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閣、文塔......讓小布告訴你桂林平樂亭臺樓閣身后那些動人的故事~

平樂曾經(jīng)是大唐的昭州

一座建在桂江岸邊的千年古城

在長達1800多年歷史長河中

一條條歲月塵封的古街

一座座古樸典雅的古寺、古庵、古橋

承載了古昭州多姿多彩的文化風韻

特別是矗立在平樂境內(nèi)

那一座座氣勢雄偉

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

作為一種文化符號

傳承著平樂人民質(zhì)樸的思想

又像層出不窮的德高望重老人

向后人娓娓道述

平樂千年古城那一段段歷史

一個個故事......

出米巖佛塔

明、清時期,平樂得“三江”之利,來自大江南北的官商,客旅各有不同的信仰,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于是,昭州古塔中便有了一個個關(guān)于佛學禪師的故事。

平樂青龍鄉(xiāng)蓮塘村"出米巖″處,有一座大青石砌成,高約1.5米4層佛塔。此塔建于明末清初,是佛家弟子照普、照亮,為其師修然大師修建的墓塔。這座佛塔佐證了明清時,曾有過佛學大師到平樂傳教的史實。

據(jù)塔銘石刻所記:修然,生于明朝末年楚南盧氏人家,五歲父母雙亡,于是,到安徽清涼寺削發(fā)做小沙彌,后受戒于安徽九宜山。其間,修然飽讀佛書,在佛學上頗有造詣。為宣揚佛法,他云游四方,來到古昭州平樂,做了金沙庵住持。

康熙十三年,康熙平定了“甲寅之變”。作為明朝遺民,為避亂,修然離開金沙庵,隱居于青龍鄉(xiāng)蓮塘村“出米巖”,潛心修佛,直到終老。

修然在古昭州平樂期間,協(xié)助當?shù)刂莞?、庵、寺、塔等主持修此建彼,用佛學的道理濟世救人,普度眾生,功德無量,為當?shù)匕傩账囱?。圓寂后,其弟子照普、照亮在他棲身的"出來巖"外,用大青石建塔,以得道高僧"入塔"禮俗將其安葬。遺憾的是,此塔曾被無數(shù)"淘金者″光顧,挖了平,平了挖,至今只存留蓮花須彌基座。

桂江文塔

平樂城南桂江畔天鵝嶺上,矗立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寶塔。史料記載:桂江文塔,于清光緒二年 (1876年),建在附城鄉(xiāng)馬渭村天鵝嶺上,僅成二層,費絀中止。

令人費解的是,史料中既無建塔原因,也沒有塔的名字,為何建了又廢,廢了又建?經(jīng)費拮據(jù)?建筑風格別具特色使工程耗時?建筑材料取之艱難?通過尋訪,筆者解開了這其中的玄機。

位于漓江、荔江、茶江三江交匯處的平樂,洪災常常禍害沿河兩岸百姓。面對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人們迷信,把水災歸結(jié)為孽龍"河妖″作怪。于是,一位平樂馬姓的武魁,主持“社稷集資”,在桂江畔天鵝嶺高地興建寶塔,以祈禱“風調(diào)雨順,庇佑縣邑”。這位馬武魁者,即是當今平樂鎮(zhèn)福興密山渡馬家的太公。

據(jù)說,當時建塔選址很講究,經(jīng)過幾番地形勘察,最終決定在桂江畔天鵝嶺上建塔。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其一,在舟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桂江成為歷史上獨有的“黃金水道”。從廣州往來平樂縣城的船只,都是逆水行舟。天鵝嶺居高臨下,在此建一寶塔,作為縣邑的標志性建筑。

其二,天鵝嶺下的桂江河畔剛好是一個回水灣,風水學稱為鎖水口。水代表“財氣”、 “運氣”,回水灣是“聚財”之處。在此回頭望平樂古城,不遠不近,剛好抑制了急流之水灘。在桂江邊的天鵝嶺上建塔, 有如龍珠屹立此處, 象征“財運的水龍”,寓意“回首聚斂”。憑借寶塔“法力”,能把城內(nèi)所有“財運” 鎖住,不讓白白外流。風水專用語謂之“回龍顧盼”。

其三,封建社會民間有“寶塔鎮(zhèn)河妖”之說。在此風水口建一寶塔,如遇到孽龍河怪,洪水暴發(fā),寶塔還可以將其鎮(zhèn)住,使兩岸百姓免受洪澇災難之苦。

