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中國南方喀斯特”擁有最顯著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如尖塔狀、錐狀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橋、天坑之類的雄偉奇特的喀斯特景觀,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熱帶至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樣本之一。

肇慶七星巖有七座石灰?guī)r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瀲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種奇特的溶洞堆積地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guī)r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桂林山水陽朔風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橋等地表喀斯特景觀著稱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無洞不奇”。以巖洞地貌為主的蘆迪巖洞景觀,景觀內(nèi)有各種奇態(tài)異狀的溶洞堆積地貌,形成了“碧蓮玉筍”的洞天奇觀;七星巖石鐘乳構成的地下畫廊,真是玲瑯滿目;武鳴伊嶺巖北流勾漏洞,柳州都樂巖,興平蓮花巖,興安乳洞,永福百壽巖,宜山白龍洞,凌云水源洞,龍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觀區(qū)。

武鳴伊嶺巖

據(jù)地質學家推斷,形成于一百萬年前。巖洞地勢上下盤旋,形似海螺,面積2.4萬平方米,游程1100多米。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花、石幔,步步生景,景景各異,鬼斧神工,奇幻無窮。游人入洞,如歷仙境。游程分三個層次,已開發(fā)“雙獅迎賓”、“空中走廊”、“搖池盛會”、“紅水河畔”、“海底公園”、“山鄉(xiāng)新貌”、“江山多嬌”、“北國風光”8個景區(qū),共100多個大小景點。

北流勾漏洞

位于北流市東南面3公里處勾漏山主峰下,因洞勾、曲、穿、漏而得名。占地面積204公頃,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勾漏洞是古代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二洞天”,以其勾曲穿漏特點而聞名。由寶圭、玉闕、白沙、桃源四洞組成,全長300米傳說東晉葛洪在洞內(nèi)“煉丹修道”,故洞口有葛仙詞祠,洞內(nèi)有葛洪塑像。洞前有唐宋以來摩崖碑碣百余幅。洞內(nèi)奇景自然天成,石柱、石筍等鐘乳石縱橫交錯,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洞中有寬敞的大廳,也有僅能過人的走廊,還有地下暗河,水清可鑒。人文歷史悠久,自魏晉以來,王符、葛洪、李綱、徐霞客等名流到此游覽、考察,留下了較多的游蹤墨跡,僅磨崖石刻就有120多幅。還有郭沫若、馬達特、于立群等當代詩畫家的筆跡石刻。除此之外,景區(qū)內(nèi)景色秀麗,花木蔥蔥,滿目蒼翠的相思樹,又給景區(qū)增添了一道別致的風光。

柳州都樂巖

占地約126.67公頃,主要由12座山峰、46個巖洞、長約3.4千米的都樂清溪和3個人工湖組成。主要景點有都樂巖、都樂碑林、都樂清溪、開元寺玉佛殿等。都樂巖由盤龍洞、通天洞和水云洞三個巖洞組成,全長約700m,總面積約7000㎡。洞內(nèi)道路曲折、深邃變幻,鐘乳石奇特多變、千姿百態(tài)、瑰麗神奇;溶洞景觀或寬敞開闊、雄奇高大,或狹長幽深、橫貫山腰,被譽為“大自然奇幻藝術之宮”。 2009年在景區(qū)內(nèi)異地重建的柳州開元寺,座落在青山秀水間,彰顯著古剎風采;主體建筑中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jīng)樓、鐘鼓二樓、四大菩薩殿、伽藍殿等。開元寺不僅為佛門人士提供了一個清幽雅致的修行場所,更為柳州及周邊的佛教信眾提供了一個禮佛的理想圣地。

興平蓮花巖

因巖內(nèi)有100余塊像蓮葉的盤石而得名。洞長481米,最寬處25米,最高處38米。巖內(nèi)鐘乳石、石柱、石幔遍布,景色奇特壯觀,目前已命名的主要景點有“蓮塘奇觀”、“雙龍出洞”、“仙蓮倒吊”等十余處,一些景觀尚未取名。在六十年代前該巖還鮮為人知,當?shù)厝私性搸r為“匍地巖”,因該巖洞口太小,爬行方能進巖而得名。

興安乳洞

乳洞巖是唐代以來的游覽勝地,位于興安縣城南六公里外的龍蟠山下,被古人贊譽為“勝絕南州”的“湘南第一洞”。它由三個洞組成。宋朝的尚書左丞相李邦彥到此游覽后,根據(jù)洞的各自特點,分別命名為“噴雷”“駐云”和“飛霞”。“噴雷”洞開闊高敞,可容納兩千人。洞頂乳石,千姿百態(tài)。洞的西壁有一股泉水噴涌,聲如雷震,清冽甘甜,四時不涸,故而得名。

