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些散落在運城歷史長河中的國寶遺珍!
一個地方的底蘊
可能會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靜靜地等待……
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
漫長歲月里
這些曾經的輝煌
歷經歲月的洗禮
給我們留下了了解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
運城文旅精心打造
“我在家中賞國?!毕盗?
現(xiàn)在就跟著小編
探尋這些古老的文明
觸摸那些神秘的古跡
1
古棧道地處三門砥柱以東的深山峽谷之中,依山傍河,由西向東,時斷時續(xù),發(fā)現(xiàn)古棧道遺跡20余處,累計長3000余米。
棧道大多數先依山腰向內開鑿成“凹”型通道,然后在通道巖石上開壁孔,再插以木梁,梁上鋪板,形成完整的棧道。
在山崖凸出的棧道拐彎處、內側巖壁上均發(fā)現(xiàn)纖夫挽船時纖繩磨下的深深槽痕;在繩槽最多的位置還發(fā)現(xiàn)一種立式轉筒狀機械裝置痕跡;在五一石膏廠和老鴉石村附近棧道巖壁上分別發(fā)現(xiàn)“唐總章三年”和“宋紹圣元年”題記。
類型:古遺址
時代:漢至清
地址:平陸縣三門鄉(xiāng)至曹川鎮(zhèn)老鴉石沿河北岸
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
墓區(qū)東接崔家河水庫,北接東下馮遺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遺址。墓地面積12.5萬平方米。
墓葬多為豎穴墓,隨葬品以銅鼎、豆、壺為主,還有石罄、玉、骨圭和銅貝、石貝、骨貝、貝幣、玉飾等。銅器紋飾為云雷紋、蟠螭紋等。
根據墓葬結構和隨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時代為東周時期或偏早,墓群對研究東周早期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類型:古遺址
時代:周
地址:夏縣埝掌鎮(zhèn)崔家河村東北部埝掌河與青龍河夾峽的丘嶺之上
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3
遺址地處黃河北岸一級臺地,南臨黃河,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1958年發(fā)現(xiàn),1959年黃河水庫考古隊發(fā)掘。
遺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200米,中部有一條南北向的路溝將遺址分割為東西兩部分,文化層厚0.4~1米。
遺跡有房址、窖穴、墓葬等,遺址內仰韶時代遺存發(fā)現(xiàn)的房基平面呈圓形,居住面為白灰地面,另有橢圓形居住面,徑3.8~4.8米。
東莊遺址的發(fā)掘,豐富了對仰韶時代的認識。仰韶時代早期的東莊類型分布于山西晉南各地,因1958年發(fā)掘芮城縣東莊村遺址最為典型而得名。
類型: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芮城縣永樂鎮(zhèn)岳村南300米處
第七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4
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大王鄉(xiāng)金勝莊村西50米,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依中條山,南臨黃河,南北長約3000米,東西寬600米。文化層堆積厚1-3米,斷面暴露有三層間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紅陶及夾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缽、盆、罐、豆、鬲等器物殘片。
1987年曾出土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紋飾分圓點弧形三角紋、繩紋、劃紋及附加堆紋。還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鏟等。為仰韶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址保存完整。
5
該遺址于1956年發(fā)現(xiàn),1961年、1962年進行調查。
城址平面呈方形,方向正北,周長約4500米,東西寬1197米,南北長1203米,面積約144萬平方米。
城墻由夯土版筑而成,城基寬度一般在13~15米之間。北城墻保存最好,東、南兩城墻現(xiàn)存殘段與基址,西城墻殘存很少。
南城墻全長1150米,殘高約1~5米。東城墻全長1268米左右,偏北處保留城門遺跡。北城墻全長約1197米。西城墻全長約1000米,呈弧形,中間向外凸出,自西北城角往南465米有城門遺跡。古城東南、東北、西北三個城角均保存較好。
遺址出土西周時期青銅器,戰(zhàn)國時期筒瓦、板瓦等,另見有少量漢代堆積。
古魏城遺址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國早期城址的寶貴資料。
類型:古遺址
時代:周
地址:芮城縣城北2.5千米處
第七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來源|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分享
收藏
點贊
在看
Hash:7e8f7a578ead79e52455b57789ed2d8e2cf187ad
聲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寶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