其四,民間傳說,文塔是供奉魁星,掌握文人功名命運的神塔。明中葉至清代,風水塔儒家用來興旺文運的一種建筑形式。文運不興,人們往往歸咎于當?shù)仫L水不好。而建塔可興文運昌科舉。在天鵝嶺風水寶地建塔,填補了風水之缺失,佑助平樂學子高中功名。

據(jù)說,遺憾的是,在修建塔的過程中,因建塔工人做了手腳,結(jié)果塔未竣工,這位馬家太公就猝死了。古人迷信將其死因歸咎于“在此建塔沖了太歲”所致。這座塔在百姓心中,也就成了不吉祥和災難的象征。武魁死后,寶塔停建。

后來,為了保住平樂風水,一王姓老財籌款,再次建造寶塔,力圖以寶塔的神力護佑桂江兩岸民眾,防止孽龍、河妖肆意泛濫成災。人算不如天算,剛動工建好一層,大雨瓢潑,連綿不斷,爆發(fā)洪災,被迫停工。雨停水退,繼續(xù)動工修建二層。又是大雨連天,引發(fā)洪水。人們當即認定:這是天意,毋庸再違!建塔一事,也就半途而廢,殘存至今。

由于寶塔位置寓意特殊,平樂縣政府于2018年5月在舊寶塔旁重新建塔。參考原寶塔造型,設計為八角七層,基座直徑13.39米,總高33.99米,仿石結(jié)構(gòu),南派大翹角飛檐,琉璃瓦面。月臺呈八角石頭,金剛經(jīng)彌座,外圍飾以草玉欄桿裝飾,并命名為文塔。

2018年11月19日,歷經(jīng)三廢四建,耗時172年的文塔順利落成,喜封金頂。它與縣城西面,金字嶺上的金字塔,一南一北,隔江相對,呈現(xiàn)出“一江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

金字閣

七層金字閣,是座集旅游觀光,人文歷史于一體的觀景閣。總建筑面積2134.05平方米,主閣樓高44.83米,外觀結(jié)構(gòu)五層,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九層,寓意九五之尊。底層建筑面積813.43平方米。四周有月臺及四個副閣。二至五層,有外廊連通。漢白玉欄桿,重檐飛棟,窗戶洞達,配以金黃色琉璃瓦面,木雕、磚雕、石雕相襯,十分壯觀。

陽西下,塔影橫空,落霞西照,亭臺金碧,山光水映,金鏡初開,美不勝言,秋景猶是:塔頂云霧,幻景一絕,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一睹優(yōu)美雄姿為快。

寶塔寓意特殊,古昭州百姓十分在意,無論什么建筑,設計時,都傾向于塔形。如:平樂鎮(zhèn)秦子嶺村的塔樓,源頭鎮(zhèn)卜嶺村“惜字爐”,青龍鄉(xiāng)平西村的魁星樓等等。

源頭惜字爐

平樂源頭鎮(zhèn)卜嶺村“惜字爐”,建于清道光十一年。高約6米,三級尖頂寶塔結(jié)構(gòu)。第一級用來焚燒寫過字的廢紙。第二級外塔上刻有:“六書傳萬古,一字值千金”6個楷體大字。大字上方有文曲星、身著袍服、手持長條錦帛的一品當朝官吏,以及“魁星點斗”等石雕

“惜字爐” 是一個典型的塔爐,當然有焚燒廢紙的功能??婆e時代,民眾將其建成塔的模樣,大有“獨占鰲頭”深意。瞧其塔身魁星雕刻造型,金身青臉、赤發(fā)環(huán)眼、面目莊嚴!右手緊握朱筆、左手把持墨斗、右腳金雞獨立、左腳踩著鰲頭,“獨占鰲頭”之詩情畫意,一覽無余。它寄予了民眾希望:在"塔″的神佑下,家家戶戶文運亨通,子子孫孫渴望金榜題名,有求必應。

昭州景觀,無論古塔、石橋,都有“一對一的故事”。體現(xiàn)出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這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嶺南的體現(xiàn)。透過古色古香、精美絕倫的古塔,無不讓人領(lǐng)略到古昭州文化底蘊之深厚!

正是

魁星揮手自茲去

寶塔留韻古風存

來源:李芳

Hash:fe694ef8af03737bd6982dded8a16befe7a9613c

聲明:此文由 平樂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