由于三洞景色奇絕,所以自古就有“勝絕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稱。唐代以來,它曾吸引了不少來到嶺南的有名人物到此游覽,并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摩崖題刻。其中較有名的如唐代廣州刺史盧貞、越州刺史元晦元繇的題記,桂管觀察使韋瓘的《三乳洞詩》,’宋代宰相李邦彥的《三洞記》,靜江知府張孝祥的“上清三洞”摩崖,范成大、祝元將等十八人題名,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轉運使李曾伯的三洞題名,知靜江府謝逵的《乳洞紀事》詩等計十四處。在一組洞內(nèi)唐宋題刻保存如此之多,在廣西實屬不多見。

永福百壽巖

壽巖為永福福壽文化的標志性巖洞,又名夫子巖,位于永福縣百壽鎮(zhèn),與永寧古城隔河相望。巖口朝北,巖深30米,洞內(nèi)寬敞,面積約400平方米。傳說古時候,巖中酣睡著一條巨龍,后因盤古開天辟地,天地分裂,臥龍被這突然而來的巨響驚醒,裂開洞府,騰云而去,據(jù)說現(xiàn)在巖中還留有龍的印記。炎炎夏日,酷暑難耐,但一走進百壽巖,頓感清涼,暑氣全無,心情舒暢。

相傳東晉時,道祖葛洪云游至此,被眼前的山清水秀所吸引,不肯離去,后來便停留在此,在巖中設爐煉丹。于是這座山被人們稱作“葛祖山”,山腳垂如簾幔的藤條稱為“葛藤”。巖前原有一井,清泉甘潤,叫丹砂井,據(jù)說喝了該水能長壽,《抱樸子》和《廣輿記》均記載:廖扶一族人飲丹砂井水都活到了百歲以上。宋紹定二年(1229年),縣令史渭有感于此事,便在自己的壽慶之日揮筆寫下大壽字,并邀請縣內(nèi)長壽百名老人各寫獻一小“壽”字,然后雇請名工巧匠鐫刻在巖內(nèi)石壁上,成為現(xiàn)今的“百壽圖”。其詳細情況前文已經(jīng)介紹。

百壽巖寬敞、明亮、幽靜,夏季十分清涼。巖內(nèi)有摩崖石刻二十余處,此外還有詩、賦、文章等。著名的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寧壽”二字;明代總兵俞大猷于鎮(zhèn)壓古田縣農(nóng)民起義之后,題名于巖頂?shù)摹秹蹘r石壁題銘》。巖內(nèi)觀世音神龕還有一副對聯(lián):“百世上事跡如斯曾幾何時碧水丹沙尋不見,壽巖內(nèi)神仙無算而今安在青山綠樹我來遲?!?/p>

凌云水源洞

水源洞為凌云之冠,是中國十大溶洞之一,洞內(nèi)有泉涌出,匯入澄碧河,流入珠江,為珠江之源頭,故名水源洞。水源洞分第一洞天問心廟和內(nèi)洞探奇二部分。

水源洞的內(nèi)洞全長1500米,由天地靈氣孕育,自然造化而成,其間地下河碧水長流,巖花層疊,鐘乳石奇光異彩,鬼斧神工幻化的各種景觀,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

第一洞天最寬處為31米,最高處為20.8米。占地約2萬2千平方米,泉水清澈透明,濤奔雷怒,氣勢磅礴,洞口崖壁上有近百幅歷代名人騷客留下的石刻,問心廟以天然大廳為佛殿,始建于康熙年間,歷史悠久,香火旺盛。

泰山歸來不看山,凌云歸來不看洞”水源洞一定會使你流連忘返。素有“第一洞天”之美稱的水源洞風景區(qū)坐落在凌云縣境內(nèi),位于距縣城一公里的[1] 百花山莊內(nèi),風景區(qū)綠樹成蔭,景色怡人。

龍州紫霞洞

紫霞洞又名觀音巖,位于龍州縣城東20公里處上金鄉(xiāng)境內(nèi)的明江兩岸崖壁上,洞口高出水面約50米,洞內(nèi)有廟宇、供奉觀音大菩薩,俗名觀音洞。歷代設案敬佛、廣迎香客,影響至港澳南洋。洞口天河邊有一排天桃古樹、十分壯觀,洞內(nèi)鐘乳石復垂,著羅傘、石幔、蛟龍、各肖物類千姿百態(tài)、目不暇接,歷代摩崖石刻不少,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勝地。

Hash:09aa0ee97a48abc1c2d56d96950d34d6e04ee008

聲明:此文由 品慢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