曉暉,長嘯似傳空谷韻,高山惟見白云飛。默默無言的是碑亭守護的千佛邑碑,是碑記最早,后唐天成四年九月九日所立,詳細記錄了禪果寺是東魏所建,其地理位置、寺院規(guī)模和有關(guān)傳說,及后唐都邑千名佛教弟子重修情況。碑文所記:山中素無青石,求之莫有,于天成二歲次亥七月三日,有二龍斗于寺前,山谷內(nèi)雷鳴電閃,水溢溝穿,現(xiàn)出青石一條,長一丈七尺,琢之如眠磨之瑩然,龜頭碑身皆獲足也。傳說與否,已成歷史,此山無青石是實,涌碑池還在。游人撫摸光明如鏡,可透出對面山影,又稱透影碑。碑石依然威武,文字已殘缺不全。此碑的傳奇有詩為證:一碣瑩然放鏡光,空傳出自水中央,魚龍應亦耽文字,蝌蚪今仍照草塘,不盡煙霞涵翠色,何來風雨吼高崗-------。

走到最深處、也是最寬處,就是寺院正殿大院,一片瓦礫,大雄寶殿早已蕩然無存,只有殿宇深挖的根基和8通滄桑殘缺的石碑猶在。從根基上推斷,大雄寶殿居中,坐北朝南依壁而建三層樓閣,其他殿宇分居兩側(cè),鐘鼓樓靠崖邊,整座寺院嚴謹規(guī)正、方圓有度,歷代石刻碑記詳細記錄了寺院的輝煌歷史。懸崖深覆梵宮清,松檜悠然世外聲,千年悠悠,晉磚趙瓦只剩殘渣瓦礫了。

現(xiàn)遺址西側(cè)還有圣武殿、藥王廟2座,已是新建。廟前還有一株古槐,槐上吊一古鐘,用木棒擊之,空谷回響、響徹山宇。面對遺跡,引我們無數(shù)遐思。

憑崖而望,山川寂寥,草木凋零,念天地之悠悠,人之一生如一粟、一沙、一花一菩提,草木一秋,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輪回,佛儒道盛極而衰、衰極而盛,自有定律存在。

古寺幽林相映

出了寺溝幽谷,撲面而來的是游人如織的京娘湖,讓人恍如隔世之感。明眸善睞的京娘湖山青水秀,歷史悠久的古定晉巖深山隱古寺,一秀一隱,宛如一少女與一名士相偕相伴,徜徉在這奇美秀麗的活水山川,自然的神奇、與歷史的魅力讓我們領(lǐng)略無邊。

寒冬定晉巖峽谷靜謐悠遠

轉(zhuǎn)自 馬永成 武安新視線

Hash:f000b62d126e2a5952ef72c5620436c767cd1c51

聲明:此文由 邯鄲影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